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将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带入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平台。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人均62000元(折合7750美元),在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要载体的内生力量再次崛起,成为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力量。最近3年,无锡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无锡民营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44%。无锡历史上就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在民营经济能在无锡再度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达到“五分天下有其二”的地步,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经济背景是分不开的。
特殊的文化禀赋、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务实创新的工作,为无锡民营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商传统是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丰厚文化土壤。无锡是一个有着深厚工商文化积淀的城市。自1895年无锡第一家民营企业——业勤纱厂诞生起,无锡民营经济在清末洋务运动的推动下迅速成长起来,至上世纪30年代,无锡成为中国六大工业都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无锡)之一,涌现了以荣德生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工商巨子,无锡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在十年“文革”动乱的艰难条件下,善于理财的无锡人,通过“计划外协作”,领先一步走向了市场。改革开放后,工商文化精髓在新时代得以延续与发展,无锡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成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90年代后,无锡外向型经济和高科技园区建设成果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多年来,经济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中国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之一。
国有、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平台。无锡国有、集体经济实力雄厚。上世纪90年代推进中小型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民营化变革以来,大规模的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公有资本整体退出,同时也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打开了通道。目前,民营企业中改制企业仍然是生力军,总量的60%左右由乡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这些改制企业基础好、底子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在较短时间内增强了无锡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为其高起点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政府工作的创新是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发展民营经济提出“六放”,即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二是政策扶持。颁布了发展民营经济的50条政策,降低门槛,鼓励民间力量创业创造;积极推行集体资产资本化改革,在农村进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在近3年中,全市已经有240多个村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52万农民成为股东。三是搭建平台。如举行民资“招商月”活动,举办民营经济高新技术洽谈会;成立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实现集中区与科技创业园并轨发展,扶持帮助民营科技创业企业的开办和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省、市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14家,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四是营造民企发展良好环境。如举行银企签约授信,大力发展担保机构,缓解民企“融资难”;实行技改项目贴息招投标,等等,真正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推动力量
综合分析起来,无锡的民营经济有以下特点:
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为主。无锡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从投资少、见效快、进入门槛低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起步。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而且比较多的是从事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仪器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总数的52.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整个民营经济总量的60%。
规模经济、品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多年的健康快速发展促使民营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三房巷、阳光、小天鹅3家民营企业销售超过100亿元,成为“航母”级集团企业。规模效益也使企业有能力打造自有品牌,全市拥有了一批如“红豆”、“阳光”等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在全市1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中,民营企业拥有13席。
高科技民营企业增长迅猛。无锡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多的优势,加快培育一大批科技型民营企业。据统计,目前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的无锡企业中,民企占七成左右。拥有省级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640家,其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将中国与世界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原创永中Office软件。2004年10月,永中集成Office作为唯一的软件产品与“神州五号”等一起被《科技日报》列入“建国55周年科技中国55个新第一”。
社会事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崭露头角。无锡民营企业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中介服务等社会事业领域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尤为突出,几乎占到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半壁江山,为无锡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04年底,仅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和软件开发的民营企业就达616家,房地产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的民营机构达289家,这些新兴行业为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市场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可以说,民营经济是无锡地方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民营经济不仅改变了地区经济的所有制构成,也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乃至社会结构调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更要分析研究民营经济,努力把握其发展态势,加强引导和监管,使其在三大文明建设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切实提高地方党委和政府驾驭发展经济的能力,激发民企的创造力和潜力,推动民营经济再度辉煌
无锡的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广东和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提高集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程度,构造自有品牌,重视工商联动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无锡的民营经济要再造辉煌,就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上下功夫,在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能力上做文章。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要认真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引进与内育的关系、放手与引导的关系、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努力调整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对民营企业,既要放手,也要引导,既要做好服务工作,也要进行有效监管,使政府与企业的职能更为明确,使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得到切实的维护,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我们要从无锡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处理好各种矛盾,努力做好几件事情。
1、提高思想水平,弘扬创业文化。清醒地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明确努力的方向;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例,激发无锡人遨游商海、闯荡世界的勇气,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的精神,形成上下一心、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打破藏富嫉富心态,鼓励创业能人卓越冒尖,激发全社会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2、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像关心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真心实意地关心民营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加大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从政策法规、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投诉维权等方面为民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税收政策等方面切实让民企享受“国民待遇”。
3、推动民营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活力强劲、增长迅速、作用突出的经济类型,其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为全社会科学发展尽责任、作贡献。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发挥无锡民营企业基础比较好的优势,通过进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的形式,引导民营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发展道路。
4、搭建发展载体,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对现有工业集中区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批专业化的创业基地或小企业发展基地。运用社会多种力量,大力兴办特色市场,发展民营营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和扩散。着力引导私营企业参与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5、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想方设法启动民间力量,建立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鼓励社会创业人士开办如法律服务、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服务、创业指导、人才中介、信用信息等服务组织。充分利用中介服务机构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现代快捷的与市场接轨、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社会服务体系。
6、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合作发展,做大做强民营企业。长江三角洲区域共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当前民营经济合作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不统一、合作意识不强、信息渠道不畅、融资困难、服务不到位等。为此,要积极探索建立长三角民营经济合作发展的机制政策,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合作理念上、政策导向上形成新的共识。重点要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在用地制度、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使民营经济在投融资、财税、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协调发展。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杭邦华
特殊的文化禀赋、良好的经济基础及务实创新的工作,为无锡民营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商传统是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丰厚文化土壤。无锡是一个有着深厚工商文化积淀的城市。自1895年无锡第一家民营企业——业勤纱厂诞生起,无锡民营经济在清末洋务运动的推动下迅速成长起来,至上世纪30年代,无锡成为中国六大工业都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无锡)之一,涌现了以荣德生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工商巨子,无锡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在十年“文革”动乱的艰难条件下,善于理财的无锡人,通过“计划外协作”,领先一步走向了市场。改革开放后,工商文化精髓在新时代得以延续与发展,无锡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成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90年代后,无锡外向型经济和高科技园区建设成果显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多年来,经济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中国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之一。
国有、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平台。无锡国有、集体经济实力雄厚。上世纪90年代推进中小型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民营化变革以来,大规模的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公有资本整体退出,同时也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打开了通道。目前,民营企业中改制企业仍然是生力军,总量的60%左右由乡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这些改制企业基础好、底子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在较短时间内增强了无锡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为其高起点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政府工作的创新是无锡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发展民营经济提出“六放”,即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二是政策扶持。颁布了发展民营经济的50条政策,降低门槛,鼓励民间力量创业创造;积极推行集体资产资本化改革,在农村进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试点,在近3年中,全市已经有240多个村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52万农民成为股东。三是搭建平台。如举行民资“招商月”活动,举办民营经济高新技术洽谈会;成立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实现集中区与科技创业园并轨发展,扶持帮助民营科技创业企业的开办和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省、市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园14家,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四是营造民企发展良好环境。如举行银企签约授信,大力发展担保机构,缓解民企“融资难”;实行技改项目贴息招投标,等等,真正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推动力量
综合分析起来,无锡的民营经济有以下特点:
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为主。无锡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从投资少、见效快、进入门槛低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起步。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而且比较多的是从事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仪器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总数的52.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整个民营经济总量的60%。
规模经济、品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多年的健康快速发展促使民营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三房巷、阳光、小天鹅3家民营企业销售超过100亿元,成为“航母”级集团企业。规模效益也使企业有能力打造自有品牌,全市拥有了一批如“红豆”、“阳光”等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在全市1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中,民营企业拥有13席。
高科技民营企业增长迅猛。无锡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多的优势,加快培育一大批科技型民营企业。据统计,目前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的无锡企业中,民企占七成左右。拥有省级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640家,其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将中国与世界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原创永中Office软件。2004年10月,永中集成Office作为唯一的软件产品与“神州五号”等一起被《科技日报》列入“建国55周年科技中国55个新第一”。
社会事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崭露头角。无锡民营企业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中介服务等社会事业领域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尤为突出,几乎占到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半壁江山,为无锡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04年底,仅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和软件开发的民营企业就达616家,房地产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的民营机构达289家,这些新兴行业为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市场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可以说,民营经济是无锡地方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民营经济不仅改变了地区经济的所有制构成,也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乃至社会结构调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不仅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更要分析研究民营经济,努力把握其发展态势,加强引导和监管,使其在三大文明建设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切实提高地方党委和政府驾驭发展经济的能力,激发民企的创造力和潜力,推动民营经济再度辉煌
无锡的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广东和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提高集聚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程度,构造自有品牌,重视工商联动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无锡的民营经济要再造辉煌,就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上下功夫,在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能力上做文章。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要认真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引进与内育的关系、放手与引导的关系、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努力调整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对民营企业,既要放手,也要引导,既要做好服务工作,也要进行有效监管,使政府与企业的职能更为明确,使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得到切实的维护,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我们要从无锡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处理好各种矛盾,努力做好几件事情。
1、提高思想水平,弘扬创业文化。清醒地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明确努力的方向;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例,激发无锡人遨游商海、闯荡世界的勇气,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的精神,形成上下一心、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打破藏富嫉富心态,鼓励创业能人卓越冒尖,激发全社会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2、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像关心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真心实意地关心民营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加大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从政策法规、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投诉维权等方面为民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税收政策等方面切实让民企享受“国民待遇”。
3、推动民营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活力强劲、增长迅速、作用突出的经济类型,其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为全社会科学发展尽责任、作贡献。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发挥无锡民营企业基础比较好的优势,通过进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的形式,引导民营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发展道路。
4、搭建发展载体,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对现有工业集中区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一批专业化的创业基地或小企业发展基地。运用社会多种力量,大力兴办特色市场,发展民营营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和扩散。着力引导私营企业参与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5、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想方设法启动民间力量,建立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鼓励社会创业人士开办如法律服务、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服务、创业指导、人才中介、信用信息等服务组织。充分利用中介服务机构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现代快捷的与市场接轨、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社会服务体系。
6、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合作发展,做大做强民营企业。长江三角洲区域共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当前民营经济合作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不统一、合作意识不强、信息渠道不畅、融资困难、服务不到位等。为此,要积极探索建立长三角民营经济合作发展的机制政策,努力在思想观念上、合作理念上、政策导向上形成新的共识。重点要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在用地制度、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使民营经济在投融资、财税、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协调发展。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杭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