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与原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ge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信息技术不断运用于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原来单一从授课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打破,更多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得更多专业知识,高校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给大学课堂的组织带来了较大挑战。近年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法。首先,针对“对分课堂”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法对《汽车构造与原理》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为“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推广提供支撑。
  关键词:对分课堂 成效分析 汽车构造与原理 质量评价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Divid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Automobil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Huang Daxing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iginal single way to obtain knowledge from teachers has been broken. More students obtain 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rough mobile terminal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teachers has also undergone a comparison. The big changes have brought greater challenges to the organization of university classrooms.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split-class teaching mode has provided better solutions for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Dual Classroom", tak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Automobil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dual-class teaching method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utomobil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and provides new teaching methods.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id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dichotomy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utomobil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quality evaluation
  隨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现代大学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获取到学科课程的教学文件、教学动画、教学视频等相关资源,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没有任何“市场”。为此,众多高校纷纷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以迎接移动网络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这一阶段教学改革浪潮中“对分课堂”成为了一大亮点。复旦大学张学新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成讲授、内化和讨论等三个部分。张教授经过多年积累和传授,开展对分课堂专题近千场,各大高校教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覆盖了各大学科,从中国知网查阅到的文献达千条。韶关学院开展了“对分课堂”的专题教学培训,并专门开设了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究项目,全校上下针对“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实施涉及面较广。本文以《汽车构造与原理》课堂为例,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后续相关课程提供先前经验。
  1 “对分课堂”教学法
  近几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诸如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等模式进行了创新式反思,张教授有效地将当前传统单一式教学模式转向互动式教学模式,最终提出“对分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机理是将大学课堂讲授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讲授时间一部分是任课教师讲授基本知识点,互动时间是把课堂时间分成了两部分即讲授时间和互动时间,一部分时间是教师讲授知识点,一部分时间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由于一些专业的大学知识结构呈现不断更新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课余或课后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实时补充,对分课堂中创新性地提出了“隔堂对分”。隔堂对分教学模式是指主讲教师对专业课程知识点讲授完后,安排学生课后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组建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当下一次课堂学习时,主讲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抽查,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描述,并提出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讲老师或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解答。这样,主讲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某一知识进行讨论和相互答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对分课堂”教学法主要由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四大部分组成。
  (1)课堂讲授:课程主讲教师根据专业设置要求,对课程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主讲教师针对不同章节所涉及的重点难点,提出对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如《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中“曲柄连杆机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为三大教学重点和一大教学难点。曲柄连杆机构的教学重点为机体组件组成与结构原理、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原理和学会多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教学难点为学会多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分析。   (2)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教学法着重于以学生自我消化和吸收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能力,并结合移动终端媒体的信息资源,培养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曲柄连杆机构”知识点的内化吸收环节,通过移动终端对发动机机体组件动画视频进行观看,结合教材对相关知识点的描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掌握机体组件的主要零件和附件,如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气缸垫和油底壳等。
  (3)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由于大学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内容多少不一、难度不一,这样可能导致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同一次课即两个学时内完成,有的教学内容则不能在同一次课中的2个学时完成。当教学内容可以在同一次课中的两个学时内完成时,对分课堂教学法就可以施行当堂对分。教学内容则不能在同一次课中的2个学时完成,对分课堂教学则施行隔堂对分。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的差异在于,留给学生内化和吸收的时间不同。
  2 “对分课堂”教学法在《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综合以上对利“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机理分析,将“对分课堂”教学法运用于《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
  2.1 基于“对分课堂”的《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教学设计
  《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设置总学时为48学时,课程安排讲授时间为每周两次即四个学时。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法,对《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本文以《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中“曲柄连杆机构”为例来探讨对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见表1。
  2.2 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的实施
  学生首先通过教师课程讲授基本掌握当前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利用移动终端获取资源自我内化吸引,学生随机组建对分小组,小组内各成员通过共享资源过程进行小组内部消化吸收。小组成员解决了小组内成员的个人疑问,当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知识点时,等待小组间进行对分讨论,当小组间不能解决的知识点时,等待授课教师进行对分讨论,见图2。
  2.3 “对分课堂”教学法效果评价
  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法充分调动了课堂中每位学生,每位学生又以小组形式成为集体,为此“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应涉及到小组内部、小组间以及课程主讲教师三个部分。借鉴众多教学评价文献,本文“对分课堂”教学法效果评价分配权重为小组内部评价占30%、小组间互相评价占30%、主讲教师评价占40%。对分小组根据小组内部成员获取资源能力、内化吸收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分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则是通过解决其他小组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主讲教师则通过学生个体获取资源能力、学生个体内化吸收能力、学生个体提出问题能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小组解决问题能力、小组提出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见图3。
  3 “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反思
  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法对《汽車构造与原理》教学实践发现,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教与学”场景,学生通过自行获取学习资源、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小组之间通过答疑解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施小组间相互评价过程中,充分能体会到学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然而,由于网络信息十分丰富,学生获取的资源也较多,加之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二十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对分课堂”专项(SYJY20192020)。韶关学院第一批“对分课堂”专项课程改革项目(SYDFKG202017)。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3]王芳,王瑞金,等.海洋工程专业英语对分课堂(PAD)模式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2):39-41.
  [4]高东怀,裴立妍.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5]郭树荣.基于互联网+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7(3):39-41.
  [6]马陆艳,张学新,对分课堂“独学”环节操作模块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1):77-80.
  [7]丁亚东,有关对分课堂于汽车文化教学之中探索[J].时代汽车,2021(1):81-82.
  [8]张瑞,孙若楠,田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PAD)的学习效果评价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2):23-2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汽车车险中最常见的几大险种的责任免除情况,找到汽车保险各险种中容易造成投保人误解的各种问题,由此提出各险种的具体释义,旨在帮助广大车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保。  关键词:汽车保险 责任免除 案例  Case Analysis of the Liability Exemption of Common Auto Insurance  Quan Jing  Abstract:T
摘 要:发动机缸体是汽车发动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是发动机里面最大的单独式部件,其作用是提供发动机其他部件的安装、支承,保证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部件工作時的准确位置以及保证发动机的换气、冷却和润滑。缸体上后油封面是缸体的关键部位之一,它影响到变速箱安装精度以及发动机的密封效果。本文主要对后油封出现的崩角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后油封面 崩角  Analysis on the Improv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