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前预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那么在课前,学生怎样行之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预习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课堂的顺利实施,关键还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如果学生未进行课前的预习,那么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便无法有效的实施。因此,做好高中语文的预习工作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语文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预习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把预习→上课→复习→作业→阶段复习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简化为上课→作业两个环节。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习的听讲必然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和效果。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进行预习的话,听课就会变得很被动,课堂上会显得很紧张。这时,他们既要听讲,又要做笔记,对于什么是重点,哪些又是难点根本无暇顾及,更别提什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了。分组讨论时,他们也只能充当“旁听生”,无法积极参与讨论,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久而久之便产生消极的思想与情绪,对语文学习也便逐渐失去了兴趣。足见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好了,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自我解决字词的读音,简易语句的含义等问题,自己弄懂、掌握的知识其实是更不容易忘记。而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预习的时候做好记号,在课堂上便可提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经过与同学讨论和老师点拨而得出的答案,让人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这样的话,学生听起课来就主动了,听课也变得有针对性了,他们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以便更好的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跃,让人受益终生。
  二,预习的步骤与方法
  对于预习,相信每位教师都会进行强调,可能更多的只是告知同学们预习哪篇课文。而对于如何去预习此文,需要预习哪些内容,却很少给出指导。这也就造成学生预习时只是简单的看一遍文章便了了。其实,预习也是有章可循的,有一定的步骤与方法的。
  首先,总览本单元提示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提示內容,学生可了解到本单元文章的体裁,以及此类体裁的文章在理解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这样的话,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便可顺着这些要求去理解,欣赏课文,也能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进行思考问题。做到目标明确,从而少走些弯路,以免盲目预习。长此训练,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立阅读、鉴赏文本的能力。
  因此学生在预习单元提示时,要了解体裁。如学习小说单元时,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品析语言与细节。学习诗歌单元时,则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同时还要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其次,初探课文,掌握基本知识。
  首先,审题目,题目是文章的文眼,透过文眼学生可以抢先了解文章大致要写的内容。题目蕴含丰富,它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反映作者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便是初读文本,这时学生手旁应备好一本《现代汉语字典》,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偏僻的生字,陌生的字音,要养成随手查找字典的好习惯,通过预习,自己牢固的掌握此项内容。
  同时,在初览课文时,学生手中还需拿支笔进行圈点,勾画。主要是画出一些表明观点,表达情感的语句,勾划出一些自己能够自主理解的语句等。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则做标识,留待课堂与同学与老师共同探讨。
  查阅资料,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观念、写作风格以及文本创作的背景,这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最后,再探课文,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结束后,学生对文本便有了粗略的认识,但对文章深层次的内容却还未理解,所以预习的任务还远未结束。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有研讨与探究这一版块,其中设置许多问题。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再次研读文本,这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力。而此时的研读,也不再是浅尝辄止,而应细致的阅读,深入的体会。自己先尝试着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了解自己对课文预习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话,在老师授课时,就能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
  俗话说的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良好的科学的预习方法,不仅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善于总结概括,勤于思考的习惯,还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了预习工作,同学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上,便能挥洒自如,积极参与讨论。
其他文献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性英语,越来越迫切地受到中国社会的需要。但中国大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本文从德西效应出发,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反思研究,得出对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德西效应 心理学 大学英语教育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我国与国际其他经济体的关系较过去任何时刻更加紧密。而作为世界最强势的语言,英语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日益突显出其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绚烂的阳光、明净的河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这些都有颜色和光亮。而高山大海、鸟兽虫鱼、楼房院落、车船道路,它们有形体样子。像狂风呼啸、虫鸣鸟叫、山谷回响,我们可以听到它们的声音。这些景物影响着环境,装点着生活。这些景物都是小学生需要观察和描写的对象。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也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够突出人物的形象,创造环境气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更生
“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其实他们就像是迟开的“花朵”,如何让他们也能灿烂、娇艳?我认为,这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爱”和“心”。   “让这里没有害怕”——用爱营造无恐惧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另辟新径,探索出有别于传统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和以校内社团活动为平台等教学措施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有效教学 德育 高效 社团 文化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的渗透,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班级德育工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对语篇进行结构分析,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段落结构,为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教学必然会牵涉到阅读策略的指导,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它不仅包括阅读中的一些阅读技巧: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
数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深层知识,它具有全局性,是数学的灵魂。初中学生掌握好数学思想,可以提高各种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所以进行数学思想的教育和渗透,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重视数学思想的教育和渗透,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明确地规定为数学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前预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课前预习做好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就有了基础。在此,笔者通过本文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物理思想方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得每一个工作在一线的老师都不断的探索,尝试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本文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谈及了一些笔者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思想政治 自主学习 有趣 有效  2010年9月甘肃省正式开始实施新课改,虽然在新课改之前工作在一线的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但是新课改还是改的我措手不及。历经三年,关于新课改我也有了一些反思和经验。  由于激烈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