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感染发病及预防的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感染发病情况,探讨儿童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0-2010年期间258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作为密切接触组,260例非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作为非密切接触组,随访5年,统计分析两组的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密切接触组中中度阳性和强阳性感染病例合计132例,感染率为51.2%,非密切接触组中中度阳性和强阳性感染病例合计19例,感染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是感染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对该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能显著降低结核病中、强阳感染率,是控制结核传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涂阳肺结核 密切接触儿童 预防性治疗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痰涂片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与其密切接触儿童是感染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家庭密切接触儿童是指:在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病6个月内与之共处1个月以上的,年龄小于14岁的儿童[1]。为进一步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情况,做好肺结核的防治工作,现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与非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儿童的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一概述,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0-2010年间我市疾控中心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资料,从中随机抽取200例涂阳肺结核病例,200例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家庭中共发现了258例密切接触儿童,其中男145例,女113例;年龄0~14岁,平均年龄为(8.3±1.2)岁。另选260例家人、亲属及周围邻居未发现有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儿童人群作为非密切接触组,其中男150例,女110例;年龄0~14岁,平均年龄(8.5±1.1)岁。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预防性治疗方案
  对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体检、痰液结核杆菌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拍摄胸部X线检查,了解其家庭病史、症状及体征。将结核菌素试验检查中度以上阳性感染儿童分为4组,分别给予6H、12H、3HR、2HRZ等不同预防性治疗方案。6H即给予6个月异烟肼(H),12H即给予12个月异烟肼(H),3HR即给予3个月异烟肼、利福平(R),2HRZ给予2个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Z)[2]。异烟肼口服用量为10mg/kg.d,单日内的最大服药量不超过300mg,利福平口服用量为10mg/kg.d,单日内的最大服药量不超过450mg,吡嗪酰胺口服用量为25mg/kg.d,单日内的最大服药量不超过1500mg。
  1.2.2 隨访方法
  由专人对研究对象统一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亲密度、体检情况、感染情况等,随访5年,调查问卷平均每人发放2次。
  1.3 观察指标
  随访结核感染儿童的发病情况,对采取了预防性治疗的儿童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包括肝肾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的结核感染情况 密切接触组里中度阳性和强阳性感染病例合计132例,感染率为51.2%,非密切接触组里中度阳性和强阳性感染病例合计19例,感染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肺结核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而感染,肺结核可侵及许多脏器,一般较难治愈[3]。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结核发病率均有回升趋势,而我国作为肺结核病的高发国家,防治形势很不乐观。涂阳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涂阳肺结核患者是指痰涂片检查呈抗酸杆菌阳性的患者。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患者痰内菌量、与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患者是否接受治疗有关[4]。
  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的传染性是最强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人们对疑似肺结核病的知晓率,对降低肺结核的感染率和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极易感染病原菌,所以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儿童具有极高的被传染几率。因此,预防高危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儿童发病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环节。
  本组研究发现,密切接触组里中度阳性和强阳性感染率为51.2%,非密切接触组里中度阳性和强阳性感染率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积极对家庭中的儿童进行结核病筛查,可显著降低结核病感染率,对控制结核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明杰,朱伟治,许楠,等.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0~14岁儿童筛查情况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 20(21):3241-3245.
  [2] 张子胜,林宪和.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儿童感染发病及预防的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15,15(1):67-69.
  [3] 周远忠,罗毅,申旭波,等.经济社会因素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 36(4):370-373.
  [4] 李艳宁.家庭因素对老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影响[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34(11):1171-117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膀胱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冲洗液转清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
【摘 要】 目的:探析骨肿瘤手术中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骨肿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CTA测量腹主动脉分叉与低位肾动脉下缘之间的距离、髂动脉外径以及腹主动脉外径分别为(10.723±1.209)、(1.022±0.189)、(1.498±0.235)cm;术中所有患者的腹主动脉血流均阻断,球囊充起后,2例患者血压升高
【摘 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近几年来研究结果表明IT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异常及血小板生成障碍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 发病机制  血小板自身抗体是引起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原因;血小板自身抗体还可影响巨核细胞克隆的形成和血小板的生成;自身反应性T细
【摘 要】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腹腔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6例非外伤性,非妇科源性腹腔出血患者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36 例患者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28例抽出不凝血。36 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发生于高血压病引起血管出血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引起血管出血12例,肝癌出血5例,胃癌破裂出血3例,自发性脾破裂2例,腹膜后出血2例,脾脏自发性破裂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