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数理化等理科专业受到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视,而以政史地为代表的文科科目则备受冷落,这种现象使教育得不到平衡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从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供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本质;多媒体教学;感官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87-02
当今社会人们对现代化设备的依赖逐步加深,技术也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于对未来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在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理科;而学校,出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也鼓励学生选择理科方向。选择学习方向本没有错,但是学校不应该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学科——政治,应该备受重视。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为了培养全方面人才,提高综合素质,高中政治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部分教师采取应试教学法,着重于知识的讲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性。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虽然政治一直被列为主要学科,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学生觉得政治不够重要,把时间主要投入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面对考试,部分学生也知识采取临时复习的策略,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导致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第三,学校不够重视。由于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精力主要放在理科教学当中,而家长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多数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理科,导致高中政治越来越不受重视。其实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育人,这也是教育的实质所在。
二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只有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激发,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对于即将高考的中学生而言,学习任务也是十分繁重。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多学校教师利用各种方式“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地节省时间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担任整堂课的主角,学生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看似节约了时间,实际上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本身则充当引导的角色,指引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而非被动接受。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小节课时,教师应该提出什么因素会影响价格的变动?而不是直接讲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合整理,然后上台发言,待全部小组发言完毕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学生的研究结果,整理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以及次要因素,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
(三)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模式也逐步走入多样化。传统教学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改革创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十分重要。例如,借助多媒体进行开创新的教学模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进行学习知识点,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其实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PPT教学,也可以适当把视频引进课堂。以《货币的本质》这堂课为例,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可以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货币从古至今演变的视频动画,以及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货币的种类、本质等知识点,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对本堂课的重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视频动画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官认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一举两得。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还体现在实物教学。比如,学生在观看完货币的视频后,教师可以拿出各国的货币以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搜集我国不同时期的货币,展示给学生观看,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四)注重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时代要求人才具备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不再单打独斗,每个企业都讲求同事之间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就是团队意识。而学校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能单纯注重学生的成绩,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互动学习,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下掌握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高中政治教材大多晦涩难懂,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虽然高中政治教材理论化内容较多,但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无法看到一些很好的案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课上补充案例的方法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理论知识,做到教材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便于学生真正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
在高中政治课堂,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想、变革教学方法,才能充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引导学生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三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隋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 熊桂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初探[J].泸州日报,2010(7).
[3] 蔡仙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
[4] 米凤碧.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 软件:电子版, 2016(8).
【关键词】教育本质;多媒体教学;感官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87-02
当今社会人们对现代化设备的依赖逐步加深,技术也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于对未来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在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理科;而学校,出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也鼓励学生选择理科方向。选择学习方向本没有错,但是学校不应该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学科——政治,应该备受重视。
一、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为了培养全方面人才,提高综合素质,高中政治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部分教师采取应试教学法,着重于知识的讲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性。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虽然政治一直被列为主要学科,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学生觉得政治不够重要,把时间主要投入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面对考试,部分学生也知识采取临时复习的策略,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导致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第三,学校不够重视。由于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精力主要放在理科教学当中,而家长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多数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理科,导致高中政治越来越不受重视。其实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育人,这也是教育的实质所在。
二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只有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激发,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对于即将高考的中学生而言,学习任务也是十分繁重。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多学校教师利用各种方式“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地节省时间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担任整堂课的主角,学生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看似节约了时间,实际上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本身则充当引导的角色,指引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而非被动接受。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小节课时,教师应该提出什么因素会影响价格的变动?而不是直接讲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合整理,然后上台发言,待全部小组发言完毕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学生的研究结果,整理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以及次要因素,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
(三)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樣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模式也逐步走入多样化。传统教学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改革创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十分重要。例如,借助多媒体进行开创新的教学模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进行学习知识点,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其实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PPT教学,也可以适当把视频引进课堂。以《货币的本质》这堂课为例,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可以给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货币从古至今演变的视频动画,以及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货币的种类、本质等知识点,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对本堂课的重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视频动画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官认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一举两得。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还体现在实物教学。比如,学生在观看完货币的视频后,教师可以拿出各国的货币以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搜集我国不同时期的货币,展示给学生观看,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四)注重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时代要求人才具备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不再单打独斗,每个企业都讲求同事之间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就是团队意识。而学校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能单纯注重学生的成绩,应该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互动学习,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下掌握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高中政治教材大多晦涩难懂,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把教材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虽然高中政治教材理论化内容较多,但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无法看到一些很好的案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课上补充案例的方法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理论知识,做到教材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便于学生真正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
在高中政治课堂,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想、变革教学方法,才能充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引导学生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三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隋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2] 熊桂群.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初探[J].泸州日报,2010(7).
[3] 蔡仙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
[4] 米凤碧.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 软件:电子版, 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