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博弈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kagel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8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件,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美国家乐福踩踏事件、湖南郴州腐败案等。每一个事件都不得不让人思考:人究竟需要什么?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同样的需求,为何人们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行为?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理论似乎不能解释这一切。笔者尝试着通过对大量的实例分析及结合多种理论来论述人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是由于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博弈结果。
  [关键词]需要;私利;社会利益;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9-0123-02
  
  2008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件,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美国家乐福踩踏事件、湖南郴州腐败案等。每一个事件都不得不让人思考:人究竟需要什么?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同样的需求,为何人们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行为?
  
  1 国内外的理论依据
  
  需要促使人产生行为,关于人的需要,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很多的讨论。如《论语•里仁》中讲“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读四书大全说》:“盖凡声色,货利、权势、事功之所欲者,皆谓之欲。”那么人究竟需要什么?除了以上种种答案外,笔者认为人最终需要的是满足,不断的满足。最常见的如对食色、财富和权势等的追求,就是满足,持续的满足。
  需要促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然而,同样的需求,为何人们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行为?马斯洛在重新考察本能理论及需要的层次中指出,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同一需要对不同的人重要性、迫切性不一样,对行为的影响不一样。德国心理学家卢因融合各派理论之长,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同一需要、同一动机为何能引起不同行为?马斯洛的答案是重要性、迫切性不同,卢因的答案是环境不同。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人类最主要的动机是自己的私利;竞争的“看不见的手”自动地把许多私利转变为共同的社会利益。即“每个人都只打算赢得他自己的利益”。那么,人们的实际行为是否唯一地按照自利的方式行事?亚当•斯密的答案:人对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最终将促进社会的利益,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也就是说,同样的需要,各自的私利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然而以上的几种理论都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展开的,没有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在这里,笔者提出利益平衡理论:“人们最终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是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间博弈的结果。和谐社会接受和赞美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行为和社会利益大于自我利益的行为,而制止和摒弃自我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的行为。”也就是说传统的以亚当•斯密理论为代表的行为模式为:
  


  社会利益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一种行为规范,始终都是特定利益关系和私利要求的反映。也就是说私利,即个人利益是道德最直接的根源,是道德的基础和归宿;而社会利益是道德的标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形式。
  
  2 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博弈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一一对应
  
  人们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前,会有一个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博弈,结果无外乎三种:取利、取德或平衡。限于篇幅,这里引用2008年的部分大事件来论证。
  在2008年春的南方雪灾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中,人们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无论是大雪还是地震,都有无数电力职工、警察、民警及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私利吗?显然不是,因为以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谁也没法去想这样做后会得到单位多少奖金或提升。那么是对工作的责任吗?或许有一部分,只有部分。因为没有哪个岗位职责要求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在这和平年代里,没有哪个岗位职责要求人无私奉献生命。这种超出工作责任的表现,这种对受灾群众的爱正是道德的力量,是道德促使他们产生这样的行为。也有相反的行为,如“著名”的“范跑跑”。这种只考虑私利而不顾对社会利益的行为,是不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的,是遭到唾弃的。如果仅用安全需要来解释,那又怎样来解释那些拼死保护学生的英雄们?马斯洛还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可在那危急关头,有谁想到要伟大到牺牲生命、垂名青史,有谁会想到他人生的价值就是要在那关键的一刻来表现。英雄们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安全,他人的安全,他们完全可以悄悄地做“范跑跑”,可他们没有,他们对学生的爱,对他人的责任本能地让他们做出牺牲自己来保护学生的行为,这是道德的力量。取德而产生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双赢的结果,但双赢并不是促使行为产生的原因,而是结果。
  2008年让无数家庭痛心的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也是取私利后的行为。企业本身是利益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行为。但企业同时也是道德主体,在实现利益最大化时必须承担道德责任。从2008年5月17日田文华获知“三鹿婴幼儿奶粉有问题”到9月11日开口承认。笔者认为田文华之所以表现出“捂着盖着”、“拒不承认”的行为,而置消费者利益不顾,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没有社会责任,一心想的还是三鹿的私利。还有之前的苏丹红、瘦肉精、多宝鱼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非食品业的造假、以次充好等行为,可以说取私利后数不胜数。取私利而产生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双输的结果,但双输并不是促使行为产生的原因,而是结果。
  而2007年11月的重庆家乐福发生的踩踏事件。踩踏事件的主角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为的都是一点折扣,一点小利而失控。可见亚当•斯密的理论:“人们的实际行为是按照自利的方式行事”被再次证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利益平衡理论中发生的最多的行为是取私利的行为。大多数的经济行为都是这种行为。
  2008年11月20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对郴州市原市委书记李大伦等做出判决。以李大伦为核心的班组成员在权衡利益时,都惊人地把党和公众的利益抛之脑后,为了私利搞权钱交易。历朝历代取利行为是无法统计的。可历朝历代,同样不乏人民的公仆,他们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当代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祁爱群……当然,大多数的政治行为是利益平衡后的行为,是通过利他而合理地利己的行为。
  
  3 结 论
  
  当前人类面临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人们追求的是和谐社会,道德至上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没有道德基础的利益是为人们所抛弃的。道德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的政府能对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道德有一个新的整理、编制和规范,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的道德形成文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来积极地引导社会道德的发展,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素质的“个人利益”提高到道德的高度来追求,达到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平衡,达到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那将是成功建立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德. 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4.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0-215.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9.
  [4]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等高管受审——审判持续14个小时[N].人民网,2009-01-01.
  [5]洪克非.湖南郴州腐败窝案教训深刻——原市委书记一权独大[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11-21.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付群英(1973—),女,硕士,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组织行为、项目管理;姚建(1978—),男,四川宜宾人,陕西西安长庆油田分公司公共关系处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实施方案,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含单篇出版)、制作HTML网刊、制作多媒体版本、邮件精准推送、微信平台发布等多种渠道对论文进行传播的全过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出版是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趋势,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以提升期刊传播力与影响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可疑肺癌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灵敏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2016年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第十年。在全民阅读风气的推动下,出版业应加强纸质精品出版,同时将新媒体时代下的浅阅读、碎片化、快餐化特点视为一种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针对外商不断进入我国进行建设施工,通过比较中国内地、台湾及国际PMC施工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概况,给外商及台商与内地合作提供一个比较与分析,加强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