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年龄≥70岁患者中的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在年龄≥70岁患者中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40例年龄≥70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40例患者中,20例行LPD的患者设为LPD组;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例同一时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患者设为OPD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

(1)术中情况:LPD组有1例患者中转,中转率为5.0%(1/20);LPD组和OPD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463±10)min和(332±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5 mL(152.5~300.0 mL)和420.0 mL(350.1~493.8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Z=-3.98,P<0.05)。LPD组和OPD组患者术中输血分别为4例和6例,保留幽门分别为14例和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67,P>0.05)。40例患者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显示切缘阴性。(2)术后情况:LPD组和OPD组患者入住ICU人数分别为17例和6例,术后镇痛人数分别为7例和15例,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2±0.7)d和(3.6±0.8)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2±0.9)d和(5.7±0.9)d,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8±0.7)d和(7.1±2.7)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6.47,t=-6.18,-6.55,-3.65,P<0.05)。LPD组和OPD组胰瘘均为2例,胃排空延迟(B级)分别为3例和4例,术后出血(B级)均为1例,胆瘘均为1例,肺部感染分别为3例和4例,肠梗阻均为1例,切口感染分别为0和2例,再次手术分别为2例和3例,重度并发症分别为3例和4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17,0.00,0.00,0.17,0.00,2.11,0.23,0.17,P>0.05)。术后病理学诊断:LPD组和OPD组患者十二指肠腺癌分别为8例和10例,壶腹癌均为2例,低位胆管癌分别为5例和4例,胰腺导管癌分别为3例和2例,胰腺囊性肿瘤均为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LPD组和OP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13)d和(15±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术后肿瘤学结果:LPD组和OPD组患者肿瘤直径分别为(2.4±0.7)cm和(2.8±0.9)c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5.4±2.3)枚和(14.4±2.5)枚,阳性淋巴结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切缘阴性均为20例,T1N0M0期分别为2例和1例,T2N0M0期分别为7例和8例,T3N0M0期分别为8例和5例,T3N1M0期均为2例,T4N0M0期分别为1例和3例,T4N1M0期分别为0和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1.32, χ2=0.23,0.00,Z=-0.69,P>0.05)。(3)随访情况:两组患者术后30 d均有1例死亡。38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随访期间LPD组2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心肌梗死);OPD组3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肿瘤复发)。

结论

LPD手术在年龄≥70岁患者中不仅技术安全可行,且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对镇痛的需求并较快恢复首次饮食和活动。

其他文献
腹腔镜疝修补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但经过对手术操作方法及操作步骤的改进,可缩短腹腔镜疝修补术学习曲线。笔者通过观摩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视频并经临床实践总结经验及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操作便利性,从而缩短手术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法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50例采用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6例患者采用传统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设为传统Overlap组;24例患者采用改良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设为改良Ove
目的探讨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补片修补治疗复杂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0例复杂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后入路组织分离技术Sublay方法进行补片修补。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切口疝缺损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1例腹股沟疝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围术期限制钠及利尿治疗,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静脉输注Alb。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Gilbert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疝环直径、疝缺损面积、术后血浆引流情况、术后引流管拔除
目的探讨胆囊三角掏空法在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37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者采用先掏空胆囊三角内的组织,再切断胆囊管,切除胆囊的方法施行LC。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胆囊三角解剖情况及手术时间。(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胆管损伤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
目的探讨结肠下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系统血管切除异体血管置换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合并血管侵犯的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3例合并门静脉、脾静脉或两者汇合部受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结肠下区先行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判断肿瘤可切除后,完整切除SMA、腹腔干右侧包括受累血管在内的肿瘤及周围软组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计算原发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