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语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和行动模式的价值选择时。便赋予了语文教育教学创新的价值意义。光明日报曾经刊登过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文章《一名语文教师的困惑与苦恼》,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对目前一些中学校和学生本人对语文课的偏见和不重视提出了质疑。读罢,让人不禁对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感到忧虑。作为语文教师,本人也想浅谈几点感触:
  一、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它以充分开发个体全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征,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似乎知识多就意味着人的水平高、能力强。这一观点的缺陷表面上看是将知识的增长与人的发展相混淆,实质上是人性关怀的缺失。它将知识当作教育的目的,颠倒了知识与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人的发展”是无法通过学校的教育传播予人的,它必须通过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能力的提高最后内化为素质而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正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实践。
  二、正视语文课现状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是主课,是赫然排在中小学所有课程首位的重头戏。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对语文课都相当重视,谁的语文成绩好是很受大家羡慕与尊重的。而如今,语文课的重要程度,在学生心目中已大打折扣。按照文章作者的分析,一是现在的孩子都太务实,高新技术人员拥有高薪水、高地位,引得学生们偏爱理科;二是某些大学加分或特招的条件是竞赛的成绩,而语文没有各类竞赛,所以遭到了冷落。另外,现在语文课教学步伐缓慢,导致学生们失去兴趣。这各种情况都有可以改变的余地,但是对于语文课轻视的现象却不应该再持续下去,因为这是一个牵涉到国民素质的大问题。
  引用文中某位数学老师的话:“语文这门课是个人就能教,谁还不会说中国话?”这种对语文课的莫大误解不也正显示了人文素养的缺失吗?这样的老师将会把学生引向何处?如果把孩子们都变成只会写写算算的机器,人情不通世事不明,那不是我们教育莫大的悲哀吗?
  三、以人为本搞好语文教学
  教育活动中的人是一个具有高度心理差异的在具体环境中生活的实体。教育的目的在于是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目前的应试教育却抹杀了学生的某些潜能。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和“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的浪潮。加德纳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多元性。他通过大量的实验构造了人的智力框架,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七个方面的智能组成,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而每个人的认知特征又显示出独特性,这种种智能对于每个人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其组合方式也各有特色。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尊重人就要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性,我们的教育者首先不应该从统一的教育目标出发来评价学生,而应走进千差万别的人的世界,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在发掘优势智能领域的同时,帮助他们将优势智能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与渗透,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开发潜能来发展个性,就能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是潜在的天才的教育目标。
  语文课承载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它绝不仅仅是培养语言能力、能写好作文那么简单。事实上语文课程中包括哲学历史、经济社会、人性人情等多重内涵,人们可以从一篇篇课文中曾曾深入地去感知世界、洞察人性,他是一个对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品德修养的全方位培养过程。甚至可以这么说,不少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的锻造,其实就是在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上完成的。所以,学好语文课,是一辈子的事;数理化学的好只是一种狭义上的聪明,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挫折,有理性和前瞻性,才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聪明,未来也才可能更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语文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创造性,在传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更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明白,语文课的目的,最终是要教会学生认知世界的方法,教会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教会学生为人处事之道,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和化解心灵的困境。语言和课文都只是工具和手段,他们不是最终目的。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量化考核的,一个人的气质、内涵,包括生存能力、影响力,都离不开精神的培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申、贯通、深入分析、联系实际,也都验证着语文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人强调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时,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比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建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语的准备。通过批改作文,教师能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有的放矢的向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也有利于教师查缺补漏,改进教学。长期以来,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存在着劳而少功的现象,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批改作文的意图。为避免这样的现象,笔者根据多年
经过课程改革的探索,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以往把教材当成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因此是教教材——只教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一些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目标应放在低位,更应该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把科学知识和其他教学材料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的人、机交互智能平台,教师在白板上的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反馈到计算机中,并投影在电子交互白板上,迅速实现人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它的很多特点和功能,使它在教学中能发挥一些特别的作用。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堂教学 探讨  一、交互功能的充分发挥  此时,教师不仅可以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