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多元运用词语摭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要顺应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和理解规律,采用多种方法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词语教学空间,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根据新课改精神,理解与运用词语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是多方位的,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多层次的。因此,词语教学必须细化教学目标,狠抓词语的自身特性及文本价值,实施多元指导,满足学生多元理解和运用的需要。
  
  一、尊重学生的多元运用
  
  1.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词语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而且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仅就教材而言,很多词语只须意会,能基本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即可,不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得很深入。但随着课外识字、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差异更加显著,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也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性。教学评价时就要承认这种差异,恰当引导。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运用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词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运用。例如学生这样运用“美轮美奂”:“人民路上新落成的金色阳光大酒店,真是美轮美奂。”“09年的春节晚会,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星期天,我随妈妈逛商场,新上市的童装多么美轮美奂。”教师既要发挥指导、点拨作用,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二、实施多元指导,进行词语活用
  
  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一切了然于胸,而且要有明确的理解、运用词语的策略和方案。词语教学要避免走入误区:词语的理解并非词语教学的最正目的,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如“生死安危”、“甘甜贫穷”及AAB、ABB、AABB、ABCC、ABAB等形式的词语,不仅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理解其意思,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词语结构,鼓励学生积累相同类型的词语,从而丰富学生的积累,使其掌握理解这些词语的方法。有些词语通过咬文嚼字,能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如“莫名其妙”,就必须字字落实,细细品读词语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只有这样,“莫名其妙”才不会写成“莫名奇妙”,“不可名状”才不会理解为“不可以告状”等。特别是一些成语都有固定的格式,还有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典故),都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学生只有准确理解,才能进行个性化的运用。
  
  三、在习作中运用个性化的词语
  
  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学生已积累了很多词语。积累的最高境界就是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否则词汇记了一本,在形式上确实积累了不少词语,但实践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词语并不多。俗话说“熟能生巧”,文学巨匠之所以掌握了那么多丰富的词汇,精通词的各种用法,具有高超的用词技巧,勤于写作是一条很根本的原因。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用词写作的时间,设计各种练笔形式。
  1.课后个性小练笔
  我们在教学课文时,每一课都让学生找出要积累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如学完《司马光》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练习写几句话,用上表方位的词语把某个事物的具体位置交代清楚;学完《画家乡》后,也画画自己的家乡,并运用文中学到词语为画配上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还可以改写课文叙述,即根据课文内容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叙述的顺序等。这样的写作,既有课文作为基础,又能写自己熟悉、高兴的事,学生是喜欢的,因而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
  2.个性大习作在写作时,针对给出的题目,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关联或不相关联的词语,让他们放飞想象,穿插运用在文章中。由于内容是给定的,所以学生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词语的组织运用上,如何把给出的词语尽可能多地组织到自己的话语中,如何把话写清楚、写连贯、写通顺。这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表达练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应对。这种练笔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需求,“好”的学生能全部运用,还能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差”的学生可少用几个,也就不怕无话可写了。每次单元作文时,要求学生大胆运用词语并做上记号。教师在改作文时把词语运用作为批改重点之一,看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哪些在课本中学过的词语,运用了哪些于课本之外获得的词语,用得是否准确、贴切和生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使用个性化的词语,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儿童的语言纯朴、大胆、少有忌讳,甚至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教师经常倾听学生的语言,会发现儿童语言极为丰富:有的娇憨十足,冒着傻气;有的想象奇特,极有灵气;有的振振有辞、透着虎气……儿童通过“泼洒”个性化的词语,昭示着自己的存在,“牧养言语生命的野性”,有“野性”,才有“个性”。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作文教学时,我们要“还儿童话语权”,充分尊重儿童的言语方式,鼓励他们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语言,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从而让学生习作多一些率真的缪斯天性,多一些饱含儿童应有的天真、稚嫩、自然的语言,这样作文教学才有意义。
  
  四、在口语交际中个性化地运用词语
  
  鼓励学生在平时回答问题、与别人谈话或口语交际课时,要尽量运用已积累的词语,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才能把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节口语交际专题课,这些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假如教师能在教材编排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相关的词语进行交际,那么学生交际的语言会更精彩、更丰满。交际的氛围更愉悦,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会更浓厚,同时也在交际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言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在平时的交谈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新词、好词,养成乐于用词、善于表达的好习惯。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评价。定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班里进行即兴演讲比赛。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内容不限,只要用词有趣有意义就行。其他学生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演讲者用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
  
  五、开掘生活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词语
  
  家庭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延伸。家庭生活中,学生的节目是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自理、与人相处的经验都是丰富的词语运用资源。
  我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活动、劳动名称及日常交际名称制成卡片,并根据个人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增加,包括“做鞋帮”、“看电视”、“织毛衣”、“早锻炼”、“走亲戚”……在理解后,让学生组成短语,在家长帮助下编写儿歌和童谣。这是一位家长与孩子共同编的一首儿歌:“我的身体真正棒,跳得高,跑得快,小手巧,眼睛亮,聪明健康人人爱。”学生平时多留意生活,借助已有的生活劳动经验来理解词语并运用词语,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词语教学的效率,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词语运用从熟悉的家庭生活开始,再扩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拉近学生生活和写作的距离,促使学生用学过的词语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见解。如果我们能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走进儿童文化,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满腔热情地呵护童真童趣,让大地、生命和儿童纯美心灵中的神圣通过他们全身心地“说”表达出来。
  只有通过有意识交际,学生积累的词语才能得以巩固,才能熟练掌握词语的各种用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这个“清泉”注入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才会源源不断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他文献
黑暗的星空中,探测卫星转向太阳系之外的方向.rn“曾经的人类,他们回来了.”rn1rn当凯克船长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他就像重新穿过黑洞的视界那样,在现实和虚幻的边界上穿梭.他向
期刊
这不是她第一次闯进出租屋了.最初几次,阿喜没能撞见她.她像日影那样溜进来,又悄然隐去.直到那天阿喜回来,发现茶几上的面包不见了,刚买的牛奶少了几罐,他才意识到,屋子遭窃
期刊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全面创新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有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