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でしょう”的用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很多日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已经接触到“でしょう”的用法。然而,近年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关于“でしょう”的误用现象,还有一些日语初学者造出来的句子虽然在语法结构上没有问题,但听起来却很不自然。本文通过对误用实例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でしょう”表示“推测”时的用法,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词: 日语学习 时态 意志性动词 モダリティ
  一般来说,“でしょう”有三个基本用法:①表示征求对方的确认,如“そうでしょう?”,②表示礼貌的疑问,如“失礼ですが、どちらさまでしょうか”,③表示对某事态的“推测”。这是学生最难掌握且误用率最高的用法。首先,看下面的一段小会话。
  T:昨日は日曜日でした。今日は月曜日です。明日は?
  L:明日は火曜日でしょう。
  T:……??そ、そうです。火曜日ですね。タンさんは明日何時に来ますか。
  L:私は九時に来るでしょう。
  T:……?
  显然,会话中画线的句子让人觉得很不自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通过大量的误用实例,从引起误用的原因入手,试探讨“でしょう”表示“推测”的用法。
  笔者发现,在很多教科书中讲到“でしょう”的用法时,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对比句子。
  (1)昨日はいい天気でした。
  (2)今日もいい天気です。
  (3)明日もいい天気でしょう。
  这组对比句子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这里就是陷阱。顺着例句的思路,初学者如何理解“でしょう”的用法呢?
  昨日――でした
  今日――です
  明日――でしょう
  这样整齐排列,难怪很多日语初学者会将“でしょう”理解为表示“将来”时态的句式。
  但是,不同于英语的是,在日语里根本没有表示“将来”时态的形式。关于时态的问题,日语中只有“过去”与“非过去”两种形式。如果说不考虑这一点,单纯以“昨日―でした”,“今日―です”,“明日―でしょう”这种形式作练习的话,难免就会引起误解。在文章开头的一组小会话中,“明日は火曜日でしょう”和“私は九時に来るでしょう”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でしょう”本身并不能用来表示时态,这一点必须牢记。
  那么,对于“でしょう”,如何理解呢?“でしょう”是“モダリティ”的要素之一。这个词来自英语的“modality”,原意是“方式”“样式”“形式”“感觉”等。所谓“モダリティ”,是说话者对于所要描述的事态,以怎样的角度表达,或者说如何传达给听话者的一种方式。“モダリティ”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でしょう”只是其中的一种,即对于所要描述的事态以推测的方式传达给听话者。当然,这种推测未必是对“将来”事态的推测,正如下面的例句,也可以是对“现在”或者“过去”事态的推测。句(4)中的“でしょう”是对“现在”的推测,句(5)则是对“过去”的推测。
  (4)(噂をしながら)今頃、くしゃみをしているでしょう。
  (5)A:中村さんのお宅、昨日の大雨の中で引っ越しをしたそうですよ。
  B:それは大変だったでしょうね。
  如句(4)(5),用“でしょう”所要推测的事态既可以是“将来”,又可以是“现在”或者“过去”,通过考察表明,在对“现在”和“过去”事态的推测实例中,误用现象较少,那么,下面我们着重分析“でしょう”如何对“将来”事态作推测。
  1.有无推测余地
  首先,“*明日は火曜日でしょう”究竟哪里不自然呢?在上文中,我们谈到“でしょう”是对某种事态的一种推测形式。而对于“明天是周六”这一事态,通常状况下是“确定的事实”,也就是说是毫无推测余地。“ひょっとしたら水曜日か木曜日かもしれないけど、たぶん火曜日だろう”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有其他可能性存在的前提下,才有推测的必要。反之,在确定的状况下推测就会给人不自然的感觉。
  2.是否意志性动词
  下面,我们看看关于“意识性动作”的一些问题。
  (6)*私は九時に来るでしょう。
  (7)*あなたは九時に来るでしょう。
  (8)彼は九時に来るでしょう。
  句(8)中说话者的推测是成立的,句(6)说话者把自身的行为当成别人的动作一样去推测,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感觉,而句(7)让人觉得好像是占卜师的一种预言。这些都与句子中所使用的动词有关。“来るか来ないか”是由说话者本身的意志所决定的,当第一人称作主语时,如果在意志性动词后加“でしょう”,那么“说话者的意志性动作”和“推测”这两方面就发生了冲撞。既然由自己的意识可以决定的动作,就没有推测的必要。再看下面的句子,想必有不少日语学习者都曾有过这样的误用,听话者之所以觉得很不自然就是因为上述的原因了。
  (9)*私は今年の夏休みに国へ帰るでしょう。
  当第一人称作主语时,在意志性动词的后面不能接“でしょう”,一般来说,用下面的几种形式表达说话者的意志。
  (10)私は今年の夏休みに国へ帰ります。
  (11)私は今年の暑休みに国へ帰るつもりです。
  (12)私は今年の夏休みに国へ帰ろうと思っています。
  当第二人称作主语时,意志性动词后加“でしょう?”,读声调,表示征求对方的确认。如果想表示“推测”含义,则只有在“占卜师预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即表达“说话者能预知听话者的行为,并直接将这一信息传达给听话者”。此外,其他情况下使用都会给人留下很不自然的感觉。
  如上面所分析的,关于将来时态的意志性动作,在其后接“でしょう”时,主语的人称一般会受到限制,通常只有第三人称才可以直接加“でしょう”。在日常会话中,若忽略这点而盲目地使用“でしょう”,就很容易造成误用。
  另外,当“でしょう”前面的动词不是意志性时,就没有此限制了。
  (13)私は眠ってしまうでしょう。
  (14)あなたは眠ってしまうでしょう。
  (15)彼女は眠ってしまうでしょう。
  3.以什么为推测根据?
  我们对某事态进行推测时,一般来说,有多少根据就会有多少推测结果。下面看一组关于天气情况的推测。
  (16)A:明日、子供の遠足なんだけど、お天気、大丈夫かしら。
  B:お天気続きだから、明日も晴れるでしょう。
  通常普通人对天气情况的推测基本上在句(16)这样的水平。再看下面的例子。
  (17)明日、東京は晴れ時々くもりでしょう。埼玉は曇り一時雨でしょう。関東全域で晴れるでしょう。
  显然,句(17)是气象预报员说的一段台词。由于气象预报员能掌握普通人得不到的各种气象数据,才能做出如此精准的推测。如果其他普通人做出这番推测,想必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总之,用“でしょう”推测的事态的精准程度一定要符合特定的场合和说话者的身份,这样造出来的句子才是成立的。
  本文通过对大量误用实例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两个结论:“~でしょう”不仅可以对“未来”事态的推测,而且可以对“现在”和“过去”事态推测;对未来事态推测时,句子中的动词不能是意志性动词。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作深化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仁田義雄.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称.ひつじ書房,1991.
  [2]仁田義雄·益岡隆志.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くろしお出版,1989.
  [3]益岡隆志.モダリティの文法.くろしお出版,1991.
其他文献
我们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与学科教学活动的整合中,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辅助作用,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过程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实
摘 要: 菲利普·拉金是二战之后英国诗坛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运动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拉金以其诗歌的独特魅力终结了现代派诗歌在英国的统治,坚守了英国诗歌的传统,对英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从拉金诗歌Self’s the Man的解析及本诗中反讽的运用出发,揭示出拉金诗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运动派 爱情观 婚姻家庭观 反讽  一、菲利普·拉金的简介  作为运动派诗人的领袖人物,菲利
摘 要: 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加强对党员发展的过程控制,从党员发展的程序上严格要求,规范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及其到转正的各个环节,通过规范制度、创新组织形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科学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党员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素质教育 淮海工学院  大学生党员是国家的栋梁,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同时也是党的新生力
摘 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之一。在小学高年级开展写作教学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活用教材、开发课本资源的表现。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合理选材,设计面向全体的写作任务;其次要由易到难,降低写作难度,加强写作指导;最后要通过多种写作形式,实施写作教学。  关键词: 五年级英语写作教学 活用教材 优化写作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之一,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还能用恰当的词
摘 要: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是教育者的悲哀。学校德育要顺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德育“塑造人格”的使命,就必须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调整,使它更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 塑造人格 新途径  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往的学校德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
在我国的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内容与物理课文中的参照物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  首先来看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诗,暗含着物理学中参照物的知识。青山“出”说明青山在运动,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诗人走来,可是山为什么会运动呢?很显然,这里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帆船”作为参照物,才感觉到山是运动的。  再看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会运动,是以文
一  2011修订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用了大量的篇幅,从写字教学的内容、要求、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我们先来看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阐述:  在总目标中,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在年阶段目标中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
说课的内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合并同类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的加减是今后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而合并同类项既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学习整式的加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因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同类项的定义,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摘 要: 对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业设计体现精炼原则,保持作业容量适中;作业设计体现开放原则,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作业设计体现分层原则,满足学生差异需求;作业设计体现拓展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课外作业 设计原则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学活动向着高效、自主、精炼的方向发展,对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
摘 要: 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作者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对它进行另类诠释,别有一番深意。  关键词: 《春夜喜雨》 教育工作 方法手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春夜喜雨》知名度不小,尤其前四句更是时常被使用。在此我将把它用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上,对它进行另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