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校95%的女生“烦恼多多”的现实,探求现状:羞涩花季,谁能理解?老师、父母的困惑:难道只能等你慢慢长大?“女生的叛逆”、“老师的尴尬”、“家长的无奈”。让事实说话,女生困惑而迷茫,教育略显苍白无力。
关键词:女生;心理问题
研究背景:
我市地处巴山腹地,山高水险,交通闭塞,观念相对落后。2007年9月市内某中学的小红(化名)被确诊为“早孕”,学校要求“自愿”退学,她自觉无脸见人,寻死觅活。“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引发老师的激烈讨论:
观点一:应不怕“家丑”外扬,针对早恋现象是“静中有动”,出现“低龄化、大众化”的特点和“星星之火将要燎原”的趋势,坚决将该女生严惩,杀一儆百,否则学校将是“一盘散沙”。
观点二:保护学校“声誉”还是其次。难道说“罪责”应她独自承担?是什么因素导致她“珠胎暗结”,成为“失足少女”?最根本的原因是没人教会她如何对待感情,如何保护自己!防治“早恋”如同“大禹治水”,既不能企望少降雨,又不能只是“堵”,关键在于未雨绸缪。如洪水已来,只能疏导。“出事”女生心理压力极大,再指名道姓,甚至驱出学校,即便能起到威慑作用,但对当事人而言,比挂牌批斗更厉害,有失人道!
后来问题虽妥善解决,却发人深省:这是“典型个案”还是“冰山一角”? 我校女生心理状况如何?
现实意义:为什么老师对“问题女生”总是“雾里看花”、“爱莫能助”?因为他们对女生一无所知,“谆谆教诲”成为“隔靴搔痒”。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老师应解读青春密码,改进落后教育方式,为仍有“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地区女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从而提高民族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探求现状:
女生困惑:真的不是我的错!
调查问题:对身体发育坦然吗?对性知识的看法?”性“与艾滋病有何关系?相关青春期知识从何而来?家长对性知识问题的回答态度如何?进入中学后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喜欢过某男生吗?何时开始喜欢的?向往异性交往的意向与原因?有异性朋友的情况怎样?对异性交往方式的看法如何?男女生最恰当的交往方式是什么?怎样保证不受伤害?早恋怎么界定?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早恋美好吗?早恋有助于学习吗?对女性的自尊、自爱与女性的贞操问题的看法?与家长、老师关系融洽吗?心中的秘密、困惑是否愿意与父母交谈?师长的教育方式如何?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怎样?
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开放步伐的加快,女孩青春期明显提前。如:初潮时间由原来的15岁提前到12岁左右,对异性产生“喜欢情愫”由中学阶段提前到小学高年级阶段。
然而,此时她们最缺乏科学引导,半数以上的女生喜欢与同龄人交流,却往往是“瞎子牵瞎子”,因此难免出现心理障碍:有的因月经不规则,又怯看医生,经常心情烦躁、情绪不稳;有的对身体发育,尤其是胸部,感到很不自然,常被男生戏称的 “珠穆琅玛”、“青藏高原”或“平板车场”、“太平公主”气得眼泪汪汪、脸红筋涨;有的想了解性知识却又讳莫如深、羞于启齿,悄悄看书,又怕被人认为思想不纯,在看“黄色书籍”,转弯抹角问父母,不仅得不到理解,反被斥为“想要越轨”。
青春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人性自然、真实的展现。当女生不由自主的意识到性别差异,对异性产生朦胧好感,常会情不自禁去喜欢某个男生,向往心中的“白马王子”。但这种感情极不稳定,想追求的“目标”总是喜欢“变化”,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高二的一女生写道:“早恋是早点‘练习’,是一种美好体验,是不参任何杂质的感情,是青春少年在初谙人世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开始,是一种心灵寄托,让人永久怀念。”读来令人心一颤。不过不必担忧,35%的女生认为正在谈恋爱时感觉并不美好,美好的感觉只在谈之前或失去后才能体会得到,所以老师、家长大可不必“闻恋色变”而大动干戈。
性道德方面,较多女生有初步的了解,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存在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对异性交往的方式,对亲密行为的认识,对女性自尊、自爱、贞操的理解等,有些模糊不清甚至混淆是非,需要教师进行认识上的澄清和行为上的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55%的女生不懂得与男生交往的正确方式,也不知怎样保护自己,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避免多接触”的落后保守状态。极少数早年经历和性格基础存在缺陷的女生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任何劝告,成为“风云人物”,性格扭曲变态,她们好奇模仿、放纵失控、自暴自弃……
女生与老师、家长思想上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她们的委屈太多太多,那么老师、家长感觉又如何?
老师、父母的困惑:难道只能等你慢慢长大?
95%的山区中学女生感觉学习不如男生轻松,烦恼多多,自认为在青春期“隐私”方面与家长、老师“无法对话”。加上“男尊女卑”的潜移默化,本身又处于“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敏感岁月,不少女生迷茫、忧郁,缺乏青春活力,丧失学习兴趣,或敏感幼稚、或想入非非、或多愁善感、或自卑自怜、或变态乖张。
老师的尴尬 :
女生上中学后成绩普遍下降,皎皎者甚少,与小学时成绩遥遥领先形成反差。老师总结:女生智力没问题,思想有毛病。有的太小气,情绪低沉,缺乏活力,动不动就哭天抹地,泪流满面;有的太张扬,成为“潮流人物”,如初二的小星:爱慕虚荣,奇装异服,以暴露“性感”为美。找她谈心,她叫嚷着“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现在的学生难管,女生更难管,二流学校的女生尤其难管”,没几个低眉顺眼地听批评教育的。有女生振振有词提出抗议:“老师整天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林黛玉进贾府》、讲《罗密欧与朱丽叶》、…,把爱情渲染得多么纯洁!多么可贵!她们能恋个‘惊天动地’,成为‘千古绝唱’,我们为什么不能!要么老师以后就封嘴!”老师对女生的叛逆无可奈何。
父母的无奈:
“女儿歇斯底里地叫:‘我讨厌你的法西斯做法,厌倦这种没有人格的生活,你再逼我,我就弃学、离家出走’。“恋爱”索性从‘地下活动’转入‘地上运动’,成绩一塌糊涂、安全毫无保障,由‘乖乖女’变为‘小炸弹’。在‘诡计多端’的女儿面前,该怎么办?”家长一筹莫展。
家长、老师普遍认为“青春期的性教育”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普遍的束手无策并不仅在于难于启齿,更糟糕的是在张口后发现,“知识”既不系统又不完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不少女生早从非正规渠道得到一知半解,“偷师学艺并自学成才”,有的还暗中“嘗试”着!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
…… …… ……
展现在面前的是心酸的泪水、可悲的愚昧、令人震惊的现实、空洞的青春期教育,女生本应绚烂多彩的日子充满困惑、迷茫。
(2008年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金课题)
关键词:女生;心理问题
研究背景:
我市地处巴山腹地,山高水险,交通闭塞,观念相对落后。2007年9月市内某中学的小红(化名)被确诊为“早孕”,学校要求“自愿”退学,她自觉无脸见人,寻死觅活。“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引发老师的激烈讨论:
观点一:应不怕“家丑”外扬,针对早恋现象是“静中有动”,出现“低龄化、大众化”的特点和“星星之火将要燎原”的趋势,坚决将该女生严惩,杀一儆百,否则学校将是“一盘散沙”。
观点二:保护学校“声誉”还是其次。难道说“罪责”应她独自承担?是什么因素导致她“珠胎暗结”,成为“失足少女”?最根本的原因是没人教会她如何对待感情,如何保护自己!防治“早恋”如同“大禹治水”,既不能企望少降雨,又不能只是“堵”,关键在于未雨绸缪。如洪水已来,只能疏导。“出事”女生心理压力极大,再指名道姓,甚至驱出学校,即便能起到威慑作用,但对当事人而言,比挂牌批斗更厉害,有失人道!
后来问题虽妥善解决,却发人深省:这是“典型个案”还是“冰山一角”? 我校女生心理状况如何?
现实意义:为什么老师对“问题女生”总是“雾里看花”、“爱莫能助”?因为他们对女生一无所知,“谆谆教诲”成为“隔靴搔痒”。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老师应解读青春密码,改进落后教育方式,为仍有“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地区女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从而提高民族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探求现状:
女生困惑:真的不是我的错!
调查问题:对身体发育坦然吗?对性知识的看法?”性“与艾滋病有何关系?相关青春期知识从何而来?家长对性知识问题的回答态度如何?进入中学后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喜欢过某男生吗?何时开始喜欢的?向往异性交往的意向与原因?有异性朋友的情况怎样?对异性交往方式的看法如何?男女生最恰当的交往方式是什么?怎样保证不受伤害?早恋怎么界定?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早恋美好吗?早恋有助于学习吗?对女性的自尊、自爱与女性的贞操问题的看法?与家长、老师关系融洽吗?心中的秘密、困惑是否愿意与父母交谈?师长的教育方式如何?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态度怎样?
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开放步伐的加快,女孩青春期明显提前。如:初潮时间由原来的15岁提前到12岁左右,对异性产生“喜欢情愫”由中学阶段提前到小学高年级阶段。
然而,此时她们最缺乏科学引导,半数以上的女生喜欢与同龄人交流,却往往是“瞎子牵瞎子”,因此难免出现心理障碍:有的因月经不规则,又怯看医生,经常心情烦躁、情绪不稳;有的对身体发育,尤其是胸部,感到很不自然,常被男生戏称的 “珠穆琅玛”、“青藏高原”或“平板车场”、“太平公主”气得眼泪汪汪、脸红筋涨;有的想了解性知识却又讳莫如深、羞于启齿,悄悄看书,又怕被人认为思想不纯,在看“黄色书籍”,转弯抹角问父母,不仅得不到理解,反被斥为“想要越轨”。
青春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人性自然、真实的展现。当女生不由自主的意识到性别差异,对异性产生朦胧好感,常会情不自禁去喜欢某个男生,向往心中的“白马王子”。但这种感情极不稳定,想追求的“目标”总是喜欢“变化”,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高二的一女生写道:“早恋是早点‘练习’,是一种美好体验,是不参任何杂质的感情,是青春少年在初谙人世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开始,是一种心灵寄托,让人永久怀念。”读来令人心一颤。不过不必担忧,35%的女生认为正在谈恋爱时感觉并不美好,美好的感觉只在谈之前或失去后才能体会得到,所以老师、家长大可不必“闻恋色变”而大动干戈。
性道德方面,较多女生有初步的了解,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存在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对异性交往的方式,对亲密行为的认识,对女性自尊、自爱、贞操的理解等,有些模糊不清甚至混淆是非,需要教师进行认识上的澄清和行为上的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55%的女生不懂得与男生交往的正确方式,也不知怎样保护自己,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避免多接触”的落后保守状态。极少数早年经历和性格基础存在缺陷的女生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任何劝告,成为“风云人物”,性格扭曲变态,她们好奇模仿、放纵失控、自暴自弃……
女生与老师、家长思想上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她们的委屈太多太多,那么老师、家长感觉又如何?
老师、父母的困惑:难道只能等你慢慢长大?
95%的山区中学女生感觉学习不如男生轻松,烦恼多多,自认为在青春期“隐私”方面与家长、老师“无法对话”。加上“男尊女卑”的潜移默化,本身又处于“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敏感岁月,不少女生迷茫、忧郁,缺乏青春活力,丧失学习兴趣,或敏感幼稚、或想入非非、或多愁善感、或自卑自怜、或变态乖张。
老师的尴尬 :
女生上中学后成绩普遍下降,皎皎者甚少,与小学时成绩遥遥领先形成反差。老师总结:女生智力没问题,思想有毛病。有的太小气,情绪低沉,缺乏活力,动不动就哭天抹地,泪流满面;有的太张扬,成为“潮流人物”,如初二的小星:爱慕虚荣,奇装异服,以暴露“性感”为美。找她谈心,她叫嚷着“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现在的学生难管,女生更难管,二流学校的女生尤其难管”,没几个低眉顺眼地听批评教育的。有女生振振有词提出抗议:“老师整天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林黛玉进贾府》、讲《罗密欧与朱丽叶》、…,把爱情渲染得多么纯洁!多么可贵!她们能恋个‘惊天动地’,成为‘千古绝唱’,我们为什么不能!要么老师以后就封嘴!”老师对女生的叛逆无可奈何。
父母的无奈:
“女儿歇斯底里地叫:‘我讨厌你的法西斯做法,厌倦这种没有人格的生活,你再逼我,我就弃学、离家出走’。“恋爱”索性从‘地下活动’转入‘地上运动’,成绩一塌糊涂、安全毫无保障,由‘乖乖女’变为‘小炸弹’。在‘诡计多端’的女儿面前,该怎么办?”家长一筹莫展。
家长、老师普遍认为“青春期的性教育”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普遍的束手无策并不仅在于难于启齿,更糟糕的是在张口后发现,“知识”既不系统又不完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不少女生早从非正规渠道得到一知半解,“偷师学艺并自学成才”,有的还暗中“嘗试”着!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
…… …… ……
展现在面前的是心酸的泪水、可悲的愚昧、令人震惊的现实、空洞的青春期教育,女生本应绚烂多彩的日子充满困惑、迷茫。
(2008年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金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