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色的阳光透过密实的树叶,在洁白的茧上洒满了星星点点的光圈,显得温暖。
  茧里的蝴蝶正破壳欲出,人群逐渐聚拢,我也探头探脑地想看蝴蝶破茧,白色丝线里是怎样的生命呢?人们揣测着,如同等待新生儿到来一般忐忑。茧在搖晃,“要出来啦!”有人轻声唤道。蝴蝶似乎知道了人们的心思,瞧,洁白的茧出现一个小黑点,哦,蝴蝶已经把茧撕开了一个小口子啦。
  一些心急的人,拾起木棍,想撑开缺口,好让蝴蝶快点儿飞出茧壳。“不要,”身旁有人拦住他,“这是生命的蜕变,每只蝴蝶都得经历。”
  “这是生命的蜕变”,这句话如同钟声在我的耳边回响,又像一记重锤砸在我的心上。
  我细细端详着这只茧,试图想象它以前的样子。那时的它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毛毛虫,应该有着肥硕的躯体,灰黄色,也可能是深绿色吧,表皮布满毛刺,丑陋、渺小,还有些令人作呕。后来,它吐出丝线将自己包裹起来,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直到密不透风。
  茧晃动得更厉害了,我开始有些担心,毕竟蜕皮会产生巨大的痛楚——有时像冰川一样寒冷,有时像火山般炽热,而它要经历很多次,如同千锤百炼的石灰,又像要在烈火中涅 的凤凰。不吃不喝也许还能忍受,但痛苦却会令毛虫们败在成功的路上。
  我想起自己,不也是万千正在“结茧”的“毛虫”中的一员吗?那些“美丽”的诱惑:肤浅的小说、光鲜的流量明星、花花绿绿的游戏……就像海妖的歌声萦绕不绝。我只有吐出“丝线”,用阅读、公式定理、音乐与它们隔开,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甜蜜与苦涩经常交织着涌进我的心中,就像在冰与火中淬炼的那个生命。
  我有些明白毛虫的坚持了,它蛰伏在“壳”中,一点儿一点儿为自己的翅膀上色,当撕破茧,阳光透进来时,曾经的毛虫迎来生命的蜕变,它把黏糊糊的自己抛在脑后,向着高远而湛蓝的天空飞翔、游历……
  一根触角从缺口里伸出,又是一根……缺口被撑得越来越大。终于,蝴蝶从壳里飞出,轻盈的身体上有一双醒目的翅膀。
  那是一只七彩斑斓的凤蝶,翅膀中跳跃着火焰般的红色,它代表梦想。围观的人们连忙拿出手机,为这只蝴蝶拍照。蝴蝶扇动翅膀,乘风飞去。我在心中祈祷,愿你,能碰到天空;愿我,能抵达梦想。
  (指导教师:况宗丽)
其他文献
我走到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他。我笑,他也笑;我朝他耸耸肩,他也朝我耸耸肩。他個子不高,瘦瘦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像个文质彬彬的小书生。这个人就叫张煦诚,是个活泼开朗但又十分爱动的男孩。  课间的他,在走廊里不是跳绳踢毽,就是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到了体育课,操场更成了他活动的天下,不论是打篮球、踢足球,都是得心应手呦!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冬锻跳长绳比赛。经过三周的训练,他为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自私是儿童情感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今天,倾向自我甚至自私的孩子多起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只想自己不顾他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对“重要他人”的情感输出。情感因无须输出再造乏力,则会更加贫乏,心中的“他人”几乎成了空白,其情感世界逐渐呈现出封闭、向内、唯我的特点,也因此几乎中断了与外界的情感交流。当一个孩子“感情流”的“流量”偏低,这样的模式持续累加至成年,则有蜕变成“精致利己主义者
我的家乡伊通满族自治县,可谓是省市的后花园,这里美丽富饶,是个美丽的地方。  家乡里有许多人文景观,七星山、南山、二龙湖等,都是风景胜地,而伊通河则恰恰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家乡的象征。  清晨,碧绿的草地,晶莹的露珠,显出美丽的光彩。河面上升腾起了一层白雾,亦真亦幻,像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太阳升起来了,雾气也逐渐消散。伊通河此刻好静啊!像一条明亮的带子缓缓流淌;伊通河好清啊
近日,因为我的诗集《故乡的歌》即将出版了,围绕诗歌和文学写作的话题,与已是知名作家的老友刘嘉陵兄,做了几次比较深入、也饶有兴味的交流。本是通过手机短信交流的,却因为彼此要说的话太多,“短信”也就越来越长,几乎变成“长信”了。即便如此,还是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又提笔写下这篇短文。  回想三十多年前,读研究生时同住一间宿舍,朝夕切磋,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时光。那时候,正值青春岁月,整日里如饥似渴地探求新
放学了,学校门口推着三轮车卖冰糖葫芦的老爷爷又来了。  看,在夕阳映照下,那车上的冰糖葫芦亮光闪闪。远看,像小姑娘的冲天辫;近看,像一串串红通通的手链。赶紧跑过去买下一串,咬上一口——嚯,那山楂的酸甜味道在糖衣的“陪伴”下更加美味了。  這冰糖葫芦虽然不大,但制作它,却要经过好多环节才可以让我们吃进嘴里呢!在吃糖葫芦的时候,老爷爷就会给我们一一讲解。首先,要挑选优质的山楂果,抠除果核,然后再裹上熬
我的讲述中有多少沉默啊,那些难以言喻的沉默,大山一样的沉默,大海一样的沉默,驳杂的,广阔的,幽深的,静谧的,悄无声息的那些沉默,我笨拙的讲述难以开掘和抵达的那些沉默……有时候我甚至想:沉默的那些也许才是我最想讲述也最该讲述的。可是,恰恰也是我最无力讲述的。  有几个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作品,《一个下午的延伸》、《最慢的是活着》、《拆楼记》等,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于是,常常被同为写作者的朋友问这样的问
瞧!烈日当空,菜园里的那位老太太却依旧手握锄头,“哼哧哼哧”地锄草,虽然满脸的皱纹,却丝毫没有老人应有的疲乏,她就是我的外婆。  那年暑假,外婆火急火燎地从杭州工地来到我家,第二天便急匆匆地叫着妈妈开车去了乡下。我一副游玩心态,跟着到了乡下,外婆刚下车,家门都没进,就头也不回地对我们说:“你们先进屋,我先去看看秧苗。”不一会儿,外婆从田里回来,冲到屋里,从小房间内把农具一一拿出来。随即换上一身旧衣
家风,是一个家的泉眼,泉眼若干涸,河便会石烂水枯。  我家的家风是“莫”,此“莫”指莫占便宜,此“风”虽并不是什么宏大话题,却让许多人难以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那些看似小却容易的事,往往是人们最难坚持的。  家風贵在传承,它可以不写在纸上,但必须写在代代人的心上。在我年幼时,尚不明理,无意间,占过些小便宜,妈妈总会及时制止,并讲起她小时候的故事:尤记得,那时天色渐暗,放学回家的路衬
你我分离的那一天,我独自一人呆呆地站在阳台上,抬头望,天朗朗,云朵朵,可穿过发丝的风啊,为什么那般冷入骨髓。  看,云妹妹追赶着风姐姐。风姐姐跑得太快,云妹妹跟丢了。云妹妹一路追去,边追边问:“风姐姐去哪儿了?”花儿姑娘说:“她往东边去了。”云妹妹朝东边赶去,碰到了草儿妹妹。草儿妹妹说:“她往森林那边去了。”云妹妹又朝森林深处奔去,碰到大树爷爷。大树爷爷说:“她往湖边去了。”云妹妹向湖边撵去,碰到
鹭  轻轻扇动双翅  独自从后山飞来  留下一道弧线  远去  甜美 宁静  它悄悄地来  又静静地去  如诗 如梦  朋友外出摄影,拍到一只白鹭,很美,美得让人难以承受。于是配了诗,向我炫耀。我看了哈哈一笑说:“古诗中可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你这才是一只白鹭。”朋友说:“现在去哪里找一行白鹭啊?”我说:“灵川就有啊,现在灵川三街百丈山下正在上演‘白鸟汇’呢……”  儿时就听说过“白鸟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