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农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关系到农村经济、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加难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以内蒙古东部盟市的两个旗县为样本地区,以当地农民收入情况来分析影响收入增长的因素,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关键词: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内蒙古东部盟市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还关系到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所以本文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
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构成及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近几年各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也实施了促进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补贴,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问题依然还很严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使农民的收入增收不仅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更是各级政府现阶段工作的重点。但是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的重要课题。
(三)农民收入概念的说明
为了准确理解本文,本节先对农民收入概念界定,以保证对农民收入含义的明确、清晰、一致。
总收入=基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基本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其他非农业收入
纯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成本
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工作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家庭经营净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成本-嘎查等基层组织收取的各项费用
(四)研究目的与分析方法
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围绕农民收入问题展开的,以分析和研究内蒙古东部盟市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为切入点,分析限制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其目的研究在于总结在农村经济中,农民收入的增收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因素,找出还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解决农民收入缓慢,农民收入不稳定及农村经济落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 研究方法
⑴ 文献资料法。围绕论文的研究主题,对所查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行查阅、积累、整理和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使得该篇论文的内容更加丰富、科学。
⑵ 比较分析法。笔者对内蒙古东部盟市两个旗县的农民收入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二、 内蒙古东部盟市样本地区的概况
(一)地理位置
1.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左旗毗邻两国一盟四旗市,西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接兴安盟阿尔山市,西隔乌尔逊河、呼伦湖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相邻,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相连。边境线总长305公里,其中中蒙边境线长207公里,中俄边境线长98公里。全旗南北狭长,东西宽约165公里,南北长约309公里,幅员面积22000平方公里。旗政府所在地阿木古郎镇距海拉尔地168公里,距兴安盟阿尔山市205公里,距陆路口岸--满洲里200公里,距中蒙额布都格口岸22公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突泉县
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隶属奉天行省洮南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1月,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奉令更名为突泉县,县址改称突泉镇。同年6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7年3月,又改称醴泉县。1943年10月,划归兴安总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突泉县名称,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改隶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
(二)人口状况
1.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陈巴尔虎左旗全旗总人口58242人,其中各苏木人口:巴彦库仁镇23992人、宝日希勒镇16968人、呼和诺尔镇3920人、乌朱尔苏木3072人、浩特陶海农牧场2516人、鄂温克民族苏木1755人、哈达图农牧场3381人、特泥河农牧场2638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2.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突泉县总人口292852人,其中:突泉镇52839人、六户镇20964人、东杜尔基镇23768人、永安镇15900人、水泉镇20439人、宝石真23534人、溪柳乡15520人、太东乡20690人、学田乡19323人、巨力乡12025人、哈拉沁乡10000人、九龙乡14992人、太平乡22773人、太和乡17118人、牡尔基农场虚拟乡2968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速增长。
(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1995~2010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旗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有明显的差别,陈巴尔虎左旗农牧民收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从1995年的2059元增长到2010的9057元,高出将近4倍,平均增长率达到40%左右,2004年开始增长速度最快。而突泉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波动比较大,从2007年开始为稳定增长期。这点与机械化水平、政府补贴政策、自然灾害等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分析。 表1 陈巴尔虎左旗收入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本人根据当地农户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表2 突泉县收入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本人根据当地农户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从表1、2中看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的比例最大,因此这两个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两个旗县该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9.25%、55.61%和37.78%、36.27%,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继续成为全年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小集镇建设的发展、工业发展和经济开发园区规模的扩张等,农村土地征用率提高,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各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政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这些都促进了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持续推进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发展。
三、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自然因素
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自然因素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资本要素
有效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农业生产过程的资本要素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很大影响。平均耕地面积增加后农民收入也有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量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很大的贡献。
(三)掌握信息的能力
农村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牧民对生产缺乏预见性,很多农民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盲目地种什么,但对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显得束手无策,对信息掌握少决策缺乏依据,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掌握信息的能力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四)机械化水平
由于农村的机械大部分是农民分散经营的,因此广大农民自身经济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农业机械经济效益以及农民收入的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农业机械超龄服役,所以功率、性率下降,耗油、并维修费用在不断的上升。而且机械交通事故多,有些机械往往因一次交通事故而严重损坏,经营成本增高。在农村某些地方,旋一亩地要收20元,耕一亩地要20多元,收一亩麦约10元,再加上运输费等费用一亩地一年的机械费用就会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这些都加重了农民的农业支出。从而影响农业的收入。
(五)各项政府补贴
农业补贴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支持,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来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通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收入。目前的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要大力推广一些实用的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和节约成本、增收的新机具。同时,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经济意识。比如,要重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农机老化给机器自身带来的功率、性率的下降、耗油、维修费用增加使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其自觉行动。相关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农业机械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大政策补贴力度,改善农村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赵云平,石国荣,陈宝华,徐蒙生.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因
素分析及增收对策[J]. 内蒙古统计. 2000(03)
[2]薛宽和. 浅论开拓农牧区市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设想[J]. 内
蒙古统计. 2000(01)
[3]孔德荣. 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收入现状[J]. 内蒙古统计. 2003(02)
[4]赵云平,石国荣,陈宝华,徐蒙生.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因
素分析及增收对策[J]. 内蒙古统计. 2000(02)
[5]Analysis and measure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growth
factors [J].Inner Mongolia statistics.
责任编辑:张桂林
关键词: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内蒙古东部盟市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还关系到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所以本文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
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构成及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近几年各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也实施了促进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补贴,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农业、农村和农民收入问题依然还很严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使农民的收入增收不仅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更是各级政府现阶段工作的重点。但是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的重要课题。
(三)农民收入概念的说明
为了准确理解本文,本节先对农民收入概念界定,以保证对农民收入含义的明确、清晰、一致。
总收入=基本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基本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农业收入+其他非农业收入
纯收入=劳动者报酬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成本
净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工作性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家庭经营净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投入的物质生产资料的成本-嘎查等基层组织收取的各项费用
(四)研究目的与分析方法
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围绕农民收入问题展开的,以分析和研究内蒙古东部盟市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为切入点,分析限制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其目的研究在于总结在农村经济中,农民收入的增收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因素,找出还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解决农民收入缓慢,农民收入不稳定及农村经济落后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 研究方法
⑴ 文献资料法。围绕论文的研究主题,对所查文献和数据资料进行查阅、积累、整理和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使得该篇论文的内容更加丰富、科学。
⑵ 比较分析法。笔者对内蒙古东部盟市两个旗县的农民收入情况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二、 内蒙古东部盟市样本地区的概况
(一)地理位置
1.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左旗毗邻两国一盟四旗市,西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接兴安盟阿尔山市,西隔乌尔逊河、呼伦湖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相邻,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相连。边境线总长305公里,其中中蒙边境线长207公里,中俄边境线长98公里。全旗南北狭长,东西宽约165公里,南北长约309公里,幅员面积22000平方公里。旗政府所在地阿木古郎镇距海拉尔地168公里,距兴安盟阿尔山市205公里,距陆路口岸--满洲里200公里,距中蒙额布都格口岸22公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突泉县
1909年(清宣统元年),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隶属奉天行省洮南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1月,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奉令更名为突泉县,县址改称突泉镇。同年6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7年3月,又改称醴泉县。1943年10月,划归兴安总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突泉县名称,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改隶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
(二)人口状况
1.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陈巴尔虎左旗全旗总人口58242人,其中各苏木人口:巴彦库仁镇23992人、宝日希勒镇16968人、呼和诺尔镇3920人、乌朱尔苏木3072人、浩特陶海农牧场2516人、鄂温克民族苏木1755人、哈达图农牧场3381人、特泥河农牧场2638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2.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突泉县总人口292852人,其中:突泉镇52839人、六户镇20964人、东杜尔基镇23768人、永安镇15900人、水泉镇20439人、宝石真23534人、溪柳乡15520人、太东乡20690人、学田乡19323人、巨力乡12025人、哈拉沁乡10000人、九龙乡14992人、太平乡22773人、太和乡17118人、牡尔基农场虚拟乡2968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速增长。
(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1995~2010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旗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有明显的差别,陈巴尔虎左旗农牧民收入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从1995年的2059元增长到2010的9057元,高出将近4倍,平均增长率达到40%左右,2004年开始增长速度最快。而突泉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波动比较大,从2007年开始为稳定增长期。这点与机械化水平、政府补贴政策、自然灾害等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分析。 表1 陈巴尔虎左旗收入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本人根据当地农户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表2 突泉县收入构成比例
资料来源:本人根据当地农户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从表1、2中看出,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的比例最大,因此这两个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两个旗县该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9.25%、55.61%和37.78%、36.27%,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继续成为全年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小集镇建设的发展、工业发展和经济开发园区规模的扩张等,农村土地征用率提高,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各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和政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这些都促进了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持续推进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发展。
三、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自然因素
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自然因素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资本要素
有效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农业生产过程的资本要素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很大影响。平均耕地面积增加后农民收入也有增加的可能性较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投入量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很大的贡献。
(三)掌握信息的能力
农村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牧民对生产缺乏预见性,很多农民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盲目地种什么,但对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显得束手无策,对信息掌握少决策缺乏依据,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掌握信息的能力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
(四)机械化水平
由于农村的机械大部分是农民分散经营的,因此广大农民自身经济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农业机械经济效益以及农民收入的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农业机械超龄服役,所以功率、性率下降,耗油、并维修费用在不断的上升。而且机械交通事故多,有些机械往往因一次交通事故而严重损坏,经营成本增高。在农村某些地方,旋一亩地要收20元,耕一亩地要20多元,收一亩麦约10元,再加上运输费等费用一亩地一年的机械费用就会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这些都加重了农民的农业支出。从而影响农业的收入。
(五)各项政府补贴
农业补贴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投入与支持,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来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通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收入。目前的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要大力推广一些实用的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和节约成本、增收的新机具。同时,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经济意识。比如,要重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农机老化给机器自身带来的功率、性率的下降、耗油、维修费用增加使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其自觉行动。相关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农业机械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地位与作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大政策补贴力度,改善农村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赵云平,石国荣,陈宝华,徐蒙生.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因
素分析及增收对策[J]. 内蒙古统计. 2000(03)
[2]薛宽和. 浅论开拓农牧区市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设想[J]. 内
蒙古统计. 2000(01)
[3]孔德荣. 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收入现状[J]. 内蒙古统计. 2003(02)
[4]赵云平,石国荣,陈宝华,徐蒙生.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因
素分析及增收对策[J]. 内蒙古统计. 2000(02)
[5]Analysis and measure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growth
factors [J].Inner Mongolia statistics.
责任编辑: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