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身应用化学抗癌药物,特别是氨甲喋呤治疗银屑病的成功,导致研究一种局部外用这些药物或其类似药物也有效的方法。这是设想在皮肤中有一种可被局部用药所阻止的病理生理路径。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增生就是一种这样的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细胞周期加快,并有多数核丝分裂。患银屑病时,除关节变化外,并不伴有全身性生化的或临床的异常,因此,当全身给药如氨甲喋呤而有效时,有理由相信其系直接作用于皮肤。在氨甲喋?`治疗的患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身应用化学抗癌药物,特别是氨甲喋呤治疗银屑病的成功,导致研究一种局部外用这些药物或其类似药物也有效的方法。这是设想在皮肤中有一种可被局部用药所阻止的病理生理路径。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增生就是一种这样的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细胞周期加快,并有多数核丝分裂。患银屑病时,除关节变化外,并不伴有全身性生化的或临床的异常,因此,当全身给药如氨甲喋呤而有效时,有理由相信其系直接作用于皮肤。在氨甲喋?`治疗的患者,与其本人不受累的皮肤相比,氨甲喋呤系选择性抑制银屑病表皮中DNA的合成。
其他文献
荧光显微镜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范畴,但是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作为皮肤活检常规方法的辅助手段。同样,虽然细胞学检查几乎常规应用于一些医疗专业科室,但并不常规应用于皮科检查。最近,Tring等(1976)描述了一种既方便,作用又迅速的荧光染色剂――二眯二苯胺二盐酸盐(Diamidillodiphenylamine dihydrochloride),这种化合物是一种有时加入合成培养基以抑制百日咳杆菌污染物
作者应用小鼠足垫模型研究了阿的平、氯喹和伯氨喳对麻风分枝杆菌繁殖的影响.三种抗疟药物分别混和于饲料中,每只小鼠每日口服饲料5克.药物剂量;阿的平为每公斤体重10毫克和100毫克,氯喹和伯氨喹每公斤体重分别为15毫克和0.25毫克.小鼠治疗到对照组动物出现菌繁殖的平顶期为止.
本病又称组织细胞病(Histiocytose X)。这种外阴和肛周嗜酸性肉芽肿,可具有不属于由Hand-Schuller-Christian病、Letterer-Siwe病和骨嗜酸性肉芽肿组成的三联症范畴内的内脏或皮肤损害。作者报告一例并复习了以往报告中的44例。
虽然在人麻风中首先累及皮肤和神经,但麻风杆菌几乎可在人体的每一系统尤其是网状内皮系统被检出.由于内脏比皮肤有较高的温度,它对评定麻风杆菌的生活力和组织损害程度比皮肤具更大的重要性.
本文是为了指导要用免疫荧光来帮助诊断某些皮肤病的医生而作的,免疫荧光对常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辅助。免疫学的结果对于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疤痕性类天疱疮和疱疹样皮炎这些病是有特异性的,在慢性盘状红斑性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是有高度重要性的。某些血管性的皮肤病,扁平苔癣和各种类型的卟啉症的皮肤表现的免疫荧光的检查产生了特殊的意义。
左旋咪唑能增强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其作用机理不明。本文报告以双盲法探讨该药与砜类药合用对瘤型或界线类麻风的疗效。患者除每天服氨苯砜25毫克或每2月肌内注射延效氨苯砜450毫克一次外,每2周加服1片左旋咪唑(150毫克/片)或安慰剂。每月对临床损害及麻风反应情况作一次判断。
作者对25名活动性、15名非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名血清阳性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以26名健康人作对照,以自然花瓣形成和补体结合花瓣形成试验作为指标,观察其加胸腺素(从小牛胸腺制备)、不加胸腺素以及加脾注射液F5,对花瓣形成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动性与非活动性SL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活动性SLE患者自然花瓣形成率明显下降(P<0.01),其补体结合花瓣形成率下降也较明显(P<0.
对过敏性反应(Anaphylaxis)的适当治疗有赖于下列几个因素。(1)对反应的及时认识,(2)反应发生的临床情况,(3)反应的基本机理,(4)能影响反应的各种药物。本文的目的就是讨论上述每个特征。过敏性反应一词原来是用以叙述在动物身上注射某些物质后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反应。这一名词也用于描写对任何一个受过相应地免疫的人给予一种抗原后因药理学活性物质中介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症状。故在这个意义上,
硬肿病是一罕见疾病.此病经过良性,通常经过6月~2年自然缓解,但也有个别持续数十年的.作者报告一例成人硬肿病,并复习既往报告的225例.
选择39名临床显示有耐砜类药的门诊治疗病例。他们虽经相当长期的氨苯砜治疗但细菌指数高。对于有组织样麻风的特征或虽经充分治疗仍出现病情急性加剧者也予选入。39例中31例为瘤型,4例为界线类偏瘤型,4例为组织样麻风。方法:从细菌指数和形态指数高的活动皮疹取材制成麻风杆菌悬液,注入正常CBA鼠的足垫中,具体方法按照Job于1970年和1974年所报导者。每一标本的实验动物分4组,每组6只。第一组喂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