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驱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26日,由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沈阳市浑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协办、辽宁省实验中学浑南一中承办的“沈阳市中学体育首席教师工作室课程改革研究范式成果展示会暨中学体育HMF目标模式学校体育大课程改革推进会(浑南站巡礼)”在浑南一中举行。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体育艺术教育研訓部主任仓江,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学生健康发展研究部部长毕甸礼、副部长姜晓光、中学体育教研员曲生平,浑南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秀梅、副主任王淑国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沈阳市13个区(县)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共500余人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
  “十三五”期间,沈阳市中学体育教研工作重点打造“课程建设示范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工程”两大项目,实施“创新驱动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在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构建区域性的学校体育课程是首要任务,是主要抓手,也是必要步骤。自2016年3月沈阳市中学体育曲生平首席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以来,在课程建设方面,沈阳市中学体育教研工作以该工作室为抓手,设置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研究规划,对区域性学校体育课程构建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学校体育顶层设计—大数据下HMF目标模式学校体育大课程”建设工程,即“HMF课程计划”,其中“H”“M”“F”分别代表健康(health)、专业(major)和特色(feature)。曲生平告诉记者:“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应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同步发展,‘HMF’正是针对三者同步发展提出的三维目标,即通过体育运动,达成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全面实施体育课程,形成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文化。”
  在“HMF课程计划”建设过程中,曲生平首席教师工作室将体育科研、校本研修、教学课、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社团活动、小型比赛、运动会、体质健康测试等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全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范畴,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推动和管理,形成“体育科研课程”“校本研修课程”“教学课及活动课两类统整课程”“融入特色元素的学校体育大课间操活动课程”“社团活动及运动训练两类统整课程”“学校体育节活动课程”和“学生课外运动导学处方活动课程”7个子课程系列,并统称为“学校体育大课程”。2017年10月,沈阳市、浑南区与浑南一中共同达成构建“学校体育顶层设计”的愿景,经过蹲点式调研分析、培训引领、交流指导,为浑南一中量身定制了以校为本的“HMF目标模式”学校体育大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学校体育顶层设计》专著的出版及其将课程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实验研究等工作。
  开幕式上,毕甸礼部长为浑南一中颁发了“沈阳市中学体育首席教师工作室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牌匾,这既是对浑南一中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浑南一中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的勉励,正如曲生平所提出的,希望浑南一中在全面推广、推进沈阳市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开幕式结束后,浑南一中展示了“融入特色元素的学校体育大课间操活动课程”“教学课及活动课两类统整课程”和“社团活动及运动训练两类统整课程”的建设成果,内容多元丰富,包含田径、足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广播体操和自编操、核心力量等身体素质练习,等等。学生脸上的笑容、额头上的汗水、娴熟的动作都是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效的见证。学校校长雷军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建校之初,就从必修、选修、社团和特长4个方面对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摸索,而自从参与市级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丰富的课程不仅保证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近视率也从近80%降低到28%,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降反升,让其他任课教师开始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特长学生升学途径的拓展,更是让班主任开始主动向体育教师推荐特长学生。”并表示:“今后将继续按照顶层设计坚持开展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并充分挖掘体育的教育本质,深入探索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的主阵地是课程教学,在曲生平首席教师工作室的带动下,沈阳市中学体育课程建设富有成效,并且形成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仓江对沈阳市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题讲座,为沈阳市“学校体育大课程”建设进一步明晰了方向。曲生平则进一步对与会教师进行了《区域性“HMF目标模式”学校体育大课程理论及其学校体育顶层设计基本框架构建策略》主题培训,为全市开展课程改革明确了思路、指导了方法。期待沈阳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能够为辽宁省乃至全国提供范本,真正将课程打造为驱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其他文献
一、指导思想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健身、攻防、娱乐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教学理念,运用平板电脑、脚靶等教具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教学组织过程,有效地将
励志奋进,奔竞不息,初秋的西子湖畔,各地健儿驰骋赛场,青春火焰燃遍杭城。随着燃烧了13天的全国学生运动会圣火在青春、友谊、美好、欢快的气氛中缓缓熄灭,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幕拉下。  本届学生运动会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有关精神,将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综合性强、规模大,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一项全國性重大体育活动,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
一、“三人篮球”赛前准备  1.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  随着“三人篮球”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许多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和受电视网络新闻的影响也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进入“三人篮球”训练队进行系统训练,并参与到比赛中。离市区较远的农村校的家长对“三人篮球”并不了解,仍存在担心孩子安全问题及参与比赛会影响学习的顾虑。因此,在赛前学校应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打消
前几天,接到省外来的电话,开始我以为是骚扰电话,没有去搭理。后来,“骚扰”电话又响了好几次。  无奈,我接通了电话。  “您好!是晁老师吗?我是刘飞,还记得我吗?在云南麻栗坡县实习时,您是我的指导老师。因我暑期要参加省里的比赛,您能否抽出点时间帮我修改一下教案,把把关。”  啊!是他,竟然是他!2005年9月-2015年3月,我在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工作,当时他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实习生。通过他的微信
问题意识是幼儿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幼儿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新时代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引导幼儿自主发展,努力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呢?构建和谐氛围,让幼儿敢于提问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为幼儿构建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幼儿
一、案例背景  跳绳是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重要内容。小学生通过参加跳绳项目的锻炼,可以增强腕部、上下肢、腰腹肌等部位的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提高跳绳能力;培养刻苦锻炼、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本案例中的跳绳课是一个评价方式创新尝试的教学案例。  二、案例描述  跳绳因为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挑战性,深受学生们的喜欢。起初為了记录方便,每次课笔者都将学生们分组跳绳比赛的结果用一个小黑板呈现出来,久而久
据统计,白血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这对于白血病患者和家属来说是沉重的打击。近年来,临床上恶性肿瘤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就是白血病。从临床上看,白血病患者会出现骨髓系病变,进而导致血常规指标出现一定的特异性改变。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中最基础的生化检查手段之一,在白血病的筛查工作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血常规检查指标能够反映出白血病患者的病情状况,血液主要是由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而血常规检查主要检查细
体能提高与技能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学生体能是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遏制学生体能下降的不良趋势,素质练习“课课练”是有效措施之一。  误区1:“课课练”时间过长,既让学生不堪重负,过度疲劳有损健康,又会影响主教材的教学;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提高体能的效果。  对策: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人体机能发展规律,适宜地控制运动负荷,才能达到超量恢复,逐步提升体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次
笔者对指定教材《山羊分腿腾越及体能练习》3节课谈点个人的看法。  笔者认为,第1节课中,执教教师1在课堂上重点解决了提臀分腿的问题,属于山羊分腿腾越单元教学的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其巧妙设计和制作了小道具——“钟表”,利用生活中钟表指针的变化,引导学生提臀、分腿、腿绷直。第2节课中,执教教师2重点解决的是推手顶肩的问题,属于山羊分腿腾越单元教学的第2次课的教学内容。其设计了各种动物爬行中的直臂顶肩
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通过练习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提高灵敏素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比赛中也能以其为基础,提高一传到位率,从而为各种进攻战术的组织起到保障作用,直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战术。  一、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要领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按动作的过程,可分为判断来球、移动、取位、抬臂迎球、蹬地发力、协调击球、伴送到位、身体缓冲等阶段。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