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课堂趣味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思想、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长期困扰老师和学生。只有不断探索运用故事、诵读、讨论等各种方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文言文 课堂趣味 故事 诵读 讨论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思想、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已成广大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畏惧心理的生动说明,常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既生动又有趣,使学生愿学、乐学,最终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呢?我就提高文言文教学课堂趣味谈谈看法。
  一、引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教学中有时学生一听到今天要上文言文,就会发出一阵哀叹声,可见这种厌烦、抵触的情绪在课堂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产生。如果这时一翻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则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厌烦、抵触情绪,讲历史故事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历史故事既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扩充学生的见闻。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战国策》、《左传》、《史记》等史书中选取的,所涉及的事件、人物往往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讲授这一类课文时,可以先将有关的历史故事讲给学生听,再适当打住,引入正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上课效果自然就好得多。如教学《鸿门宴》前,可以给学生讲秦末农民起义、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的约法三章、韩信的明修栈道及暗度陈仓,让学生读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霸王别姬》,很快进入情境。
  为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教师要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故事讲得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用多种诵读法激发兴趣
  叶圣陶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文言文对于中学生而言有的过于晦涩,但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富于变化,适于诵读,读准了,读多了,就会把握古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在诵读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诵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范读,做到抑扬顿挫、聲情并茂。学生折服教师的范读,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诵读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领略古文的韵味,从而主动模仿,自己读出文言的韵味。如在教授《陈情表》时,配上《昭君怨》这类忧伤的古筝曲,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文中李密的拳拳孝心,就能达到听者流泪的效果。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就被李密深深感动,自然产生学习兴趣。
  2.学生朗读,可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个人读,通过个人读可以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做好个人读,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找出朗读好的学生并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朗读的魅力,主动向朗读优秀的学生学习。有了朗读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兴趣。
  3.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教学中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便异常活跃。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角色感受课文,感受生活,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就落到实处。如教学《鸿门宴》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项伯、张良、刘邦、项羽、范增、樊哙。读的学生会尽力读出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听的学生也会想他是否读到位。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连同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性格等问题也一并解决。
  三、用讨论、探究法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无疑就是一种较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性,探究求真的主动性。若运用好讨论、探究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增强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
  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文字词或者内容学生存在的不同意见,可以故意不置可否,让不同观点的学生争锋说理,讨论之后再下结论。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个争论点,“夜缒而出”中的“而”,对此有人说是“放在两个动词之间,表顺承”,有人不认可。大家说来说去,没有定论。我想,不如借机让学生讨论,把“而”的用法梳理一遍。经过讨论,此处“缒”指用绳索拴住人从上往下放,是“出”的一种方式,这里“而”字应表修饰。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而”的用法有全面的了解,以后遇到相似情况就能进行相应的判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把学生变成文言文学习的“乐知者”,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问题,甚至语文教学的问题,就会在较轻松的状态下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隆胜.文言文教学素质教育初探[J].教师,2010(30).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严格的要求。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岗位竞争、沉重的社会压力等一系列考验,无形中驱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超负荷学习。这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考验。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相比较略显不足,有待完善。  关键词: 美国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特色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在经济、医
摘 要: 淮安市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点。不可否认,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淮安市中等职业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全省位置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有必要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查找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能够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学校发展,乃至全市职教事业的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中职
三网融合是新型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在第一波数字化、网络化浪潮中错失机遇的图书馆应好好把握此次机会,利用三网融合创造的有利环境,趋利避害,积极
摘 要:《黑猫》描绘了主人公因为酗酒而变得疯狂暴躁,对黑猫进行了残忍虐待,后来又杀害自己妻子藏尸和最终被抓的故事。爱伦坡由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恐怖环境的描写渗透了恐怖怪诞和人物的变态心理。  关键词: 爱伦·坡 《黑猫》 恐怖小说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1809年1月19日
摘 要: 骑士阶层的出现是欧洲政治、经济、宗教共同作用的产物。随之出现的骑士文学给人们展现了骑士的美德:作为武士,他们忠诚;作为信徒,他们谦恭;作为男人,他们殷勤;作为强者,他们具有同情心。骑士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荣耀和浪漫的象征,骑士制度则成为西方的伦理标准,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化。为了探究骑士文化对当今电影的影响,本文采用查阅相关文献和结合电影内容的方法得出骑士文学与007系列电影的联系。结果表
摘 要: 文章利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结构分析爱伦坡经历对其整体人格的影响,从不同人生时期爱伦坡的成就及爱伦坡的个人表现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现。从中得出结论,即爱伦坡的早年经历从自我、本我、超我三方面对其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爱伦坡 自我 本我 超我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代表,认为人受本能驱使,且早年经历会对其心理发展及日后外部行为表现产生深远影响。人格
摘 要: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意愿不强烈,但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转为具体形象的情境,给予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中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