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

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0):布比卡因4 mg组(B4组)、布比卡因6 mg组(B6组)、布比卡因8 mg组(B8组)及布比卡因10 mg组(B10组)。4组分别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4、6、8及10 mg,均混合舒芬太尼2.5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 ml。麻醉有效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0 min时,针刺法评估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达T6,且无需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采用Probit概率单位法计算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混合舒芬太尼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95%CI)及ED95(95%CI)分别为5.67(5.20~6.10) mg和8.82(8.14~9.87) mg。

结论

混合舒芬太尼2.5 μg时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及ED95分别为5.67和8.82 mg。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和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行口腔-颌面肿瘤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77岁,体重43~7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25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组(P组)。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术。S组麻醉诱导:吸入8%七氟醚
期刊
目的探讨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分娩镇痛硬膜外置管术成功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2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5岁,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普通导管组(Ⅰ组)和加强型导管组(Ⅱ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组分别置入相应硬膜外导管。发生置管困难、导管误入血管或置管时异感即为硬膜外置管术失败。记录硬膜外置管术失败发生情况。结果与Ⅰ组
目的探讨妊娠因素对患者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T线)与脊柱对应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产科及妇科住院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分为妊娠组(P组)和非妊娠组(NP组)。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床呈垂直位,双手抱膝使双下肢股骨线与脊柱呈约90°角。确定两侧髂嵴最高点,用钢丝硬膜外导管做一连线即T线,再沿上侧(非卧侧)髂嵴最高点做与地面的垂线即T′线,行超声检查,记录T线、T′线与棘突和棘突间隙的对应位置。结果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3~35岁,身高155~170 cm,在出现子宫规律收缩,进入第一产程后进行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组(RS组)。经L3,4行连续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R组注入首剂量罗哌卡因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FOB)介入治疗中央气道阻塞患者自制呼吸回路接头用于间歇正压通气(IPPV)的效果。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OB介入治疗的中央气道阻塞患者62例,年龄60~80岁,BMI 20~26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Ⅲ或Ⅳ级,MRC呼吸困难量表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1):HFJV组和IPPV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术后,IPPV组接自制呼吸回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子痫前期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70例,年龄23~3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63~81 kg,单胎、头位、初产妇,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硫酸镁组和对照组。硫酸镁组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3 cm后静脉输注硫酸镁50 mg/kg,容量30 ml,时间15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完毕后进行罗哌
目的探讨经鼻咽导管高频喷射通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胃镜检查术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术的OSAHS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体重65~99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暂停低通气指数20~40次/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置入内径6.0~7.0 mm的鼻咽导管,经鼻咽导管吸氧气4 L/min。试验组置入内径为4.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