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活动。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同时进入各自的角色呢?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一、师生之间情感的和谐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
师生之间情感和谐,可唤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放开手脚,发挥独立思考的潜能,才敢于无顾忌地质疑问题,才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多接触、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把学生当做朋友。尤其是学生成绩下降或者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横加指责,而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树立信心,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二、优化教学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具有很大益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创设真实经验的情境,创设学生模拟的情境等。如:在教学“做理智的消费者”时,可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在某初中读书的钟某,家境宽裕,父母每月给他400元钱作为生活费。可是钟某总会在前二十天就把生活费用光,后十天就靠向同学借钱过日子。你对钟某的消费习惯怎样看待?学生在思考时发现,钟某的行动就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身边,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呢?学生对这种消费探究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选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激发探究的热情,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利用幽默的语言,直观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会为课堂增添不少的色彩。学习“善待生命”一节,借用了一句小品台词“冲动是魔鬼”,使学生在笑中明白了遇事不可莽撞,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终身的遗憾。漫画直观形象,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3.角色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热情和快乐。角色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其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它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如“非公有制经济”的教学内容,若纯粹靠教师分析或举例,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倘若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主题,设计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开了一家个体饮食店,老二在某私营企业集团担任部门主管,老三是中美合资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虽然是虚拟的情境,但由于材料都来自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真实可信,学生跟着角色体验,很快就会理解和感悟这三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作用及异同。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现代的教学手段的魅力。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调动其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教学“我国教育的现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城市学校优雅和整洁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齐全的教学设施;相反,我国有些农村学校的校舍陈旧,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这样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一目了然,了解了我国城乡的教育现状,教育均衡问题相当突出。
5.结尾讲究精彩。用真实故事结尾、以富有激情的话语结尾、以具有悬念的语言结尾等,都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带着一种自信和愉悦感走下课堂,给学生以回味和启迪,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如:“直面挫折”一节,以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或是听到的、看到的一个个战胜挫折、直面挫折的感人故事结尾,同时伴以歌曲《真心英雄》。这样的结尾,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加深理解,达到“言虽尽意无穷”。
三、成就感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证
罗森尔效应表明: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缺乏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自我”的意向和消极心理,失去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发展空间也就被限制。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产生“我能行”的心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敢于发现,勇于思考,不畏艰难的良好品质,就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当,使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圆满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但不管是何种答案,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或者肯定的点头,赞许的眼光,轻微的掌声,鼓励的微笑,无疑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袁妮)
一、师生之间情感的和谐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
师生之间情感和谐,可唤醒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放开手脚,发挥独立思考的潜能,才敢于无顾忌地质疑问题,才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多接触、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把学生当做朋友。尤其是学生成绩下降或者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横加指责,而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树立信心,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二、优化教学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具有很大益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创设真实经验的情境,创设学生模拟的情境等。如:在教学“做理智的消费者”时,可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在某初中读书的钟某,家境宽裕,父母每月给他400元钱作为生活费。可是钟某总会在前二十天就把生活费用光,后十天就靠向同学借钱过日子。你对钟某的消费习惯怎样看待?学生在思考时发现,钟某的行动就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身边,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呢?学生对这种消费探究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选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激发探究的热情,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利用幽默的语言,直观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会为课堂增添不少的色彩。学习“善待生命”一节,借用了一句小品台词“冲动是魔鬼”,使学生在笑中明白了遇事不可莽撞,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终身的遗憾。漫画直观形象,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3.角色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热情和快乐。角色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其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它有助于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如“非公有制经济”的教学内容,若纯粹靠教师分析或举例,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倘若以《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主题,设计了一家三兄弟的角色:老大开了一家个体饮食店,老二在某私营企业集团担任部门主管,老三是中美合资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
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虽然是虚拟的情境,但由于材料都来自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真实可信,学生跟着角色体验,很快就会理解和感悟这三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作用及异同。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现代的教学手段的魅力。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调动其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教学“我国教育的现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城市学校优雅和整洁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齐全的教学设施;相反,我国有些农村学校的校舍陈旧,教学设备缺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这样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一目了然,了解了我国城乡的教育现状,教育均衡问题相当突出。
5.结尾讲究精彩。用真实故事结尾、以富有激情的话语结尾、以具有悬念的语言结尾等,都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带着一种自信和愉悦感走下课堂,给学生以回味和启迪,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如:“直面挫折”一节,以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或是听到的、看到的一个个战胜挫折、直面挫折的感人故事结尾,同时伴以歌曲《真心英雄》。这样的结尾,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加深理解,达到“言虽尽意无穷”。
三、成就感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保证
罗森尔效应表明: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缺乏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自我”的意向和消极心理,失去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发展空间也就被限制。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让学生产生“我能行”的心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敢于发现,勇于思考,不畏艰难的良好品质,就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相当,使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圆满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但不管是何种答案,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或者肯定的点头,赞许的眼光,轻微的掌声,鼓励的微笑,无疑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