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教学中的“三导”促“三探”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步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学业基础、学习能力等分成甲组(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乙组(优等生和另一部分中等生)。教学时,甲组“以扶为主、扶中有放、着重领学”(动);乙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着重自学”(静)。然后“动”、“静”交替,甲组,自我消化;乙组,接受自学检查。“导”,即“引导”,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探”,即“探索”,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未知的探求和索取。
  一、导趣,促学生乐探
  导趣,促学生乐探,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纯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迸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高兴、愉快地地探索知识。
  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有一些画片,要奖给昨天考试得100分的三位同学。
  生:甲、乙、丙三学生领奖,甲领到画片6张,乙领到画片4张,丙领到画片2张。
  师:三位同学一共领到多少张画片?能列式计算吗?
  生:一共领到12张,列式计算为(师板书)“2 4 6=12(张)”。
  师:三人都是100分,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奖励才公平呢?
  生:不公平,每人都奖励4张才公平。
  师:每人都奖励4张,一共要多少张画片呢?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一共还是12张,列式计算为(师板书)“4 4 4=12(张)”。
  师:比较一下,两道连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4 4 4是3个“4”连加。
  师:如果有20名同学都是100分,奖励的画片就是多少个“4”连相加呢?
  生:就是20个4连加。
  师:列连加算式,一共要写多少个“4”呢?感觉如何?
  生:一共要写20个4,太麻烦了。
  师:有比连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板书课题)。
  甲组(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摆一摆、算一算,理解乘法的意义;乙组(静),看书自学、自主探究,理解乘法的意义。然后“动”、“静”交替,甲组(静),看书消化,完成基本练习;乙组(动),接受自学情况的检查和老师的精讲点拨。
  显而易见,这一教学片断,就是通过导趣来使学生乐探“乘法”新知的。
  二、导思,促学生活探
  导思,促学生活探,就是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在具体和抽象间合理过渡,在已知和未知间妥善架桥,努力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学习变“死学”为“活学”,变“记忆型”为“思维型”,从而主动、灵活地探索知识。
  如,“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这堂课,我们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课题),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乙组(静),看书自学、操作演示、观察思考: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甲组(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我认为,可先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逐渐转化成长方形。
  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先把圆平均分成4份,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圆平均分成8份,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请仔细观察,这两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上下一组对边发生了什么变化?左右一组对边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上分别闪烁两个图形的上下、左右对边)
  生:我发现,后面的平行四边形中,左右一组对边比较竖直,上下一组对边比较平直。
  师:想让左右一组对边更竖直,上下一组对边更平直,该如何解决呢?
  生:(议论纷纷)可以把圆平均分成更多的份数。
  师: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份数越分越多,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左右一组对边会越来越怎么样?
  生:会越来越竖直。
  师:上下一组对边呢?
  生:会越来越平直。
  师:如果把圆分啊!分啊!平均分成无限份时,会怎么样呢?(演示多媒体课件)。
  生:观察圆和转化成的长方形,思考长方形的长是圆的什么?长方形的宽是圆的什么?
  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先分别闪烁长方形的长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再分别移动圆周长的一半与长方形的长重合、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宽重合。同时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动”、“静”交替,甲组(静),看书消化,完成基本练习;乙组(动),接受自学情况的检查和老师的精讲点拨。
  显而易见,这一教学片断,就是通过导思来使学生活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三、导法,促学生会探
  导法,促学生会探,就是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基本技能,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理解学习的基本知识,把“学会”变为“会学”。从而正确、迅速地探索知识。
  如,“年、月、日”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弟弟今年8岁,姐姐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三个生日,知道姐姐今年几岁吗?
  生1:姐姐今年3岁。
  生2:弟弟已经8岁,姐姐怎么才3岁呢?
  生3:弟弟大,姐姐小,岂不是笑话吗?
  师:姐姐今年究竟是几岁呢?学习了这堂课的知识,大家就知道了。
  乙组(静),看书自学,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圈一圈,31天的是哪几个月,30天的是哪几个月;想一想,平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二月有哪两种情况。
  甲组(动),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本里的年历卡,了解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个月中有大月、有小月、还有一个特殊的二月。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各是多少天。认识平年和闰年,知道四年中的“一闰三平”,明白姐姐为什么只过了三个生日,推算姐姐的岁数(答案不唯一)。
  乙组(动),接受自学情况的检查和老师的精讲点拨。甲组(静),看书回味全堂课所学的知识。
  显而易见,这一教学片断,就是通过导法,促使学生会探“年、月、日”新知的。
  教学实践证明,异步教学中的“三导”促“三探”,既能充分地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充分地驱动各类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更能充分地推动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内的真正落实。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后进生是一个班级的特定群体,这个群体在纪律、学习、品德等方面落后于他人,因而是阻碍班集体进步的一大因素。作为班主任,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成为工作中的重点。经过分析发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媒介,是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正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才实现了教师面向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数学教学活动,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活动安
政治文化只为国际政治活动提供背景支撑与活动舞台。在政治文化与国际政治之间,政治文化既不是国际政治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两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在全球化条件下,我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目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进入第三次征求意见稿阶段,拟在2006年正式实施.随着新资本协议的即将正式出台,无疑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
为更好地解决医疗损害纠纷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在学理上必须以更为科学的医疗过失行为概念取代现行的医疗事故概念,对医疗过失行为中广泛存在的违约与侵权做出具体可行的规范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优秀的作品无不是在刻苦磨练的基础上产生的,谢贵安教授<明实录研究>正是这样一部千锤百炼的学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