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护耳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情况下,人的耳朵暴露在空气里,因而受空气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正因为如此,要做到“安全用耳,保护听力”,除了必须养成安全用耳习惯外,还应该知道各种天气环境以及季节交替对耳朵的影响,从而因天制宜保护自己的耳朵。
  寒冷天气下,要注意
  预防耳冻疮
  耳朵的血液供应比人体其它部位要少,天冷时,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流到耳朵的血液就更少了。另一方面,整个耳廓除了下方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自身保温能力较差。正因为耳朵有如此“特征”,所以它就很容易受冻。尤其一些成年男性,冬季在室外也不注意耳朵的保暖,当然容易发生耳冻疮。
  耳冻疮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在冷空气来临前,可以多用手指摩擦耳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冬季室外作业人员宜用风帽或耳罩保护耳朵。耳朵受冻后,不宜立刻进入温度较高的环境或用热水热物敷贴,以免症状加重。倘耳朵表皮破裂,可外敷磺胺软膏或红霉素、金霉素软膏,以防感染和伤口扩大。耳朵因受冻而出现水泡时,千万不能用手将水疱挤破或用没消毒的针将水疱挑破,以防表皮破裂和感染化脓。
  大风猛吹时,要科学
  应对耳朵发痒
  当人们在大风天气里行走时,很多人会觉得耳朵痒,然后就使劲地用手指抠或牙签等细东西掏耳朵,这是非常不科学、不安全的行为。
  大风里,人们的耳朵发痒,大多的情况下是细小的灰尘吹进耳里,甚至可能只是自己的头发丝吹到耳朵里了。这时最好不要抠也不要掏,轻轻地用手动一动耳朵就可以缓解,或者回家以后用棒棉轻轻擦去灰尘就可以了。但用完棒棉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脱离耳朵,不能在睡前或有事的间隙里使用棒棉,以免睡着后或做事时,棒棉仍插在耳朵里而发生意外事故。
   灰尘等原因导致的耳朵发痒,还有个特别好的办法可以止痒,那就是往耳朵中滴一滴橄榄油,然后再让其流出,这样可以有效地软化耳朵里的污垢,并且将污垢自动带出,耳朵就再也不会发痒了。
   乍暖还寒时,谨防突发性耳聋
   国内有学者研究,乍暖还寒(指气温突然变低)的天气是突发性耳聋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当气温突然变低,超过了人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人体的调节跟不上气温的迅速变化,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血管收缩、痉挛、组织缺氧,进一步导致局部血流减慢、淤滞,内耳终器终因缺血、缺氧而受到损害,最后导致突发性耳聋。
  与春季的乍暖还寒天气类似,夏秋时节,也常常会有“乍热还凉”的天气条件或环境,比如,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炎热天气,会因为一次台风或暴雨天气过程而导致降温,这也极易诱发突发性耳聋。气温变化较大的“夏秋之交” “冬春之交”等季节交替之时,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其他文献
近日,张先生到超市买熟食吃,回家后连续腹泻3次,而检查熟食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对此,医生推断诱发他患病的原因是到超市购物时手上沾染了病菌,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抓着熟食吃,把病菌带入了体内。到超市购物须留意卫生隐患,避免细菌污染,洗手是最有效的办法。  超市购物众生相  通常,在超市门口放着一排排购物车和一摞摞购物筐,不少人到了门口拎着购物筐就开始挑选商品。这些购物筐,有的里面残留菜叶,有的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退休已6年多的李大伯,由于做事实诚、性格开朗、经验丰富、乐于助人,不仅有许多同龄朋友,而且还有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