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电子战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球”奇袭
  在二战中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上,突然出现了一群群游荡的小艇。这些小艇上载着一些网状的东西,还拖着一个个亮晶晶的气球。看上去好像是一队队参加狂欢节的渔船。还有几架飞机在它们上空盘旋,并不时撒下一片片银白色的“花絮”。可是,为什么这些船上既没有张灯结彩,也听不到欢声笑语呢?
  原来,这些小艇并不是来参加海上联欢会的,而是在参加一次举世闻名的战役:盟军的诺曼底半岛登陆战。小艇上的“网”叫作角反射器,由三个相互垂直的金属网状平面组成。而那些亮晶晶的“气球”的表面上都涂了一层铝,飞机上撒下来的银白色“花絮”则是许多条状的铝箔。
  不久以后,德军司令部就接到了报告,当地军
  队的雷达上出现了大片亮斑,说明这里有大批敌舰和飞机正在聚集!他们赶快抓起电话,调兵遣将,把大量的快艇、飞机和部队调动到这个地区。然而,其实这些都是角反射器和气球的杰作!它们用反射无线电波的方式,成功地迷惑了敌军的雷达,让他们做出了误判。而与此同时,英美联军的两千多只舰艇运载着几十万大军,悄悄地出现在诺曼底半岛,实现了一次载入史册的奇袭。
  空中“谜云”
  1969年,一个天高云淡的夏日,北约的一个雷达值班员正在进行例行的空中搜索。突然,在雷达荧光屏浅绿色的衬底上,出现了一块可疑的亮斑。他急忙拿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有情况!在波罗的海上空,有一架苏联飞机放出了一片好像是金属屑一样的东西,之后飞机就不见了!”
  没过几分钟,一架北约飞机就接到命令,从基地紧急出动,去查看这片奇怪的“云”。不一会儿,基地听到了飞行员的报告:
  “我的雷达可以跟踪这片飘移的‘云’,可是我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在我的眼前只有一片蓝色的天空。”
  最后,还是科学家们破解了这片空中“谜云”。原来,这是一种极其细小的金属微粒,它可从飞机或者火箭的喷气发动机里喷出,之后悬浮在空中,布下一道很厚的“幕”。这道金属“幕”能反射雷达电波,从而掩护飞机或者火箭的空中行动。1968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时,也派飞机喷洒了大量这样的金属微粒,使得监视着布拉格上空的北约雷达荧光屏上呈现出一片“白雾”,成功掩盖了苏军进行的空中行动。
  勇敢的“豪猪”
  1945年3~6月,美国空军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在七次空袭中,美方共出动飞机将近七千架,昼夜不停地对东京、大阪、长崎等重要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同时,一向自诩为“帝国骄傲”的日本空军却完全乱了阵脚。他们经常在“呜——呜——”的防空警报响起时,才手忙脚乱地做出反应。而这时往往已经来不及迎战了。
  最终,美国空军在空袭日本的任务中,损失的飞机数量不到2%。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战绩,与飞行员们口中勇敢的“豪猪”是分不开的。
  早在二战末期,美国就专门将一些轰炸机、战斗机改装成了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它们一般只携带各种电子对抗设备,而不带任何杀伤武器,可谓是“手无寸铁”。但在实战中,它们会先于其他飞机和轰炸机接近敌方阵地,掩护它们冲锋陷阵:而在撤退的时候,它们又要留在其他飞机的后面,施放干扰,掩护大家返航。
  那时,美国主要用B—29轰炸机改装成电子战飞机,这种飞机带有13部干扰设备和一吨箔条。由于当时的干扰设备上都有天线,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豪猪”。飞行员们则亲切地将它们称为自己勇敢的“电子伴侣”。
  现在美国的EF—111A电子对抗飞机,载有三吨重的计算机和电子干扰设备,活动半径可达三千二百多公里,可连续飞行五个多小时。还有一种“武装”干扰机,它可以携带小型的火箭、高射炮弹、爆炸装置等,投掷到敌方的阵地,直接破坏敌方的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
  “飞贼”与“水鬼”
  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加里·鲍尔驾驶一架飞机,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基地起飞,向挪威北部作横贯苏联的飞行,结果被苏联的地对空导弹发现并击落。这一事件轰动了世界。苏联军方毫不客气,很快将跳伞逃生的加里·鲍尔抓获,并送上了法庭。
  后来经过一番交涉,美国好不容易才用几个中情局抓获的苏联间谍交换回了这名飞行员,并不得不停止了对苏联的侦察飞行。然而,苏方更感兴趣的是被他们所击落的这架战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u—2高空侦察机,有个外号叫做“黑间谍小姐”。这种飞机装有完善的电子侦察设备。美国经常派它去刺探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验情况。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空电子侦察机。
  当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时,首先要看看手里的电影票和座位号,以便对号入座。而无线电设备也是这样。它们只认识各种无线电波的频率。只要频率对头,它就会欣然接收。所以,在电子战中,如果我方发射的电波频率同敌方雷达、通信等信号的电波频率一致,我方的电波就可以“畅通无阻”,直接进入敌方的接收机里,扰乱甚至破坏它的工作。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敌人的电波频率是多少呢?这就要靠无形的“电子间谍”来刺探情报了。这些“电子间谍”就是一些非常灵敏的无线电接收机。它们能够收到敌方发出的各种无线电波,并且能够尽快地查明这些无线电波的频率,就像人们只要一听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一样。
  为了让这些电子侦察设备能够接近敌人的领地,刺探对方的情报,各国军队可谓绞尽脑汁。在击落了美国的u—2之后,苏联很快以牙还牙,也制造了属于自己的“飞贼”电子侦察机,如杜—16、杜—20、米亚—4、安—12、伊尔—28、雅克—28等系列,对欧洲进行了高空侦察。
  在海上,苏联的“水鬼”——电子侦察船经常伪装成拖网渔船、科学考察船和商船,在世界各大海域从事间谍侦察。“巴肯”号、“和平”号、“海滨”号就是其中的几艘。特别是驻扎在日本、中东等地的美国海军基地,更是它们重点“考察”的对象。
  一旦“电子间谍”们发现了敌人的通信和指挥系统发出的信号,就会马上记录下来,并尽快破译,作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就曾经破译了埃及的无线电通信密码,并利用这些密码发布假命令,把埃及军队诱入了以色列军队的伏击圈,使埃及部队损失惨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样的“电子战”必将越来越激烈、频繁地发生。想在未来世界的战争中取胜,光会“拼刺刀”已经不够用了,还要磨利高科技这把尖刀,才能成为赢家!
其他文献
关于蝙蝠侠的故事,其实应该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黑色的小蝙蝠。它长得既不像鸟,又不像动物,眼睛白天还看不见东西,本来觉得自己很悲惨,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得到了——很多很多很多的钱!于是,它就给自己买了一身超酷的装备,还造了一个豪华的蝙蝠洞,里面放着各种非常霸气的跑车、摩托车、飞机、快艇……然后,它就成了蝙蝠侠!!!  好啦好啦,我们就不要拉仇恨了。实际成为“蝙蝠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上一期,牙牙教大家用线条勾勒了一幅古风人物,本期我们一起用彩铅来给画稿上色吧!  1.用朱红色在人物眼尾、鼻尖以及脖子上画上红晕,增加皮肤的红润感。  2.在人物的左眼的眼泪下方,用朱红色稍微加上一些阴影,让眼泪看起来有立体感,再用橘黄色给人物额头上的花钿填色。使用排线法画出人物的嘴唇,如下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排列出颜色。注意高光处留白。  3.用赭石色在眼睛上方铺上颜色,并用渐变法与绿色衔接,画出
鸭子,山羊和公鸡刚吃完早餐,约瑟夫和蒙格尔费就走进谷仓前的院子里,说要让它们成为乘坐热气球的第一批志愿者。  “把它们请进车子里,送到市场上去。”约瑟夫边说着,边把三只动物赶进一辆马拉车里。  “噢,我还未吃饭后甜点呢,糟啦!我们要被送到市场去屠宰了,可恶的烧鸡翅膀,还要加上辣椒油。”公鸡不安地叽叽咕咕。  “胡说,”山羊打断说,“蒙格尔费兄弟喜爱我们,我们是一家人。”  “好,等着瞧,山羊,看看
在我们头部的下丘脑位置,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各个器官要正常工作,就需要我们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而当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入侵者”进入我们的体内,开始攻击、伤害我们的身体时,身体就会马上反击,在体内产生一种叫做内生致热源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启动”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我们的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更有利于清除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但是,当人体持续高烧在40℃以上,就会大量消耗体
世界上有三个最出名的苹果:第一个,是诱惑了夏娃的金苹果;第二个,是砸醒了牛顿,促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第三个,是天才商人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  第一个苹果是人类虚构的,第三个苹果是人类创造的,只有第二个苹果是真实的,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那棵用苹果砸过牛顿的苹果树,今天还好吗?  1820年,该苹果树曾在暴风雨中被刮倒,断成了数截,其中一些枝条还被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拿回去小心翼翼地栽培。但苹
1.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东北靠渔猎为生?  A.藏族 B.壮族 C.赫哲族 D.维吾尔族  2.水俣病是因下列哪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A.汞 B.铅C.钠D.铬  3.下雨天乌龟的龟甲会发生什么变化?  A.裂开 B.发干C.潮湿 D.变软  4.下列哪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共生?  A.海葵与双锯鱼   B.犀牛与犀牛鸟   C.猫头鹰与老鼠  D.鳄鱼与牙签鸟  5.世界最淡的海是? 
在人类的航天历史上,有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他们是:俄国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和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在他们中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经历尤其特别,因為他曾是一位没有听觉的“小幻想家”。  氢气球引发的思考  19世纪中叶,在俄国的伊热夫斯克县有位森林看守员。他的儿子康斯坦丁在当地出了名,人人都叫他“小幻想家”。  8岁那年,母亲送给小康斯坦丁一只氢气球。在把气球交到
想做一名科学家,光学书本上的知识可不行,还得能动手做实验!因为很多科学原理,只有亲自动手来验证一下,才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著名的“疯狂实验”吧!  在秤盘上生活  疯狂指数:★★★★  时间:1600年  周期:30年  操作人:圣多里奥(医生)  实验对象:自己  器材:工作台、椅子、床  作为一个医生,圣多里奥一直想搞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人每天吃进去的东西、喝进去的水,真
人们总用“会飞的乌龟”来比喻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其实,如果没有飞机的话,人类要想飞上天,难度跟乌龟也差不到哪儿去。什么把羽毛插在身上、自己拿布缝翅膀、在椅子上绑烟花……嗯,咱们龟龟可没你们那么大的精神头折腾这个,还是多在壳子里睡一会儿吧。  你还记得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原来是做什么的吗?对,是修自行车的!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八卦”。因为在一个时期以内,人们确实考虑过用一套类似自行车的装置安装在
姓名:克林特·巴顿  职 业:前马戏团演员,后被招募为神盾局特工。  超能力:堪称出神入化的神射手,以及作为特工必备的搏击能力。  跟非要使盾牌的美国队长一样,“鹰眼”拿的武器也让人有穿越历史之感: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弓箭!在手枪、导弹、火箭炮随处可见的21世纪,这种老古董还有啥优势呢?呵呵,你可别着急把人家就这么给淘汰了。在“鹰眼”的手中,老弓箭和新科技完全可以完美结合,成为新一代的战斗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