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观念的本地文化愿景:乌托邦·异托邦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千年,坐落于中国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地处浙江省北部,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魅力名镇之一的乌镇仍保留着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风貌。2016年3月27日,“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这个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开幕。展览由冯博一担任主策展人,王晓松、刘钢担任策展人,并邀请了侯瀚如、冷林、亚历山大·孟璐、乌里·希克、田霏宇和巫鸿作为艺术委员会委员进行指导。展览从3月28日延续到6月26日。40位中外参展艺术家带来了一共55组(套)作品。其中7件作品在古镇西栅景区里展出,其余在北栅丝厂新建的展览场地展出。一提乌镇,大家满脑子就会想到熙熙攘攘到处卖劣质纪念品和特产的旅游景点,而风景秀丽的西栅景区和一街之隔的北栅丝厂几乎颠覆了这个印象。现任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希望做的是文化旅游,也认识到只有依托能不断被发掘的文化底蕴,才能维持旅游产业。继和陈丹青、木心美术馆,戏剧节和互联网大会之后,大牌云集的艺术展再一次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个江南小镇。
  有展览主题和场地的提示,观者会猜测乌托邦、异托邦分别代表西栅和北栅哪个展区。策展人冯博一在画册导言里写道:“‘乌托邦’是人类给予理想社会的一种期望和展现完美社会形态的一种虚拟,它与社会现实直接相关,甚至恰好相反,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异托邦’则是一个超越之地,又是一个真实之场,它恰恰是在想象,追求、实践乌托邦的过程中,在现实层面上呈现出不同变异的结果。”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乌镇,在基于传统背景和现实状况做出成功取舍,探索在文化和产业之间建构新的生态链的独特经验,使其成为历史古镇成功活化的代表,并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使当代艺术的全球化观念与乌镇的文化愿景真实地联系在了一起,并在当代艺术对有关展览方式、权利话语等议题的讨论中,建构出一种新的创意模式。而作为乌镇工业载体的北栅丝厂的典型性在于它的物质文化状况构成了工业化之后第三世界城镇社会景观中现实与幻境相互交织、变化的异质空间。西栅景区的乌托邦风情与北栅丝厂结合在一起,充满了历史和现实、权利意志和资本欲望的混杂,使它们本身,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具有了明确的当代指向,那就是在这种由“空间位移”推衍而来的“异度空间”中,固有的认知被颠倒后,并被重新界定和重新解读,产生出一条条各不相同的新边界。
  这几年乌镇大力建设和扶持文化项目,基础设施上对7个室内剧场、1个大型户外剧场,以及其他户外广场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2013年以来,有两届乌镇戏剧节在前,到第三届有了更为明显的品牌效应,2015年10月以旅美艺术家、作家木心名字命名的“木心美术馆”开馆,加上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第一届艺术展打下了深厚基础。艺术展的投入,从201 5年初翻新北栅旧丝厂的场地改造,到邀请十几位中外艺术家和策展团队三番五次到乌镇考察,根据现场创作作品,对“乌镇”这个地点更具有针对性,同时策展人们也亲自到欧洲考察艺术家工作室,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诚意”的展览。乌镇是一个没有艺术展览经验的地方,经过戏剧节和互联网大会,还有不可或缺的高效管理机制,在策展团队沟通和配合下,乌镇的各个部门出色且专业地完成了展览的执行任务,尤其在逢年过节期间,主要展览沟通协调负责人几乎是24小时工作——为配合来自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时差,大家都默默把手机上的钟表调出世界不同时区。
  艺术家一半来自国外,展览的沟通成本也上去了。由于北栅丝厂在开幕前几天才最终完工,展览准备期间用一个在建展场来说服很多艺术家出借作品是相当困难的。签订租借合同、保险和运输一波三折,策展团队一直和艺术家、美术馆和画廊邮件往来协调各种细节问题,为了让艺术家放心,一度觉得展览“玩的就是心跳”。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以“大黄鸭之父”霍夫曼的创作为例,自从去年10月份霍夫曼到乌镇西栅景区考察,决定在水剧场做一条十多米长的“浮鱼”。从“鱼”的材质、结构、搭建开始,霍夫曼和策展团队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沟通,荷兰到中国来回快递小样,保持基本上每天一封邮件沟通细节,通过拍照、视频的方式即时通讯,几个月后才有了水剧场里这条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粉红色“浮鱼”。美国艺术家安·汉密尔顿也是一样,选定国乐剧院之后,带着四个学生提前半个月到乌镇,和当地的老织工一起仔细研究剧院灯光、音响设备的技术参数,中国传统织布机的工作原理,对剧场内部光线把握得恰到好处。从舞台中央的织布——代表乌镇缫丝历史的生产工具——延伸出无数锦纶线到观众席,织布机运作起来时铃铛会发出声响。这件复杂的装置把舞台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具象化,也把整个剧场变成了一件艺术作品,改变了其原有的功能。安·汉密尔顿之前曾学习纺织,她说“textile”这个单词里有一个“text”,“纺织”里包含了“文字”的含义,用材料来诉说——在这件《唧唧复唧唧》(again,still,yet)的作品里,艺术家用普通纺织材料为特定空间创作的作品的结构,即是社会合作的隐喻。
  在北栅丝厂厂区特地保留了茂盛的树木,让它们来见证历史变迁,入口处经过一条长廊通入内部几个高大厂房。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展陈要求颇高的装置作品的视觉体验成为可能。艺术家尹秀珍体量巨大且安装复杂的作品《内省腔》用粉红色的秋衣秋裤做成子宫的模样,喻意迷失的现代人有机会再次返回“母体”感受平和的状态。还有艺术家徐冰的宽幅动画《汉字的性格》占据了大半个展厅,以影片的方式阐述汉字字形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中国人看待事物、处理事物的方法。艺术家宋冬为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街广场》则充满了浓浓幽默感。在80m2的展厅里贴满塑料镜子,一条似曾相识的街道在镜子中扭曲反射无限延伸。镜子那头的景象是真实的但又不是。参观者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放松,甚至可以唱卡拉OK,殊不知被“街道”入口处矗立的路灯上的监控尽收其中。用策展人冯博一的话说,“这些艺术家从乌镇展开对当代艺术问题的思考和投入,主动引导当代文化的‘逆城市化’发展,则可以看作是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关系,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新动向。”对具体创作作品的见仁见智就看艺术家的了。
  展览开幕后,主办方曾于4月中旬至下旬半个月的时间对参观北栅丝厂展区的约四百名访客做了抽样调查。发现女性观众占64%。观众年龄30岁以下的占到69.71%;观众职业为艺术和设计行业的占了接近三成;一半以上(55.61%)的观众参观丝场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参观时间在1-2小时之间的观众占32.11%;30分钟至1小时的占8.88%。专程来乌镇看艺术展的观众高达74.93%,大多来自上海、杭州以及部分桐乡本地的访客,很多人都是搭乘高铁或驱车前往,可见展览的宣传效应以及影响力之大。展览本身的高质量对目标群体即艺术爱好者的吸引力也相当大,北栅丝厂的配套设施如咖啡馆和艺术品商店供人休憩,能让访客驻足。主办方在西栅景区设置了艺术展售票处,也试图将景区的游客引导至北栅参观。下一届展览是否延续本届的主题尚不得而知。乌镇一直希望能够打造当代文化交流,展示和推广的制度化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笔者看来,即使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西栅景区,也是一种与时间相联系(历时性)的异托邦。人们在这里可以重返农业时代,享受轻松的田园时光,对于这个空间上有着打开和关闭系统的“异托邦”来说,大家扮演的都只是自工业时代穿越来的游客,经过这里,然后离开,始终无法产生归属感。
其他文献
人们不是每天都有机会脱离躯壳,再拿菜刀往自己胸前猛刺。  但对瑞典卡洛林斯卡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埃尔生而言,这种体验在实验室里屡见不鲜。他利用幻觉探索、描绘与排除人们的自我意识,今天只用一架摄影机、一副目镜与两根棒子,他就让我相信自己飘浮在身体后方几米之外,看着刀子插进自己虚拟的胸膛,不禁感到害怕。指尖两个电极记录皮肤自动渗出的汗,一旁的计算机则将暴增的恐惧感绘制在图表上。   出窍体验只是埃尔生擅
My creative journey centers on the search for and affirmation of manifestations of universal connections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In their seeminly random encounters, I seek to find something beyon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爱默生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储存容器,各个时代的创造物、艺术品、人与事,都存留在这里,特别是对于那些崇尚文化,追寻理想的乌托邦之都。它们是用艺术与视觉精心布置的博物馆,依循时间与空间的线索,向市民、向游客、向后代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史诗。  也许是因为悉尼的历史并不长,城市的容貌还没有历经事件的反复洗刷,公共艺术得以顺着这条依稀可见的文脉,从海上走来,深入雨林,由复制开始,重寻身
作品:《躯干》  规格:50×45×80cm  材质:坭兴陶、气烧、坑烧  雍韬点评:  钦州陶器运用极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绘画,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浓醇的人文雅趣,尤其是“窑变”技术更是一绝,农帮敏一直对此情有独钟。经过“国内—国外—国内”的学习与创作,农帮敏在艺术轨迹回归到原点的同时,艺术创作也回到了最初的兴趣敏感点——钦州坭兴陶。不同的是,经过了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
大约在十岁那年秋,我家附近那条常年不干“消水洞”的水干了,我们正是长假,那天我便和小伙伴启英一起相约去里面看看,是她提议的。我和她走到洞口,我抬头看看洞顶,感觉阴气森森,挺恐怖的,于是对她道:“我们还是不进去了吧?在洞口我就觉得挺吓人的!”  启英:“你怕鬼?”  我:“我知道没鬼,可是自己还是怕。”  启英:“我女孩子都不怕,你男子汉还怕什么?你看,那洞顶的石头,多象一只挂在炕上的猪脚啊……里面
4月24日,由韩国造型设计学会主办的“2010年春季国际学术大会”在首尔弘益大学工学馆举办。此学术大会共有400多名教授、评论家、艺术家、研究生等参加。本次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文化融合与对东亚造型设计的理解和前瞻”,与会学者就“韩中日三国工艺(craft)在现代社会应该重新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  大会主持人为弘益大学禹宽壕教授。弘益大学顾问教授崔乘千、首尔市副市长兼首尔设计总
[摘 要]备受争议的“8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历几乎与他们同龄的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时代特征造就了他们身上的诸多个性,而这些个性又必然会影响其未来的政治参与,甚至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  [关键词]“80后”;心理;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6-0042-02    所谓“80后”是指上
【编者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系列国际展览的序幕是由两个雕塑展开启的。它们分别是“沉默的邂逅一一布鲁诺-瓦尔波特”和“马克·奎恩一一皮相之下”。前者是2019年3月5日-2019年5月1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的A展厅展出,而后者是2019年3月8日-5月1号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样是三层的B展厅展出,两个展览首尾相连,好不壮观!本期《雕塑》杂志专门辟出篇幅来关注这两个展览不仅仅是因为
当看到怀有9个月身孕的沙米玛·贝居姆头戴黑纱,身穿黑色罩袍,满脸绝望地说出“我只想回英国”时,人们的心很难不被这个19岁的少女所触动。   因此,英国内政大臣贾维德表示“会动用一切力量阻止贝居姆回国”,并取消她的英国国籍后,英国政府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贝居姆的姐姐直接致信贾维德,称其剥夺了贝居姆“唯一的希望”。贝居姆的律师塔斯尼姆·阿肯吉则公开谴责英国政府缺乏人道主义精神,违反《欧洲人权公
“互动·倾向”——2009当代国际金属艺术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于2009午3月16口至25日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展出了100余件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挪威和比利时的艺术家的作品,分为金属器物、金属首饰和金属艺术品三类。与展览同期的,是5场关于金属艺术的专题学术讲座,由来自5个国家的艺术家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在当代金属艺术教学、科研和创作中的新潮流和新思路。  “金属艺术”一词涵盖甚广,然而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