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课程标准 合理开发历史教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即教科书,大教材观则认为教材是教学活动涉及的一切素材,教师理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然而,教科书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为了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对教材开发以合理适度。
  本文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关于合理开发历史教学素材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剖析课标,提炼主题,明确目标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专题式结构适用于主题式教学,对此,大部分的历史教师也认可,但实施起来却难度不小,因为教学主题的选择颇费思量,要求教师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出发,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融三维教学目标于一体。一些看起来设计巧妙、很能提升课堂效果的主题,实施后却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原因就在于没能体现课标的精神实质。因此,仔细“解剖”课程标准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例如,无论老课程还是新课程,“罗斯福新政”一课一直被视为经典的教学内容。人民版必修二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美国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运转……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这样的评价显然是基本肯定了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和西方社会的影响。于是,一些教师就从这一角度选择“罗斯福新政“的主题,定调于罗斯福新政及其对美国的重要贡献:罗斯福新政是一次“伟大的改革”,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危机的有效干预。然而,这样的主题选择并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如下:“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按“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要求,我们应对课标作以下剖析:一是课标要求没有对“罗斯福新政”作出方向性的评价,多元视角和辩证理解才是该课教学需要实施的基本方法,以符合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求;二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是“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并非单一的新政的积极意义,目的是挖掘“新政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机制调整的”含义。
  在“剖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可以作如下设计。
  首先,多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课程标准在制定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各种版本教科书对此的处理也不完全一样。人教版教科书的处理方式是总体上肯定新政,但在课后学习延伸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性问题,其中提到“另一些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应过分赞扬”。因此,在评价新政时采用“辩证理解新政的模式及其作用”的主题相对更贴近历史。
  其次,从“社会机制”的角度探究新政的影响。比如国家干预是新政的主要做法,行政职能的扩大微调着美国政府的运行机制,社会保险等福利机制的确立改变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值得挖掘的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需作辩证理解,不可盲目“崇拜”。
  二、紧扣课标,补充素材,提升有度
  课程标准要求把教科书作为之一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面对大量的资源如何取舍,历来是教师备课的困惑之一。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关于同一历史内容的论述越来越多,教师在接触了这些资源之后,往往会产生都拿来用的冲动。然而,不加取舍地大量运用课外资源,势必造成因教学容量过大而超越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效果适得其反。另外,一些教师在大量“拿来”课外史料之后减少了教科书这一最重要教学资源的使用,主次颠倒,得不偿失。因此,补充课外素材一定要把握好适度性、针对性和非重复性的原则。所谓适度性原则,即要把控课外素材的量。所谓针对性原则,即要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所谓非重复性原则,即要尽量使用教科书上已有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入课外素材,侧重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层次,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罗斯福新政”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有: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其中“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必须建立在对新政内容的分析上。由于新政实施时间长、内容多,为了帮助学生解读,不少教师补充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程标准对此知识点的要求很明确,是“列举”。以人民版为例,教科书已经从五个方面详细列举了新政的内容并附上了许多史料,同时还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补充了“蓝鹰运动”和“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知识。因此,要完成“列举”的教学目标,在使用学生手头的教科书的基础上,再稍微补充一些知识就可以了。
  又如,探讨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应建立在辩证分析新政影响的基础上。人民版教科书对于此内容的评价是正面的,需要教师补充课外史料,让学生理解新政措施的两面性,以全面评价新政的影响。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可先补充“1929年以来美国的失业率数据”,以反映美国经济危机以来(包括新政后)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在高位徘徊的历史事实。然后补充美国新政时期工人工资和福利支出大幅增长的数据,使学生了解美国私人企业在这一时期的负担之重,以致私人投资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如此补充课外资源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政的作用,了解机制调整对社会利益集团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三、 立足教材,合理开发,拓展视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课程资源”概念的提出表达了新课程的大教材观。历史教科书虽然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素材,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为了教科书而教,而应“完整、准确地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很显然,课程标准强调的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对教学素材的合理开发。反过来,强调教学素材的开发要合理,又避免了教师在开发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符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紧扣教科书的要求。
  以“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为例,目前有关新政特点的论文、论著很多,补充相关阅读资料的愿望很容易实现,但未必都贴近学情和课程目标。考虑到人民版从五个方面介绍的新政内容,分别是“整顿银行业”“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使教学素材贴近学情,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了“新政措施”后设问:“根据改革内容说说农场经营者、企业家、工人(农业工人、产业工人)面对以上政策分别是怎样的心情?”教学实践证明,笔者所创设的问题让学生很快“走进历史现场”,学习效果显著。首先,从知识与内容的角度来讲,该问题使学生知道了新政对不同阶级(阶层)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而理解新政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矛盾。其次,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讲,通过“走进历史现场”探究新政对各阶级(阶层)的影响,学生掌握了多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第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讲,该问题较贴近学生的已有认识,大大缩短直至消除了与教科书的距离感,容易获得对历史的生活化体悟。
  为了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从而培养“历史意识”,形成“历史眼光”,教师在开发教学素材时还需要对教科书阅读进行一定的视野拓宽。笔者在以上设计的基础上增补了以下问题:“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危机中选择了颠覆性的变革,尽管颠覆性的变革也可以是一种选择,但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来看,颠覆性的变革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那么,经济危机后其他国家是如何处理危机的?”促使学生从全球视角去观察罗斯福新政的价值,最终明白罗斯福新政只是“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正确理解了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新课程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历史教学不断创新的过程。为此,我们一定要遵循“依据一定的标准”“合理开发资源”“关注学生学情”三原则,合理地开发教学素材,以有效地落实历史新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5E”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1989)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罗杰·贝尔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之所以称为“5E”,是因为它主要由5个环节构成: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而这5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都是E,所以我们简称“5E”教
叶圣陶先生在《求甚解》中申明:“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如果学生只还他个‘不动天君’,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宋代先哲朱熹则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些言论,从反面总结主体兴趣调动的重要性。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主体的原动力主要在于兴趣,其主动性发挥程度取决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大小。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学生
2010年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由浙江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深入研读和探讨这份浸润着命题者智慧和心血的试卷,对改进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推进今后的命题工作,都有莫大的意义。笔者在此就文综卷中政治试题的特点及值得探讨的地方谈一些想法,以抛砖引玉,与广大同仁和命题者讨论。  一、四大特点  2010年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继承了去年浙江文综卷政治部分的命题风格,在分值、题型和难度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继承中有
我们都曾渴望拥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以梦为马,不负诗酒年华,可于浩渺的星空下抬头观望时,又不禁为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而黯然神伤。我们时常用雄鹰作比,畅想着于天际俯冲而下是何种酣畅淋漓,可又发现,其实叽叽喳喳的麻雀同样得到了蓝天的疼爱。也许正是因为太过向往遠方,致使我们忽略了身边平平淡淡的美好。  “如果不能飞到白云上面,那就在白云下面飞吧!就算不能飞得很高很高,也能飞得很远很远。”儿子说,他的好朋友要聪明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应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埋头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等繁重的事务中,很少有教师
艾尔伯特教授针对动物园里一只名叫塔丽的大象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经动物园主管同意后,他扮成游客,在这只大象的象舍外待了整整一天。他发现,这只大象除了吃管理员定时供应的食物外,还会不停地吃游客丢进来的各种东西,并记录如下:  1998年4月26日,母象塔丽共吃了正常食物青草400千克,游客投喂的花生米1706粒、蘋果1030颗、面包1089片、饼干811块、橘子199瓣、香蕉17根、汉堡1个、鞋带1根及
1  杰妮是美国加州小镇的一名中学生,现在,她不能上学了,必须住院,因为她得了一种病。去了几家医院都治不了,于是她来到这所医院,请玛丽医生治疗。玛丽医生是这儿最好的医生,很多病她都能治。  玛丽医生微笑着让杰妮坐下,用聽诊器仔细检查过后,又做了透视,拍着她的肩安慰道:“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杰妮感激地点着头,心里轻松了很多。被推往手术台时,她想起一件事,爸爸一个月后就要过生日了,她答应过爸爸
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如何高效利用错误资源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的理念以及相关策略是破解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面介绍我们对此习题教学理念以及相关策略的研究情况与广大物理同人探讨.   一、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的内涵  “揭示错误本质”即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错误相关因素,接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科学理解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作用?本文从维度与内容、主体与对象、虚与实等几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论述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价值。  一、维度与内容  维度与内容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维度涉及教学目标设计的方式,但它不涉及具体的内容,而
“小家伙,从今年起,这盏宝灯就交给你保管,你要记住,每逢一场雪,你就要来守护这些古树。古树可经不起冻。”老狐狸严肃地说。  “嗯,我一定保护好古树!”小狐狸高兴得跳起来,能拥有一盏宝灯,一定是很了不起的。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想知道这盏灯有怎样的神力。  爷爷还告诉他:“这盏冷焰灯啊,可是银狐家族的传家宝。从灯里散发出来的光,不热也不冷,就像春天暖暖的阳光,能使万物复苏!”  “如果灯里的火焰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