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岩体隧道开挖面三维非线性挤出效应分析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埋高应力覆存环境下的岩体隧道处于复杂真三维应力状态,围岩力学行为与浅埋隧道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的强度理论与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精细化分析的要求;开挖面三维空间效应问题在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常被简化甚至忽略,但其对深埋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的影响必须予以重视.为此,以西部典型深埋隧道为对象,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隧道数值分析模型,采用三维GZZ强度准则对不同埋深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开挖面三维非线性空间效应,揭示开挖过程复杂应力路径及非线性挤出变形的时效演变机制.研究表明:(1)采用现场三维照相、激光扫描和三维重构等数字化采集技术,可快速、自动、准确获取岩体GSI等GZZ准则输入参数,实现了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分析;(2)深埋隧道开挖面挤出变形比浅埋隧道更加显著,挤出变形主要为塑性变形,变形量随埋深呈现出抛物线变化,且开挖面进入塑性屈服状态早于洞周围岩;(3)开挖面前后3~4 m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三维空间效应,3个主应力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且伴随明显的应力主轴旋转,该现象主要由开挖面处急剧增加的切应力导致;(4)开挖面中心岩石应力水平I1远低于洞周围岩,开挖卸载导致的岩体不稳定性比处于加载状态的洞周围岩更加严重;(5)深埋隧道钢拱架扭曲变形和围岩非均匀纵向变形主要与σ3和σ2有关,且超过一定埋深时,σ2的作用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排土工艺是影响排土场失稳机制的关键因素.以某露天铁矿外排土场为背景,采用底摩擦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排土工艺条件下排土场的失稳过程,基于测点图像追踪技术获取排土场位移特征,重点分析4种排土工艺下排土场的稳定性和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基底条件下正向堆置的压坡式排土场稳定性最好,其次为正向堆置的覆盖式排土场,再次是反向堆置的覆盖式排土场,反向堆置的压坡式排土场稳定性最差;(2)排弃渣土块度大小对排土场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以小块度排弃物为主的台阶易破坏,以大块度排弃物为主的台阶稳定性较好;(3)不同排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