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腺癌临床预后极差,美国每年因胰腺癌所致的患者死亡数与新发病例数相当,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美国报道1年生存率为10%,总的5年生存率仅1%,英国总的5年生存率为4%,我国5年生存率为5%.胰腺癌恶劣的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1)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独特:早期即出现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研究表明90%的胰腺癌伴胰内神经受侵,69%已有胰外神经受侵,<2 cm的胰腺癌39%已有淋巴结转移,腹膜后软组织中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临床预后极差,美国每年因胰腺癌所致的患者死亡数与新发病例数相当,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美国报道1年生存率为10%,总的5年生存率仅1%,英国总的5年生存率为4%,我国5年生存率为5%.胰腺癌恶劣的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1)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独特:早期即出现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研究表明90%的胰腺癌伴胰内神经受侵,69%已有胰外神经受侵,<2 cm的胰腺癌39%已有淋巴结转移,腹膜后软组织中易残留癌细胞,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2)胰腺解剖位置深、起病隐匿、早期无任何症状、超过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多数患者丧失根治性切除的机会.(3)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在国内能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仅为10%~30%;此外胰腺癌对现有的放、化疗均不敏感,化疗的一线用药健择总体疗效仅为20%,尽管调各种放疗技术在不断改进及完善,但疗效也不满意.因而,当前胰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及肌钙蛋白T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49例发病12 h以内的AMI患者,根据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分为:WBC正常组31例(白细胞≤10×109/L)和WBC升高组18例(白细胞>10×109/L),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冠状动脉积分及肌钙蛋白T的定量值,并确定其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间冠状动脉积分无明显差别[(5 2. 14±32.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DLRPN)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15例DLR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学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非对称性双侧下肢局灶性疼痛,随疾病进展出现肌无力、肌萎缩,下肢近端较远端易受累.15例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周围神经传导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或消失,伴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F波、H反射未引出波形或潜伏期延长.针极
目的 观察热灌注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8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胸腹水,其中合并胸水者10例,合并腹水者18例.引流胸腹水后,采用热灌注机,将生理盐水3000~4000 ml在体外循环系的驱动下,加热至41.5~43.5℃,经引流管灌注入胸腔或腹腔,再经导管缓慢抽出,循环3、4次,加热时间60~90 min,使腔内温度保持在41~43℃后,低位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康莱特100
目的 评估不同临床亚型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基于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将原发性PD患者(n=106)分为5组,比较不同亚组间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评测结果.结果 可将患者聚类为5组:早发组(A组,n=35);快速进展组(B组,n=6);震颤为主组(C组,n=36);单纯非震颤组(D组,n=18);非震颤为主-抑郁组(E组,n=11);各组间
目的 观察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贲门癌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单药组26例以单纯口服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联合用药组26例以贞芪服正颗粒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毒性作用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单药组(46.2%)与联合用药组(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但两组毒性作用:单药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50
目的 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对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皮片成活率的影响. 方法 对65例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术后皮片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Ⅰ组为NPWT治疗组(35例),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行创面负压吸引治疗;Ⅱ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刃厚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用打包或加压包扎的方式固定. 结果 术后第5天皮片成活率比
目的 探讨NO合成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对兔局灶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兔局灶脑缺血后应用L-Arg,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的变化,CD34免疫组织化学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Arg组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8.72±2.62 vs 16.62±2.82,P<0.01),同时脑组织MVD却明显增加(1.21±0.4
目的 探讨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UA-PL-NP)对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验中采用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MTT检测熊果酸纳米脂质体微粒对B16细胞增殖
核转录因子-kB(NF-kB)是炎症介质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参与介导痉挛血管壁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我们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上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与NF—kB、ICAM-1活性表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