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我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总结“构建趣味音乐课堂”的高效性和可行性,发现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幽默语言、“接地气”使用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
【关键词】幽默教学;趣味教学;趣味课堂
幽默的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音乐教师拉近师生关系的必备法宝。教师幽默的课堂能使教室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在轻松释怀的氛围下接受知识,传递美感。同时,幽默也体现了教师睿智、风趣的个人魅力,增添课堂的智慧魅力,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果。笔者近几年来观摩了大量的音乐教学视频,见证了幽默教学的魅力及神奇的教学效果,并在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下面分享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巧用“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1.幽默教学,增强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常常会遇到“难题”:譬如涉及到角色扮演的时候,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扮演与自己本身相差较大的角色会放不开,如果我们板起脸“命令”,学生们会无所适从。这时,我们不妨尝试以身示范,帮学生打开“解放天性”的大门,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们欢乐的源泉。
我有次上四年级下册《小青蛙与癞蛤蟆》这一课,在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男同学们对扮演“爸爸”的角色声音表现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鼓励他们说:“在你们心目中,爸爸是怎么样说话的?”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声音洪亮”“粗的”“低沉的”……
我故意变了粗壮、低沉的声音问他们:“爸爸的声音是不是这样的?”
他们大概没想到平时斯文柔弱的女音乐老师竟然能发出这样的声音,都仰起头哈哈大笑起来。
结果那节音乐课同学们积极性都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
2.幽默互动,活跃氛围
音乐理论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艰涩的,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我们给知识点赋予故事的情节,学生们不仅学习的热情高涨、还可以在笑声中把知识点学会了。
我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候,学生特别容易把名称和意义忘记。于是,我把这两个音符编了两个名字,分别是:全爷爷和二奶奶。
学生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想知道“全爷爷和二奶奶”的故事。于是我顺应他们,说起了“全爷爷和二奶奶”的故事。
我开始讲“在一条五线河边,住着一位全爷爷和一位二奶奶……我话锋一转,问同学们,我请一位同学来讲全爷爷和二奶奶发生的第一段故事。”
学生们纷纷举手。
我叫一位学生起立,他说:“全爷爷和二奶奶非常喜欢唱歌,但是他们村庄的人不允许有人唱歌……”
就这样,每位学生讲一段故事,一直到故事延伸到音乐知识点上来,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认真听讲。那节课结束了很久,同学们还津津乐道那节课上讲的“全爷爷和二奶奶”。
3.幽默氛围,化解困顿
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形式,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能让教学从呆板、空洞的说教中摆脱出来。音乐学习有时是需要毅力的,特别是在困顿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幽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丰富的知识。
有次下午上课,刚好讲授的是四年级上册《愉快的梦》这一课,有些中午没有休息的同学,听着轻柔的歌曲昏昏欲睡。
我看此情景,马上神秘地说:“这首歌的作曲者花了足足十年才写成这首曲。”
同学们都很好奇,忙问:“为什么会这么久?”
我说:“因为他老是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昏昏欲睡的同学听了,立即在笑声中振作起来了。
二、善用“幽默肢体”,增强教学效果
1.幽默手势,化难为易
由于学生识谱能力弱,而死记硬背的识谱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想要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音乐学习,我们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的引导,它是一种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它可以使音樂课堂流畅上口,易懂易记,既达到学生动手又动脑的目的,又体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进行小学二年级二重唱歌曲《两只老虎》的时候,学生很难准确找到自己起唱部分的点,我运用了柯尔文手势来进行指挥示意,简单易懂又有趣的音乐手势,让学生很快找到状态和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会了二重唱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了二重唱带来的音乐魅力。
2.幽默游戏,化繁为简
音乐课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对我们完成教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幽默小游戏,把课堂上的音准训练变为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听音辨认。
例如,我会在合唱课堂中给学生训练“送音游戏”:我唱出一个长音,“捧”在手里送给一组学生,这一组学生清唱这个长音;然后,我再唱第二个长音给下一组学生,学生清唱这个长音。这样,好听的和声就会在教室里响起。随着训练的时间变长,还可以送出更多的音,丰富学生的和声感受等。
三、常用“幽默创造”,调动学习兴趣
1.幽默扮演,激发灵感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来,使“教”与“学”有机的统一,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音乐课应提倡愉快教学,教师应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思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兴致。 例如,在欣赏《我是少年阿凡提》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阿凡提的小帽子、衣服,用卡纸做了一头小毛驴,另外叫几个学生扮演调皮捣蛋的“打鸟儿”“捉青蛙”“折花和树”的少年。由扮演阿凡提的学生和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现场的对话表演,几人一出场就引起了同学们的轰动,全班同学忍俊不禁,津津有味的看完对话表演后,个个都想着跃跃欲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该这样表演”,“该那样表演”,结果整整一堂课都充满了笑声、惊喜,每个学生被《我是少年阿凡提》这首诙谐、跳跃的乐曲紧紧抓住,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我营造了一个民主的充满生机的音乐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熟知了音乐,发挥了表演,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启迪了他们的智慧火花,也提高了参与的兴趣。
2.幽默生成,启迪思维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作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笔者深以为然,教学想要更高效,启发学生个性思维,就应当根据课堂学情变化,有的放矢,用幽默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的智慧生成,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有一次,正当学生们正展开激烈的争辩之时,下课铃声突然响起,我楞了,还没讲完,怎么办?孩子们也没想到那么快就下课,看到他们有些惊措的眼神,我恶作剧地想,何不,就索性下课,看看他们反应吧。于是我当即宣布下课后就走了,孩子们不依了,一个个胆大的同学围前来,硬要表达他们的看法,胆小的同学也拉着其他同学热烈讨论着。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深舒一口气,看似简单且带有恶作剧意味的课堂生成,却成为了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脑洞大开的钥匙。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充分地给予学生体验音乐的机会,就要运用幽默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紧跟音乐课改步伐,坚持学习,注重實践,勤于反思。在践行路上找到更多更好更有效的例如“幽默教学”的教学方法,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真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文举.教师语言艺术手册[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
[2]喻先贵.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0(39).
[3]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河北大学,2014.
[4]孙薇薇.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5(10).
[5]辛明珊.浅谈音乐课堂中“幽默”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7(21).
【关键词】幽默教学;趣味教学;趣味课堂
幽默的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音乐教师拉近师生关系的必备法宝。教师幽默的课堂能使教室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在轻松释怀的氛围下接受知识,传递美感。同时,幽默也体现了教师睿智、风趣的个人魅力,增添课堂的智慧魅力,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效果。笔者近几年来观摩了大量的音乐教学视频,见证了幽默教学的魅力及神奇的教学效果,并在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下面分享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巧用“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1.幽默教学,增强互动
教师在授课时,常常会遇到“难题”:譬如涉及到角色扮演的时候,中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扮演与自己本身相差较大的角色会放不开,如果我们板起脸“命令”,学生们会无所适从。这时,我们不妨尝试以身示范,帮学生打开“解放天性”的大门,让音乐课成为学生们欢乐的源泉。
我有次上四年级下册《小青蛙与癞蛤蟆》这一课,在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男同学们对扮演“爸爸”的角色声音表现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鼓励他们说:“在你们心目中,爸爸是怎么样说话的?”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声音洪亮”“粗的”“低沉的”……
我故意变了粗壮、低沉的声音问他们:“爸爸的声音是不是这样的?”
他们大概没想到平时斯文柔弱的女音乐老师竟然能发出这样的声音,都仰起头哈哈大笑起来。
结果那节音乐课同学们积极性都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
2.幽默互动,活跃氛围
音乐理论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艰涩的,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我们给知识点赋予故事的情节,学生们不仅学习的热情高涨、还可以在笑声中把知识点学会了。
我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候,学生特别容易把名称和意义忘记。于是,我把这两个音符编了两个名字,分别是:全爷爷和二奶奶。
学生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想知道“全爷爷和二奶奶”的故事。于是我顺应他们,说起了“全爷爷和二奶奶”的故事。
我开始讲“在一条五线河边,住着一位全爷爷和一位二奶奶……我话锋一转,问同学们,我请一位同学来讲全爷爷和二奶奶发生的第一段故事。”
学生们纷纷举手。
我叫一位学生起立,他说:“全爷爷和二奶奶非常喜欢唱歌,但是他们村庄的人不允许有人唱歌……”
就这样,每位学生讲一段故事,一直到故事延伸到音乐知识点上来,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认真听讲。那节课结束了很久,同学们还津津乐道那节课上讲的“全爷爷和二奶奶”。
3.幽默氛围,化解困顿
幽默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形式,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能让教学从呆板、空洞的说教中摆脱出来。音乐学习有时是需要毅力的,特别是在困顿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幽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接受丰富的知识。
有次下午上课,刚好讲授的是四年级上册《愉快的梦》这一课,有些中午没有休息的同学,听着轻柔的歌曲昏昏欲睡。
我看此情景,马上神秘地说:“这首歌的作曲者花了足足十年才写成这首曲。”
同学们都很好奇,忙问:“为什么会这么久?”
我说:“因为他老是写着写着就睡着了。”
昏昏欲睡的同学听了,立即在笑声中振作起来了。
二、善用“幽默肢体”,增强教学效果
1.幽默手势,化难为易
由于学生识谱能力弱,而死记硬背的识谱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想要学生在快乐中进行音乐学习,我们可以运用柯尔文手势的引导,它是一种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它可以使音樂课堂流畅上口,易懂易记,既达到学生动手又动脑的目的,又体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进行小学二年级二重唱歌曲《两只老虎》的时候,学生很难准确找到自己起唱部分的点,我运用了柯尔文手势来进行指挥示意,简单易懂又有趣的音乐手势,让学生很快找到状态和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会了二重唱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了二重唱带来的音乐魅力。
2.幽默游戏,化繁为简
音乐课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对我们完成教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幽默小游戏,把课堂上的音准训练变为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听音辨认。
例如,我会在合唱课堂中给学生训练“送音游戏”:我唱出一个长音,“捧”在手里送给一组学生,这一组学生清唱这个长音;然后,我再唱第二个长音给下一组学生,学生清唱这个长音。这样,好听的和声就会在教室里响起。随着训练的时间变长,还可以送出更多的音,丰富学生的和声感受等。
三、常用“幽默创造”,调动学习兴趣
1.幽默扮演,激发灵感
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来,使“教”与“学”有机的统一,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音乐课应提倡愉快教学,教师应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思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兴致。 例如,在欣赏《我是少年阿凡提》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阿凡提的小帽子、衣服,用卡纸做了一头小毛驴,另外叫几个学生扮演调皮捣蛋的“打鸟儿”“捉青蛙”“折花和树”的少年。由扮演阿凡提的学生和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现场的对话表演,几人一出场就引起了同学们的轰动,全班同学忍俊不禁,津津有味的看完对话表演后,个个都想着跃跃欲试,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该这样表演”,“该那样表演”,结果整整一堂课都充满了笑声、惊喜,每个学生被《我是少年阿凡提》这首诙谐、跳跃的乐曲紧紧抓住,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我营造了一个民主的充满生机的音乐教学环境,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熟知了音乐,发挥了表演,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启迪了他们的智慧火花,也提高了参与的兴趣。
2.幽默生成,启迪思维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作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笔者深以为然,教学想要更高效,启发学生个性思维,就应当根据课堂学情变化,有的放矢,用幽默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的智慧生成,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有一次,正当学生们正展开激烈的争辩之时,下课铃声突然响起,我楞了,还没讲完,怎么办?孩子们也没想到那么快就下课,看到他们有些惊措的眼神,我恶作剧地想,何不,就索性下课,看看他们反应吧。于是我当即宣布下课后就走了,孩子们不依了,一个个胆大的同学围前来,硬要表达他们的看法,胆小的同学也拉着其他同学热烈讨论着。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深舒一口气,看似简单且带有恶作剧意味的课堂生成,却成为了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脑洞大开的钥匙。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充分地给予学生体验音乐的机会,就要运用幽默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紧跟音乐课改步伐,坚持学习,注重實践,勤于反思。在践行路上找到更多更好更有效的例如“幽默教学”的教学方法,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真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文举.教师语言艺术手册[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
[2]喻先贵.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0(39).
[3]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河北大学,2014.
[4]孙薇薇.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5(10).
[5]辛明珊.浅谈音乐课堂中“幽默”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