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NPM1和FLT3基因突变联合骨髓象检测对初治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100例原发、初治CN-AML(非M3型)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在诱导治疗结束当天或结束后第1天(T时间点)行骨髓象检查。根据FLT3和NPM1基因状态、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对AML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中,36例发生FLT3基因突变,44例发生NPM1基因突变。FLT3+组和FLT3-组CN-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3.9%(5/36)、71.9%(46/64)(P<0.01),2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5.6%、59.8%(P<0.01),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6%、66.2%(P<0.01),FLT3+组的中位RFS时间和中位OS时间分别为6.9、9.4个月,FLT3-组患者的中位RFS和中位OS时间均未达到,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M1+组与NPM1-组间CR率、2年RFS率及2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PM1+ FLT3-组的CR率、2年RFS率及2年OS率高于NPM1- FLT3-、NPM1- FLT3+和NPM1+ FLT3+组,NPM1- FLT3+组和NPM1+ FLT3+组预后最差,且两组间CR率、RFS时间及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患者预后均较≥0.05组好(均P<0.05)。根据FLT3和NPM1基因分为预后良好组(NPM1- FLT3-)、预后中等组(NPM1+ FLT3-)及预后不良组(NPM1- FLT3+和NPM1+ FLT3+)。预后良好+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良好+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中等+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CR率、2年RFS率及2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中等+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不良+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相当,均预后中等;预后不良+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0.05组预后最差。经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FLT3基因突变和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均为影响CN-AML患者R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PM1是影响FLT3-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诱导化疗结束后,根据分子遗传学和T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可以早期、客观地评估CN-AML患者对化疗方案的反应性及敏感性,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