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文谈》序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long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雨文谈》,这是一九六四年编就而未能出版的一本论文集的书名。那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同志帮助下,编成一个集子,主要内容选自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三这六年间谈文艺创作的文章。当时自以为,经历了这几年的政治运动和文艺斗争,这些文字,总算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了。哪晓得,刚打出清样和纸型,就是一场文艺界整风运动的急风骤雨,紧接着是历时十年的全民族的腥风血雨。面临着亡党亡国亡头的危机,何暇谈文!忧患之际,偶尔想到《风雨文谈》这个书名,不免窃笑自己太天真,文不对题。真正的经风雨见世面,那是这次文不对题两年以后的事。
  雨过天青云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同志来谈出版论文集。我提起《风雨文谈》,出示当年签订的合同。这位同志不知情,回社翻遍了仓库,不见这本《文谈》的一片纸型,一页清样。大概横扫一切時候,早当成毒草处理了。大家都忙,就此作罢。想不到,再过一段时间,偶尔从线装书堆中发现一个破旧纸袋,打开来一看,竟是一九六四年留下的一份《风雨文谈》清样。经过红卫兵和中央专案组两次翻箱倒箧相当彻底的抄家,此物独独逃过那么多年轻人的慧眼,也逃过了我的“正确对待”(主动上缴或销毁之),可算侥幸得出奇了。
  上海文艺出版社不我遐弃,要出版我的论文集。应承下来,却难以报命。去年二月初,我病了,遭到一场癌症的突然袭击,幸得名医解救,经过将近两年的治疗和调理,总算闯过来了。易地疗养期间,翻阅《风雨文谈》校样,删去几篇,征求同志们意见。同志们说:你多年未出书,这太单薄了。我说:这本校样中,而今多少有点用处的,大概只剩下这些了。于是有助人为乐的同志们,找到一本一九五七年印过一版的《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论文集(五十年代头几年在剧协工作时候的旧作),从中挑出若干篇,补充进来。虽然还是单薄,也只好这样了。想不出合适的书名,仍袭用文不对题的《风雨文谈》。
  重阅旧作,感慨不少。历史是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经历了多么令人痛心的曲折过程!这在人们头脑里,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得到反映。就我来说,经过的曲折,恐怕比别人还要大一些,觉悟还要迟一些。举例来说,收进这个集子的文章,其中很大部分,在横扫一切的十年间,曾给我引来不少麻烦;诸如《题材问题》《“共工不死”及其他》等篇目,甚至写进了一九七五年中央专案组为我作出的政治结论中,作为“犯有严重路线错误”、“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铁证;直到今年一月,才得完全改正。反过来说,在那些年月里,别人不大追究、自己也认为问题不多的,今天看来,倒觉得错误不少问题不少,心里感到很不安了。可见饱经风雨后,多少有些长进。虽然说不上思想已经解放了,但这点长进,到底是得之不易的,且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吧。
  收进这个集子的文章,有几篇这次作了删节;还有两三篇,字句上略有更动。有些过去常用的提法,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为政治服务”等,都保持原状,没有按现在的更妥善的提法更改过来。时过境迁,这些文章的基本论点,是无需藏拙也无法藏拙的,期待着文艺界和各界同志们的指教。
  
  一九八○年十二月九日于北京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校阅于昆明
  
  (《风雨文谈》,张光年著,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熟悉欧阳修生平的人,肯定对他的两次“绯闻”有所耳闻。  第一次发生在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39岁,挂着龙图阁直学士的衔儿,做着河北都转运使,相当于主抓民政、财政和交通的常务副省长。没想到有人检举,说他违背伦常,跟外甥女有私情。  外甥女姓张,是欧阳修同胞妹妹的女儿,幼年丧父,投奔欧阳修,长大后嫁给了欧阳修的远房侄子。这个张氏婚后与家仆私通,被人拿获,拘押受审。  审判张氏案子的官
“连珠”作为一种文体,几乎已被遗忘。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文学史似乎罕有提到它,各种古文选本没有选取它,大学、中学语文教材也没有录用它。  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一九七九年第一版),很有识力地选了陆机的《演连珠》三首,给“连珠”这种文体以应有的地位。  关于“连珠”,晋傅休奕《叙连珠》说:“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而作之。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
偶得新版沈复《浮生六记》,爱不忍释,挑灯夜读,仿佛故友重逢。书末附载俞平伯先生重录《题沈复山水画》,其中说:“昔年有以沈三白山水画属题者,其人其事已悉忘之,原画不知飘零何处,唯诗句差堪仿佛耳。    燕语栖迟萧爽楼,  中年家室感凉秋;  流传几笔倪迂画,  想见升平异代愁。”    日前检读旧时笔记,发现了俞老的原题诗,抄录于后,供俞老和出版社参考。  “题沈三白遗绘二绝句,辛未    □□俞平
林贤治:1948年生,广东阳江人,诗人、作家,花城出版社编辑。研究鲁迅,同时进行文学史、文化批评、思想史批评写作,以尖锐和批判性著称。著有《守夜者札记》《旷代的忧伤》《人间鲁迅》《漂泊者萧红》等,并主编《曼陀罗译丛》等丛书。近日,散文集《故园》出版。林贤治几乎每年都会回乡,那里已经物是人非。  每每提及故乡,林贤治都会卷入一种复杂的心境中。他思念故乡,那里的田野、林木、农舍、道路;还有小屋,棕色的
原名张潇漫,1990年生于辽宁铁岭,毕业于厦门大学,留英博士,曾参加第七季《奇葩说》,现为短视频博主。  “生‘拿铁’就像打了个喷嚏。”3月下旬,张踩铃向记者回忆起10天前生二胎的经历,浓厚的东北腔抑扬顿挫,一张嘴就有喜感。“之前第一胎生了48个小时,把我累坏了,这次打了无痛针,挺顺利的。这针有麻醉效果,有点恐怖,我下半身没知觉,就像狗血电视剧里女主角醒来发现腿没了,喊‘啊,我的腿’然后哔一声,绿
金素妍:1980年出生于韩国首尔,1994年出道后凭《恐龙先生》《顺风妇产科》等剧成名。2000年,主演电视剧《夏娃的诱惑》,最高收视率达45.2%。代表作包括电影《七剑》,电视剧《IRIS》《检察官公主》《顶楼》等。2021年初,由其主演的《顶楼2》播出,打破多项收视纪录。  韩国企业评判研究所每个月都会发表一个电视剧演员品牌评价榜,堪称韩国演员人气的晴雨表。从去年12月开始,榜首就被金素妍牢牢
坂本龙一:1952年生于日本东京,作曲家、音乐制作人。1978年组建电子组合YMO。1983年,主演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并为其配乐。1988年,为电影《末代皇帝》创作的配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2021年3月20日,“坂本龙一:观音·听时”展在北京木木美术馆开幕。  1952年生于日本东京,作曲家、音乐制作人。1978年组建电子组合YMO。1983年,主演电影《圣诞快乐
本刊驻意大利特派记者 叶琦  意大利人生性好动、崇尚自由。近期,被隔离在家里的人发明了“阳台音乐会”,以度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难熬日子。我所住的小区附近,每天一到下午6时,各种音乐会准时响起,鼓掌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人们表演的曲目范围甚广,有唱国歌的,有唱传统民歌的,有吹笛子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大家借助这项活动互相激励,排解担忧和悲伤的情绪,热烈的气氛令人动容。据了解,阳台音乐会活动最早开始于米兰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画像。  通俗地说,钦安殿是一座道观,一座位于紫禁城内的皇家道观。  修建钦安殿的人是明成祖朱棣。因为信奉道教,朱棣自诩为玄武大帝的再生之身。按照道教的方位神——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北方的神就是玄武大帝。于是,朱棣在紫禁城的北面、御花园正中的南北中轴线上,修建了这座供奉玄武大帝的宫殿。  不过,与钦安殿关系最密切的人并不是朱棣,而是他的后世子孙嘉靖皇帝
《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桩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读着这部新书,我想起傅雷父子的一些往事。一九七九年四月下旬,我从北京专程去沪,参加由上海市文联主办为傅雷和他夫人朱梅馥同志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