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9年巴基斯坦反恐战场上,“艾-扎拉”主战坦克之所以能成为关注的焦点,源于它的中国血统和在实战中数次被击毁所引发的讨论。从巴国内传来的最新战报显示,多达3辆“艾-扎拉”主战坦克在近期与塔利班武装的激战中被彻底击毁,但其乘员基本都能全身而退。虽然被击毁并不怎么光彩,但考虑它堪比祖父辈的年龄和所经历的惨烈战斗,就不能不对其实战中车败人还的表现产生由衷的敬意。
其中的一次交战经历已广为流传。当时巴陆军一支由35人以及数辆装甲车和一辆“艾-扎拉”主战坦克组成的先头部队,在经由山区公路向前开进时突遇塔利班武装分子的伏击和自杀性攻击。战斗队形最前方的“艾一扎拉”主战坦克首先被一枚埋设在路边的IED装置炸得当即停摆,随后敌人从三个方向向巴陆军部队展开猛烈攻击。在巴军就地反击后,武装分子又狂热地在15分钟内组织了至少6次自杀性攻击,包括6辆汽车和3辆摩托车满载炸药和自杀性袭击者分数波次冲向受攻击的巴陆军部队。但由于山区地形(虽利于突袭巴陆军车队,但亦利于巴陆军集中火力消灭来自头、尾两个方向的自杀性袭击车辆)以及指挥官的果断指挥,这支35人的战斗小队都生存下来。事后检视首先被击毁的“艾-扎拉”主战坦克,其侧面受创严重,履带被彻底炸毁。但底盘、炮塔都未被爆炸击穿,车体前方的弹药也未殉爆,车内乘员在第一时间都经由两处出口成功逃生。以往实战中,连美制近60吨的M1系列坦克在伊拉克都有被大型IED装置炸得车毁人亡的先例,因此,这次战斗中,炸毁“艾一扎拉”的IED装置应该不会太大。如果遭遇到500千克级IED装置,车内人员肯定会有伤亡,但这仍然展示出“艾一扎拉”的综合防御性能早已非老59式可比。
旧瓶装新酒的“艾-扎拉”
“艾-扎拉”主战坦克由巴基斯坦重工业企业(HIT)公司专为该国陆军开发,它的前身就是中国老式的59式坦克,与苏制T-54系列坦克也有一定血缘关系。开发“艾一扎拉”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巴基斯坦国内数量庞大的59式坦克的综合性能,使其在火力、车载计算和火控能力、防护性等方面,从T-54/59式这类第一代主战坦克跃升至T-72这类第三代坦克水平。项目始于1990年,历时十多年直到2004年2月26日,第一批共80辆“艾-扎拉”才正式交付军方服役。
从外形上看。“艾-扎拉”主战坦克轮廓低矮,继承了同时期苏制坦克的特征。但要分辨“艾-扎拉”与59式也毫无困难,最大区别就在于其颇具西方风格、有棱有角的炮塔,不再像老式苏制坦克那种半球形蛋壳。其次,坦克两侧加装的裙板也一反老59光秃秃的侧面,整个坦克带有东西合璧的特色。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巴军方重新征召老兵入伍虽不能算是无奈之举,但也反映出相对较弱的国力与巨大的防务安全需求之间的鸿沟。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巴国陆军中的坦克性能日益落伍,加之印度当时已开始装备俄制T-72/T-80系列主战坦克,自制“阿琼”主战坦克。巴基斯坦陆军制定了装备振兴计划。由于财力上无法与印度相抗衡,最终决定以类似空军“高低搭配”的方式来完成主战坦克的更新和性能提升。毕竟一辆进口的T-80UD坦克需花费200多万美元,自制的“哈利德”也要100万美元左右,巴一年的军费也就50亿美元左右,如果巴陆军全部装备的2000余辆坦克都换成“哈利德”,军方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行,更惶论海、空军装备的更新更是砸钱的买卖。
好在巴基斯坦陆军中装备的各类59式坦克数量多达1000余辆,这为“艾-扎拉”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平台。其主要思路是以大大低于当时主流作战坦克的价格,获得最大限度的作战能力提升,包括替换老坦克的动力系统、改装更大口径的主炮、加装新型复合装甲并使其具备挂装反应装甲的能力。HIT公司于1990-1997年正式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开发工作。1998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HIT公司将54项提升措施应用到59式坦克上,生产出三种不同搭配的原型车,巴基斯坦军方选定了最后一种原型车。命名为“艾-扎拉”坦克。
“艾-扎拉”主战坦克全长约10米。车身长6.5米,宽3.5米,高2.4米,全重40吨,乘员3人。由于直接继承自59式坦克,其车体仍采用传统设计风格,车体左前侧是驾驶舱,战斗舱位于驾驶舱后方的车体中部,动力和传动舱位于车体后部,驾驶舱右边的车体前部空间为弹药架、电瓶及燃料箱。为改善老式坦克弹药易被诱爆的缺点,“艾-扎拉”的弹药舱虽碍于车内空间和设计的限制仍部置在车体右前侧,但采用了隔舱结构并置于特制的耐热保护套中,提高了安全性能。驾驶舱有1个向上抬起并向左旋转开启的舱盖,舱前有2个潜望镜,其中一个可换成红外,夜视潜望镜。
性能跨越最大的火力系统
HIT公司在最初设计“艾-扎拉”原型车时。曾有过120、125毫米火炮的不同配置。但巴军方最后中选定了125毫米主炮。这样一方面可直接采用“哈利德”式主战坦克的上成熟的125毫米滑膛炮系统,另一方面,之前巴陆军主战坦克都采用125毫米主炮,也可减少研制新口径主炮对资金和未来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和不便。该125毫米主炮配有热护套、抽烟装置和炮口测速系统,炮管的俯仰(-5°-18°)和方位运动(360°)都由电液控制实现,提高了作战效能。该炮在苏制原型炮的基础上借鉴德国的火炮技术,优于装配在T-72坦克上的同口径火炮。炮管采用电渣重熔精炼及单壁自紧身管技术,炮膛内部镀铬。炮口初速可达1730米,秒。弹药采取分装方式,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尾翼稳定破甲弹(HEAT-FS)和尾翼稳定高爆弹(HE-FS)、炮射反坦克导弹以及巴基斯坦自制的贫铀反坦克穿甲弹等弹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自制的贫铀穿甲弹在与美国海湾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进行的对比性试验中,表现出不亚于后者的穿甲性能,对均制装甲的穿甲厚度达700毫米,能击穿老对手印度所装备的“阿琼”、T-90等现役第三代坦克的前装甲(不带反应装甲)。与原来59式所使用的100毫米线膛炮相比,“艾-扎拉”的主炮火力可谓一步跨越了五十年,直接达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火力水平,采用常规钨芯穿甲弹时就能在2千米内击穿550毫米的轧制均制装甲。相比之下,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提供的59式升级服务中所配用的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药,在2.5千米的距离上穿甲能力只有150毫米均质装甲。炮塔外还装备有一挺12.7毫米可遥控高射机枪以及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长在车内就能控制高射机枪的射击。
一名巴基斯坦陆军的高级军官认 为,在全球各国40吨级的主战坦克中,“艾一扎拉”是唯一装备125毫米口径火炮的,配合接近第三代坦克性能的火控系统和强化后的防护性能,使其具备了较强的作战能力。“艾-扎拉”主战坦克强化了火力,并采用可自动选择弹种的半自动装填机。
与换装125毫米滑膛主炮相比,“艾-扎拉”的动力和火控系统则略显平庸。但考虑到它本来就是一款低价格、中等性能的低端主战坦克,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对于40吨重的车体而言,新换装的一台73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可谓动力十足了。
更加出色的防护性能
由于采用了俄式自动装弹机,坦克乘员减少到3名,使其炮塔比西方坦克的小了一圈,所需装甲相对更少。这些因素,使该车在大幅提升装甲防护能力的同时,总重量只比原59式(重36吨)增加了4吨。
对于装甲部分,HIT公司进行了重点改装,以全新的焊接型炮塔取代了59坦克的铸造炮塔,将原先59式坦克车体正、侧面以及炮塔的均制钢装甲换为中巴联合研制“哈利德”主战坦克所采用复合装甲组件(两层钢装甲问夹一层陶瓷铜),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为坦克加挂爆炸反应装甲。据估计,加强防护后,“艾-扎拉”炮塔正面、侧面的装甲相当于500、400毫米均制钢装甲,这些措施使得坦克能够有效抗击一些已知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极大地提高了对反坦克导弹、地雷(IED装置)和其它穿甲弹药的防护性能。
主动防御方面,HIT公司为“艾-扎拉”加装了巴基斯坦最先进的ATCOPLTS-1型激光告警系统,安装在炮塔右上方,使其乘员能够知道坦克遭受到的激光照射和目标指示。在主炮塔两侧各装有数具烟幕发射器,车内的超压三防系统则提高了全车在核、生、化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此外,“艾-扎拉”车内还配备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既能快速灭火,又能在百毫秒的时间内抑制住由二次效应所造成的车内油气混合气的爆炸,提高了乘员的战场生存能力。
这些防护措施在前不久与塔利班武装开战,经历了残酷的实战考验,证实了“艾-扎拉”的综合防护性能远比想像中的要强。
成功的“艾-扎拉”模式
“艾-扎拉”主战坦克自问世以来,就以其较高的改装效费比赢得巴基斯坦陆军的青睐,更获得了其它像巴基斯坦这样财力并不丰厚、也拥有大量T-54/59式坦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艾-扎拉”主战坦克的作战性能与当今世界第三代低端主战坦克相当,甚至对阵高端第三代坦克时也有一拼之力,而价格相当低廉。虽然目前仍不清楚“艾-扎拉”坦克改装的具体花费,但考虑到巴方现役更高端的“哈利德”主战坦克总价不过100万美元(含火炮、火控系统并配全西方国家较先进的仪器)。就能想像一辆全配置的“艾-扎拉”主战坦克单价绝对可堪比白菜价了。相比之下,在对阵“艾-扎拉”时亦占不到绝对优势的印度“阿琼”坦克单价都超过了400万美元,就连俄罗斯和乌克兰制造的同类型坦克单价也不低于200万美元。
HIT公司对59式的改装还采用模块化灵活升级策略,除59式外,还能对与其同宗的T-54/T-55系列苏式进行升级,使其达到“艾-扎拉”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比如,为使59式坦克脱胎换骨变身为“艾-扎拉”,就主要应用了54项改进措施。2008年10月21日,孟加拉国军方领导人向巴军方表达了希望对其国内的300余辆59式坦克进行改装的意向,该国极有可能成为“艾-扎拉”主战坦克出口名单上的第一个国家。而同在南亚的斯里兰卡也表现出对“艾-扎拉”主战坦克浓厚的兴趣,用巴基斯坦的技术改装本国数量众多的老59式,也成为可能性极大的选择。
编辑 王 瑾
其中的一次交战经历已广为流传。当时巴陆军一支由35人以及数辆装甲车和一辆“艾-扎拉”主战坦克组成的先头部队,在经由山区公路向前开进时突遇塔利班武装分子的伏击和自杀性攻击。战斗队形最前方的“艾一扎拉”主战坦克首先被一枚埋设在路边的IED装置炸得当即停摆,随后敌人从三个方向向巴陆军部队展开猛烈攻击。在巴军就地反击后,武装分子又狂热地在15分钟内组织了至少6次自杀性攻击,包括6辆汽车和3辆摩托车满载炸药和自杀性袭击者分数波次冲向受攻击的巴陆军部队。但由于山区地形(虽利于突袭巴陆军车队,但亦利于巴陆军集中火力消灭来自头、尾两个方向的自杀性袭击车辆)以及指挥官的果断指挥,这支35人的战斗小队都生存下来。事后检视首先被击毁的“艾-扎拉”主战坦克,其侧面受创严重,履带被彻底炸毁。但底盘、炮塔都未被爆炸击穿,车体前方的弹药也未殉爆,车内乘员在第一时间都经由两处出口成功逃生。以往实战中,连美制近60吨的M1系列坦克在伊拉克都有被大型IED装置炸得车毁人亡的先例,因此,这次战斗中,炸毁“艾一扎拉”的IED装置应该不会太大。如果遭遇到500千克级IED装置,车内人员肯定会有伤亡,但这仍然展示出“艾一扎拉”的综合防御性能早已非老59式可比。
旧瓶装新酒的“艾-扎拉”
“艾-扎拉”主战坦克由巴基斯坦重工业企业(HIT)公司专为该国陆军开发,它的前身就是中国老式的59式坦克,与苏制T-54系列坦克也有一定血缘关系。开发“艾一扎拉”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巴基斯坦国内数量庞大的59式坦克的综合性能,使其在火力、车载计算和火控能力、防护性等方面,从T-54/59式这类第一代主战坦克跃升至T-72这类第三代坦克水平。项目始于1990年,历时十多年直到2004年2月26日,第一批共80辆“艾-扎拉”才正式交付军方服役。

从外形上看。“艾-扎拉”主战坦克轮廓低矮,继承了同时期苏制坦克的特征。但要分辨“艾-扎拉”与59式也毫无困难,最大区别就在于其颇具西方风格、有棱有角的炮塔,不再像老式苏制坦克那种半球形蛋壳。其次,坦克两侧加装的裙板也一反老59光秃秃的侧面,整个坦克带有东西合璧的特色。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巴军方重新征召老兵入伍虽不能算是无奈之举,但也反映出相对较弱的国力与巨大的防务安全需求之间的鸿沟。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巴国陆军中的坦克性能日益落伍,加之印度当时已开始装备俄制T-72/T-80系列主战坦克,自制“阿琼”主战坦克。巴基斯坦陆军制定了装备振兴计划。由于财力上无法与印度相抗衡,最终决定以类似空军“高低搭配”的方式来完成主战坦克的更新和性能提升。毕竟一辆进口的T-80UD坦克需花费200多万美元,自制的“哈利德”也要100万美元左右,巴一年的军费也就50亿美元左右,如果巴陆军全部装备的2000余辆坦克都换成“哈利德”,军方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行,更惶论海、空军装备的更新更是砸钱的买卖。
好在巴基斯坦陆军中装备的各类59式坦克数量多达1000余辆,这为“艾-扎拉”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平台。其主要思路是以大大低于当时主流作战坦克的价格,获得最大限度的作战能力提升,包括替换老坦克的动力系统、改装更大口径的主炮、加装新型复合装甲并使其具备挂装反应装甲的能力。HIT公司于1990-1997年正式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开发工作。1998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HIT公司将54项提升措施应用到59式坦克上,生产出三种不同搭配的原型车,巴基斯坦军方选定了最后一种原型车。命名为“艾-扎拉”坦克。
“艾-扎拉”主战坦克全长约10米。车身长6.5米,宽3.5米,高2.4米,全重40吨,乘员3人。由于直接继承自59式坦克,其车体仍采用传统设计风格,车体左前侧是驾驶舱,战斗舱位于驾驶舱后方的车体中部,动力和传动舱位于车体后部,驾驶舱右边的车体前部空间为弹药架、电瓶及燃料箱。为改善老式坦克弹药易被诱爆的缺点,“艾-扎拉”的弹药舱虽碍于车内空间和设计的限制仍部置在车体右前侧,但采用了隔舱结构并置于特制的耐热保护套中,提高了安全性能。驾驶舱有1个向上抬起并向左旋转开启的舱盖,舱前有2个潜望镜,其中一个可换成红外,夜视潜望镜。
性能跨越最大的火力系统
HIT公司在最初设计“艾-扎拉”原型车时。曾有过120、125毫米火炮的不同配置。但巴军方最后中选定了125毫米主炮。这样一方面可直接采用“哈利德”式主战坦克的上成熟的125毫米滑膛炮系统,另一方面,之前巴陆军主战坦克都采用125毫米主炮,也可减少研制新口径主炮对资金和未来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和不便。该125毫米主炮配有热护套、抽烟装置和炮口测速系统,炮管的俯仰(-5°-18°)和方位运动(360°)都由电液控制实现,提高了作战效能。该炮在苏制原型炮的基础上借鉴德国的火炮技术,优于装配在T-72坦克上的同口径火炮。炮管采用电渣重熔精炼及单壁自紧身管技术,炮膛内部镀铬。炮口初速可达1730米,秒。弹药采取分装方式,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尾翼稳定破甲弹(HEAT-FS)和尾翼稳定高爆弹(HE-FS)、炮射反坦克导弹以及巴基斯坦自制的贫铀反坦克穿甲弹等弹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自制的贫铀穿甲弹在与美国海湾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进行的对比性试验中,表现出不亚于后者的穿甲性能,对均制装甲的穿甲厚度达700毫米,能击穿老对手印度所装备的“阿琼”、T-90等现役第三代坦克的前装甲(不带反应装甲)。与原来59式所使用的100毫米线膛炮相比,“艾-扎拉”的主炮火力可谓一步跨越了五十年,直接达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火力水平,采用常规钨芯穿甲弹时就能在2千米内击穿550毫米的轧制均制装甲。相比之下,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提供的59式升级服务中所配用的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药,在2.5千米的距离上穿甲能力只有150毫米均质装甲。炮塔外还装备有一挺12.7毫米可遥控高射机枪以及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长在车内就能控制高射机枪的射击。
一名巴基斯坦陆军的高级军官认 为,在全球各国40吨级的主战坦克中,“艾一扎拉”是唯一装备125毫米口径火炮的,配合接近第三代坦克性能的火控系统和强化后的防护性能,使其具备了较强的作战能力。“艾-扎拉”主战坦克强化了火力,并采用可自动选择弹种的半自动装填机。
与换装125毫米滑膛主炮相比,“艾-扎拉”的动力和火控系统则略显平庸。但考虑到它本来就是一款低价格、中等性能的低端主战坦克,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对于40吨重的车体而言,新换装的一台73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可谓动力十足了。
更加出色的防护性能
由于采用了俄式自动装弹机,坦克乘员减少到3名,使其炮塔比西方坦克的小了一圈,所需装甲相对更少。这些因素,使该车在大幅提升装甲防护能力的同时,总重量只比原59式(重36吨)增加了4吨。
对于装甲部分,HIT公司进行了重点改装,以全新的焊接型炮塔取代了59坦克的铸造炮塔,将原先59式坦克车体正、侧面以及炮塔的均制钢装甲换为中巴联合研制“哈利德”主战坦克所采用复合装甲组件(两层钢装甲问夹一层陶瓷铜),并且根据需要还可为坦克加挂爆炸反应装甲。据估计,加强防护后,“艾-扎拉”炮塔正面、侧面的装甲相当于500、400毫米均制钢装甲,这些措施使得坦克能够有效抗击一些已知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极大地提高了对反坦克导弹、地雷(IED装置)和其它穿甲弹药的防护性能。
主动防御方面,HIT公司为“艾-扎拉”加装了巴基斯坦最先进的ATCOPLTS-1型激光告警系统,安装在炮塔右上方,使其乘员能够知道坦克遭受到的激光照射和目标指示。在主炮塔两侧各装有数具烟幕发射器,车内的超压三防系统则提高了全车在核、生、化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此外,“艾-扎拉”车内还配备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既能快速灭火,又能在百毫秒的时间内抑制住由二次效应所造成的车内油气混合气的爆炸,提高了乘员的战场生存能力。
这些防护措施在前不久与塔利班武装开战,经历了残酷的实战考验,证实了“艾-扎拉”的综合防护性能远比想像中的要强。
成功的“艾-扎拉”模式
“艾-扎拉”主战坦克自问世以来,就以其较高的改装效费比赢得巴基斯坦陆军的青睐,更获得了其它像巴基斯坦这样财力并不丰厚、也拥有大量T-54/59式坦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艾-扎拉”主战坦克的作战性能与当今世界第三代低端主战坦克相当,甚至对阵高端第三代坦克时也有一拼之力,而价格相当低廉。虽然目前仍不清楚“艾-扎拉”坦克改装的具体花费,但考虑到巴方现役更高端的“哈利德”主战坦克总价不过100万美元(含火炮、火控系统并配全西方国家较先进的仪器)。就能想像一辆全配置的“艾-扎拉”主战坦克单价绝对可堪比白菜价了。相比之下,在对阵“艾-扎拉”时亦占不到绝对优势的印度“阿琼”坦克单价都超过了400万美元,就连俄罗斯和乌克兰制造的同类型坦克单价也不低于200万美元。
HIT公司对59式的改装还采用模块化灵活升级策略,除59式外,还能对与其同宗的T-54/T-55系列苏式进行升级,使其达到“艾-扎拉”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比如,为使59式坦克脱胎换骨变身为“艾-扎拉”,就主要应用了54项改进措施。2008年10月21日,孟加拉国军方领导人向巴军方表达了希望对其国内的300余辆59式坦克进行改装的意向,该国极有可能成为“艾-扎拉”主战坦克出口名单上的第一个国家。而同在南亚的斯里兰卡也表现出对“艾-扎拉”主战坦克浓厚的兴趣,用巴基斯坦的技术改装本国数量众多的老59式,也成为可能性极大的选择。
编辑 王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