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不同,同一题材诗也千差万别,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介绍鉴赏诗歌主旨方法。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已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知人治世”与“以意逆志”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时代,可以更好的认识主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提问: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本诗简析?
解析: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他的家世和经历,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陆游诗歌继承了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并把它发扬至前无古人的高度。在他将近万首诗篇里,大部分贯穿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联系读者已知去“逆”作品之志,诗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诗人早年形象,收复中原,但不知事世艰难。诗三四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读者以自己“已意(以知作者生平经历)去逆作者之志”,把两种不同的视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带有科学性的主旨诠释。同时(平时)学生都知道杜甫诗风格“沉郁顿挫”,此诗也不可避免,全诗感情沉郁,以“愤”为意脉。
二、按图索骥,直奔意象
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所有的诗歌都重视意象的选取。意象是什么呢?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在诗中不是直接流露的,而是方在面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意志。因此,现代诗歌的赏析,必须要从意象入手。首先要捕捉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意象”本是“意”与“象”两个概念的整合,抓意象就是要发掘“象”中之“意”,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提问:本诗有哪些意象?请结合本诗简析?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
解析: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并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这些经过修饰的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色彩凝重的图画,透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祖国所受的苦难。
三、品意境,窥心中之诗
意境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标志。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歌的根本,所以无论是写诗,还是鉴赏诗歌,都要了解诗歌的这个特征。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意与境谐”的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人主观情的流淌,熔铸着诗人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的理想和艺术才能等方面的内容,是诗人心中的诗。教学和鉴赏诗歌一定要去品味诗的意境。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提问:本诗意象构成哪些画面?请结合本诗简析?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
解析: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撒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寥寥数语营造出一个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的夜境。那是诗人心中的诗,在这样的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
四、抓主要信息(标志性)语言
抓主要信息语言,透过语言能透露一定关于本诗主旨的信息。三看:一看标题,标题一般告诉我们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内容。二看作者名字,了解(知人论世)作者。三看注释,注释往往给我们提供了主要作息。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解】:宝剑篇:初唐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为古狱边。复沉埋天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西游长安时,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他,授监察御史。
提问: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形象?
解析:看标题“风雨”知道氛围物象,看作者李商隐了解其生平经历,看注释了解历史典故的时代背景。看主要语言信息,“凄凉”“宝剑篇”“羁泊”“穷年”“黄叶”“新丰酒”“销愁”这些词语均能分析诗的主旨。
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子,愤郁不平而欲极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
提问: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与“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
五、涵咏意会诗中内蕴
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它不同于散文在娓娓而谈的叙述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也不像小说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塑造人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创造来传递的,这种表达不是直露的,而是含蓄蕴藉的。这就是意蕴,它包括人的愿望、志趣、情感、意绪、精神、思想等一切内心活动,是隐蔽在作品艺术生命体内的活生生的精魂。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它不只是用了用某线条、曲线、面、齿纹、颜色、文字乃至其它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提问: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本诗简析?
解析:读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在黑夜里用黑色的眼睛寻求光明,意味着什么呢?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社会处在一个极端迷茫的时期,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何在?诗人呼唤着人们要觉醒,要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要用我们的奋斗与努力,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光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是思想的思维的艺术,抓住“意”中之“象”去品味“意”中之“境”,揣摩“意”中之“蕴”,就走进了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作者简介】
李峥嵘,高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省骨干教师,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李婷婷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已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知人治世”与“以意逆志”是比较实用的方法,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时代,可以更好的认识主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提问: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本诗简析?
解析: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他的家世和经历,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陆游诗歌继承了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并把它发扬至前无古人的高度。在他将近万首诗篇里,大部分贯穿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联系读者已知去“逆”作品之志,诗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诗人早年形象,收复中原,但不知事世艰难。诗三四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读者以自己“已意(以知作者生平经历)去逆作者之志”,把两种不同的视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带有科学性的主旨诠释。同时(平时)学生都知道杜甫诗风格“沉郁顿挫”,此诗也不可避免,全诗感情沉郁,以“愤”为意脉。
二、按图索骥,直奔意象
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所有的诗歌都重视意象的选取。意象是什么呢?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在诗中不是直接流露的,而是方在面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意志。因此,现代诗歌的赏析,必须要从意象入手。首先要捕捉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意象”本是“意”与“象”两个概念的整合,抓意象就是要发掘“象”中之“意”,这是赏析诗歌的基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提问:本诗有哪些意象?请结合本诗简析?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
解析: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并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这些经过修饰的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色彩凝重的图画,透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祖国所受的苦难。
三、品意境,窥心中之诗
意境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标志。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歌的根本,所以无论是写诗,还是鉴赏诗歌,都要了解诗歌的这个特征。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意与境谐”的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人主观情的流淌,熔铸着诗人成熟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美学的理想和艺术才能等方面的内容,是诗人心中的诗。教学和鉴赏诗歌一定要去品味诗的意境。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提问:本诗意象构成哪些画面?请结合本诗简析?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
解析: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撒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寥寥数语营造出一个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的夜境。那是诗人心中的诗,在这样的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
四、抓主要信息(标志性)语言
抓主要信息语言,透过语言能透露一定关于本诗主旨的信息。三看:一看标题,标题一般告诉我们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内容。二看作者名字,了解(知人论世)作者。三看注释,注释往往给我们提供了主要作息。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注解】:宝剑篇:初唐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为古狱边。复沉埋天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西游长安时,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他,授监察御史。
提问: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形象?
解析:看标题“风雨”知道氛围物象,看作者李商隐了解其生平经历,看注释了解历史典故的时代背景。看主要语言信息,“凄凉”“宝剑篇”“羁泊”“穷年”“黄叶”“新丰酒”“销愁”这些词语均能分析诗的主旨。
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子,愤郁不平而欲极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
提问: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与“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
五、涵咏意会诗中内蕴
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它不同于散文在娓娓而谈的叙述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也不像小说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塑造人鲜明的人物形象,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创造来传递的,这种表达不是直露的,而是含蓄蕴藉的。这就是意蕴,它包括人的愿望、志趣、情感、意绪、精神、思想等一切内心活动,是隐蔽在作品艺术生命体内的活生生的精魂。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它不只是用了用某线条、曲线、面、齿纹、颜色、文字乃至其它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提问:本诗的主旨(思想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本诗简析?
解析:读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在黑夜里用黑色的眼睛寻求光明,意味着什么呢?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社会处在一个极端迷茫的时期,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前途何在?诗人呼唤着人们要觉醒,要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要用我们的奋斗与努力,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光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是思想的思维的艺术,抓住“意”中之“象”去品味“意”中之“境”,揣摩“意”中之“蕴”,就走进了诗,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作者简介】
李峥嵘,高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一高级中学,省骨干教师,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