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咚咚咚……”听到敲门声,闫老师打开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一个家长站在门口,身上全是雪花。闫老师认识这个家长,她姓张,和丈夫开着一家小卖部。
“闫老师,我来接孩子了,这么晚……”
原来,这天张女士的丈夫去外地进货了,她给某小区送完货,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她这才匆匆忙忙来幼儿园接孩子。
一路上,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尽情飞舞,张女士缩着脖子,双手藏在袖筒里。她很冷,但她更担心两个孩子:幼儿园规定下午五点接孩子,这会儿都七点多了,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门口冻坏了?
走到幼儿园楼下面时,张女士没看见孩子,楼道里黑咕隆咚的。她抬头看三楼,其中有一间教室亮着灯。温暖的灯光,让张女士心里踏实了一些。她想:莫非孩子还在教室里?
黑暗中摸索着爬到三楼,经过亮着灯的教室窗户时,张女士看见两个孩子坐在火炉旁,他们身边坐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孩子的老师闫小红。看到这情景,张女士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了。
“没关系,孩子饿了,赶紧回家给孩子做饭吃吧。”闫老师安慰张女士说。
打发走孩子,闫老师仔细检查了窗户,这才锁上门离开了教室。
“只因为爱这个职业”
1994年,初三刚毕业的闫小红听别人说当一年代课教师,然后进修一年,回来后就可以转正。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父母没让她上高中,而是在当地一所小学当了代课教师。
但是,闫小红老师当了一年的代课教师后,才知道不能转正。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和家人再三商量后,家在兰州阿干镇的闫小红老师,决定去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上学了。她上了两年学,学的是幼师专业。
本来,她以为学校毕业后可以到小学或者公办幼儿园当老师,然而,1998年从学校毕业后,年轻的闫老师只能选择一家民办幼儿园。
“在那家民办幼儿园,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元,一年后涨到了400元。”闫小红老师回忆当时的待遇情况时说。这400元,闫老师几乎全用在租房和吃饭上,如果要添买一件衣服,她总要掂量了再掂量。
即使这样,她在这所幼儿园还是上了5年班。2003年,她辞掉幼儿园的工作,来到一家火锅店。“一个同学在火锅店当服务员,她说缺一个收银员,叫我过去,待遇比幼儿园的好多了。”闫老师说。
但离开是暂时的,有一种东西已经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在火锅店我只干了10天就辞职了。”闫老师笑着说。
和之前的幼儿园比起来。火锅店里总是吵吵闹闹的。每天面对熙熙攘攘的顾客和繁琐的收账时,闫老师对这份工作的反感与日俱增。一有空,她就想起教室,想起那些孩子,想起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唱歌、玩游戏的情景……
熬到第10天的时候,闫老师看到一个招聘广告,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学前班和大班的老师。招聘启事里说,需要一个“经典诵读”老师,给孩子上《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之类的课。
“我特别喜欢《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书,当时看到这则招聘启事时,我都能想到给孩子教书的情形。”闫老师说。
她又一次辞职了。
但这次辞职和上次不同。上次是因为工资太低、想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而这次,她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或许是因为上了两年的幼师班,当了5年老师,我才对幼儿教育那么喜欢。”闫老师微笑着说。
这个幼儿园位于兰州雁滩,条件很一般,闫老师上班第一年,每个月才领350元。但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下来。
截至2011年,闫老师在这个幼儿园已经工作8年了。8年来,她的工资从最初的350元涨到500元,后来是600元,现在是800元。“工资确实不高,但从中我得到的快乐,那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闫老师说。
“要紧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
闫老师一直带的是大班和学前班。在她班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学生。上课时,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闫老师讲课;下课后,他总会很踏实地跑到闫老师跟前,让闫老师给他买零食吃。
他是闫老师自己的孩子。
闫老师的丈夫在一个加热站烧锅炉,冬天通暖气的时候工资高些,一个月700元,其他时间一个月才300元。虽然闫老师的公公婆婆一个月收一些房租补贴家用,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当初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里人说送到其他幼儿园,我坚决要求自己带孩子。”这是因为,“自己带孩子,不但省了一大笔钱,而且心里踏实”。
在幼儿园,闫老师和儿子是师生关系。但在她眼里,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在课堂上都是她的学生。“平时照管的孩子很多,一般情况下有三十多个,要照顾好这么多孩子,我哪还有精力给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呢?”
闫老师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是一样的,散学后由她公公接。并不是闫老师不想和孩子一起回家,而是有些家长确实忙,不能按时按点接孩子,闫老师要在教室里等家长。
在她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有公公接,可以安全回家。所以,不管多晚,她都要等到其他孩子被家长接走才安心离开。
“有时候太晚了,我就给家长打电话,把学生带回我家。”闫老师笑着说,她让学生在他们家吃饭,吃完饭了和她儿子一起玩。
“我多等一会儿,这没关系,谁没有忙的时候呢?”闫老师所在的这个幼儿园,收费很低,主要面向的是城市务工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孩子的家长有卖菜的,有做家具的,有跑车的……“他们的工作在时间上没有规律性,接送孩子也就不规律。”闫老师特别理解这部分家长的情况。
对此,家长也都很感激闫老师。“她是一个好老师,带了我姑娘两年,不但把娃娃教得很好,有时候接孩子我去晚了,人家也不说啥,还一个劲儿地笑着说没事没事。”一个孩子家长这样说闫老师。
但也有些家长不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把一颗小豆豆塞到了耳朵里,当时他没有告诉闫老师。晚上九点多了,闫老师接到家长的电话。家长说了情况,闫老师十分紧张,着急地说:“我马上过去,送孩子去医院!”
那一刻,闫老师只觉得自己失职了。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医来,交给她,她没有照看好孩子,以后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心里还会踏实吗?
从医院出来后,闫老师长吁了一口气,心里释然了。家长看到闫老师的举动,特别愧疚。他们打电话给闫老师,目的是让闫老师付医药费。闫老师不但付了全部费用,而且还那么关心他们的孩子,家长怎能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呢?
“钱没那么要紧,要紧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闫老师说。
“不能耽搁了孩子”
据闫老师介绍,她目前上班的这所幼儿园光园长已经换了三个了,更不用说幼儿教师的流动了。但是,园长换了,其他老师辞职了,闫老师留下来了。对此,她有自己的想法:“我辞职了去干啥?商场的售货员,他们收入确实比我高,但我就喜欢当老师!”
十多年的幼教经历,让闫老师对幼儿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园就是给学生教知识的,用孩子会不会背唐诗、算算术,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幼儿园最主要的是保证孩子的安全,然后教给学生其他的东西。”
在闫老师眼中,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家长能把孩子交给我,那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学前教育对孩子来说,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理解,每当闫老师走进幼儿园、走到孩子们中间时,她才充满了爱心和责任感,用微笑去面对那一个个成长中的孩子。
待遇低,但闫老师说:“现在专业幼儿教师少了,我知道自己很渺小,但多一个专业幼儿教师,总比少一个要好”。在闫老师看来,耽搁了教师的工资没关系,以后可以挣回来,“若要是耽搁了孩子,就有罪恶感了,那可是关乎他们一辈子的事情。”
这就是新时代教育战线上最可爱的人。
编辑:董向东
“闫老师,我来接孩子了,这么晚……”
原来,这天张女士的丈夫去外地进货了,她给某小区送完货,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她这才匆匆忙忙来幼儿园接孩子。
一路上,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尽情飞舞,张女士缩着脖子,双手藏在袖筒里。她很冷,但她更担心两个孩子:幼儿园规定下午五点接孩子,这会儿都七点多了,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门口冻坏了?
走到幼儿园楼下面时,张女士没看见孩子,楼道里黑咕隆咚的。她抬头看三楼,其中有一间教室亮着灯。温暖的灯光,让张女士心里踏实了一些。她想:莫非孩子还在教室里?
黑暗中摸索着爬到三楼,经过亮着灯的教室窗户时,张女士看见两个孩子坐在火炉旁,他们身边坐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孩子的老师闫小红。看到这情景,张女士泪水扑簌簌地流下来了。
“没关系,孩子饿了,赶紧回家给孩子做饭吃吧。”闫老师安慰张女士说。
打发走孩子,闫老师仔细检查了窗户,这才锁上门离开了教室。
“只因为爱这个职业”
1994年,初三刚毕业的闫小红听别人说当一年代课教师,然后进修一年,回来后就可以转正。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父母没让她上高中,而是在当地一所小学当了代课教师。
但是,闫小红老师当了一年的代课教师后,才知道不能转正。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和家人再三商量后,家在兰州阿干镇的闫小红老师,决定去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上学了。她上了两年学,学的是幼师专业。
本来,她以为学校毕业后可以到小学或者公办幼儿园当老师,然而,1998年从学校毕业后,年轻的闫老师只能选择一家民办幼儿园。
“在那家民办幼儿园,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00元,一年后涨到了400元。”闫小红老师回忆当时的待遇情况时说。这400元,闫老师几乎全用在租房和吃饭上,如果要添买一件衣服,她总要掂量了再掂量。
即使这样,她在这所幼儿园还是上了5年班。2003年,她辞掉幼儿园的工作,来到一家火锅店。“一个同学在火锅店当服务员,她说缺一个收银员,叫我过去,待遇比幼儿园的好多了。”闫老师说。
但离开是暂时的,有一种东西已经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在火锅店我只干了10天就辞职了。”闫老师笑着说。
和之前的幼儿园比起来。火锅店里总是吵吵闹闹的。每天面对熙熙攘攘的顾客和繁琐的收账时,闫老师对这份工作的反感与日俱增。一有空,她就想起教室,想起那些孩子,想起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唱歌、玩游戏的情景……
熬到第10天的时候,闫老师看到一个招聘广告,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学前班和大班的老师。招聘启事里说,需要一个“经典诵读”老师,给孩子上《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之类的课。
“我特别喜欢《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书,当时看到这则招聘启事时,我都能想到给孩子教书的情形。”闫老师说。
她又一次辞职了。
但这次辞职和上次不同。上次是因为工资太低、想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而这次,她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或许是因为上了两年的幼师班,当了5年老师,我才对幼儿教育那么喜欢。”闫老师微笑着说。
这个幼儿园位于兰州雁滩,条件很一般,闫老师上班第一年,每个月才领350元。但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下来。
截至2011年,闫老师在这个幼儿园已经工作8年了。8年来,她的工资从最初的350元涨到500元,后来是600元,现在是800元。“工资确实不高,但从中我得到的快乐,那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闫老师说。
“要紧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
闫老师一直带的是大班和学前班。在她班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学生。上课时,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闫老师讲课;下课后,他总会很踏实地跑到闫老师跟前,让闫老师给他买零食吃。
他是闫老师自己的孩子。
闫老师的丈夫在一个加热站烧锅炉,冬天通暖气的时候工资高些,一个月700元,其他时间一个月才300元。虽然闫老师的公公婆婆一个月收一些房租补贴家用,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当初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里人说送到其他幼儿园,我坚决要求自己带孩子。”这是因为,“自己带孩子,不但省了一大笔钱,而且心里踏实”。
在幼儿园,闫老师和儿子是师生关系。但在她眼里,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在课堂上都是她的学生。“平时照管的孩子很多,一般情况下有三十多个,要照顾好这么多孩子,我哪还有精力给自己的孩子‘特殊照顾’呢?”
闫老师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是一样的,散学后由她公公接。并不是闫老师不想和孩子一起回家,而是有些家长确实忙,不能按时按点接孩子,闫老师要在教室里等家长。
在她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有公公接,可以安全回家。所以,不管多晚,她都要等到其他孩子被家长接走才安心离开。
“有时候太晚了,我就给家长打电话,把学生带回我家。”闫老师笑着说,她让学生在他们家吃饭,吃完饭了和她儿子一起玩。
“我多等一会儿,这没关系,谁没有忙的时候呢?”闫老师所在的这个幼儿园,收费很低,主要面向的是城市务工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孩子的家长有卖菜的,有做家具的,有跑车的……“他们的工作在时间上没有规律性,接送孩子也就不规律。”闫老师特别理解这部分家长的情况。
对此,家长也都很感激闫老师。“她是一个好老师,带了我姑娘两年,不但把娃娃教得很好,有时候接孩子我去晚了,人家也不说啥,还一个劲儿地笑着说没事没事。”一个孩子家长这样说闫老师。
但也有些家长不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把一颗小豆豆塞到了耳朵里,当时他没有告诉闫老师。晚上九点多了,闫老师接到家长的电话。家长说了情况,闫老师十分紧张,着急地说:“我马上过去,送孩子去医院!”
那一刻,闫老师只觉得自己失职了。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医来,交给她,她没有照看好孩子,以后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心里还会踏实吗?
从医院出来后,闫老师长吁了一口气,心里释然了。家长看到闫老师的举动,特别愧疚。他们打电话给闫老师,目的是让闫老师付医药费。闫老师不但付了全部费用,而且还那么关心他们的孩子,家长怎能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呢?
“钱没那么要紧,要紧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闫老师说。
“不能耽搁了孩子”
据闫老师介绍,她目前上班的这所幼儿园光园长已经换了三个了,更不用说幼儿教师的流动了。但是,园长换了,其他老师辞职了,闫老师留下来了。对此,她有自己的想法:“我辞职了去干啥?商场的售货员,他们收入确实比我高,但我就喜欢当老师!”
十多年的幼教经历,让闫老师对幼儿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园就是给学生教知识的,用孩子会不会背唐诗、算算术,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幼儿园最主要的是保证孩子的安全,然后教给学生其他的东西。”
在闫老师眼中,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家长能把孩子交给我,那是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学前教育对孩子来说,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理解,每当闫老师走进幼儿园、走到孩子们中间时,她才充满了爱心和责任感,用微笑去面对那一个个成长中的孩子。
待遇低,但闫老师说:“现在专业幼儿教师少了,我知道自己很渺小,但多一个专业幼儿教师,总比少一个要好”。在闫老师看来,耽搁了教师的工资没关系,以后可以挣回来,“若要是耽搁了孩子,就有罪恶感了,那可是关乎他们一辈子的事情。”
这就是新时代教育战线上最可爱的人。
编辑:董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