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经济走势展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韩国经济出现罕见的负增长。2021年,韩国经济有望延续近期出现的复苏势头,全年预计实现3%左右的增长。
   一、2020年韩国经济形势
   2020年,受新冠疫情反复蔓延的拖累,韩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多,消费和出口低迷不振,全年陷入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但投资逆势上扬,经济在二季度触底后缓慢复苏。四季度,虽然私人消费仍然疲弱、就业市场表现不佳,但是供需两侧均出现回暖迹象,经济下行压力减弱,工业生产有所起色,通缩风险趋于缓解,经常账户盈余扩大,韩元贬值压力减轻,整体上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
   经济“骤降”“缓升”。2020年,韩国GDP下降1.0%;其中,消费和出口分别下降2.3%和2.5%,资本形成总额自2017年以来首次恢复正增长,增幅为2.6%。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4%;受疫情流行和国内封锁措施影响,二季度经济同比下降2.7%;下半年,随着疫情形势趋稳,经济下行放缓,三、四季度分别下降1.1%和1.2%。受私人消费持续疲弱拖累,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下降4.2%,为全年最大降幅;资本形成总额增长1.2%,较三季度放缓2.0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回暖,出口增长1.2%,进口下降2.8%,较疫情初期明显好转,但仍未恢复至一季度的水平。
   供给端现复苏迹象。2020年四季度,韩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疫情后首现增长;服务业下降1.8%,降幅较三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全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下降0.9%和1.1%。全行业生产指数震荡回暖,9月首次恢复增长,其后虽有所下降但降幅持续收窄,12月同比下降0.7%,2021年1月再次恢复增长,涨幅为1.4%。11月以来,制造业生产指数连续回升,2021年1月同比涨幅达到7.4%;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低位,分别下降1.4%、2.2%和2.0%。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自9月以来连续五个月保持在73.0%以上,2021年1月为73.2%,较2020年5月低点提高10.0个百分点。
   就业市场复苏艰难。2020年4月以来,就业人口稳步回升,11月上升至2724.1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其后连续两个月出现下跌,2021年2月就业人口恢复至2636.5万,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失业率持续低位,但近期出现反弹,由2020年11月的3.4%飙升至2021年1月的5.7%,2月回落至4.9%。劳动力人口规模有所下降,2021年1月降至2738.8万,同比降幅达2.0%,劳动参与率仅为60.9%;2月略有回升,達到2771.8万,降幅收窄至1.0%。整体看,受疫情反复打击,劳动力就业信心下降,就业市场复苏动力不足。
   通缩风险持续缓解。在2020年5、6两月连续下滑后,7月CPI恢复上涨,2021年2月同比涨幅恢复至1.1%,已连续八个月保持正增长。其中,受疫情影响,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涨幅自8月以来连续七个月保持在6%以上,2021年2月涨幅达到9.7%。核心CPI涨幅低位徘徊,2021年2月同比仅增长0.3%。2020年3月以来,PPI连续九个月下滑,降幅逐渐收窄,12月恢复增长,2021年2月同比涨幅达到2.0%;其中,商品PPI上涨2.2%,服务PPI上涨1.8%。
   经常账户盈余扩大,韩元贬值压力下降。2020年5月以来,月度经常账户盈余波动扩张,全年余额752.8亿美元,扩大26.1%;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扩大2.7%,服务贸易逆差收窄39.7%。2021年1月,经常账户顺差为70.6亿美元,同比涨幅达1109.5%。随着疫情缓解和经济回暖,韩元持续升值,贬值压力逐渐释放,12月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095.13韩元/美元,同比升值6.9%,较5月升值10.9%;2021年1、2月兑美元平均汇率保持低位,分别为1097.49、1111.72韩元/美元,同比分别升值5.7%、6.9%。
   二、2021年韩国经济走势
   当前,韩国第三波疫情得到控制,新冠疫苗接种计划有序推进,疫情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有望持续缓解。从供给侧看,企业生产有序恢复,制造业PMI自2020年10月以来已连续五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从需求侧看,居民消费缓慢复苏,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出口有望延续反弹,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预计在国内刺激政策拉动、国际经济环境向好、新冠疫苗迅速普及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带动下,2021年韩国经济可期出现一定幅度正增长。
   私人消费有望缓慢复苏。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韩国下调首都圈和非首都圈防疫响应级别,逐步放宽公共场所的营业限制,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并力争在2021年11月前完成面向70%国民的接种工作。韩央行的消费者调查显示,2021年3月信心指数为100.5,消费者对未来经济仍持乐观态度。在疫情形势向好的拉动下,全年私人消费有望实现回暖。但也要看到,如果疫情久拖不决,就业市场改善步伐缓慢,居民储蓄倾向可能提高,私人消费的复苏速度或不及预期。
   多重因素利好投资扩张。自2020年5月以来,韩国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保持在0.5%;韩国央行表示,2021年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同时,根据已发布的《韩国新政》《人工智能国家战略》《2050碳中和推进战略》等计划,韩政府将在2025年前投资160万亿韩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做大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并推进高碳排放行业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2021年2月,经济信心指数已恢复至96.6,为疫情以来的最高值。预计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将拉动韩国投资回暖。
   出口反弹态势有望延续。疫情期间,非接触经济升温拉动韩国半导体出口逆势上扬,推动韩国出口强势复苏。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半导体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韩国半导体出口增长5.6%,为992亿美元,创历史第二高;依此趋势,2021年半导体出口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21年,韩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开门红”,1、2月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1.4%和9.5%;其中,2月对欧盟、中国、美国出口分别增长48.2%、26.9%、7.9%。在RCEP有望年底生效、中日韩自贸区加速建设、美国回国多边主义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下,韩国贸易环境有望不断改善,这也有利于出口增长。
   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上调韩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韩国2021年经济增速为3.1%,较2020年10月的预测提高0.2个百分点;经合组织(OECD)3月发布的《中期经济展望》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为3.3%,较12月的预测提高0.5个百分点。韩国经营者总协会发布的以全国214名经济教授为调查对象的《对2021年经济展望及主要经济问题的专家意见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认为,2021年韩国经济将缓慢复苏,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4%。综合考虑,在投资和出口拉动下,加之基数效应,2021年韩国经济有望实现3%左右的正增长。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
其他文献
民生就是民心,富足也是民心,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时一刻都不能松懈.众所周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到杂志社工作已33年多,可以说我见证了杂志社的发展,杂志社同时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杂志社迎来出刊1000期这一令人欣喜的难忘时刻.
期刊
“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继续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降本增效,更高服务生产生活.随着“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按照新理念、新格局的要求,在实
期刊
振兴东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东北地区的战略使命,是东北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全国新的增长极的必然选择.在“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期刊
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近来格外引人注目。1982年出生的宗馥莉身价80亿,现任杭州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兼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宗馥莉这一两年的闪亮登场不是一蹴而就的。2004年,在洛杉矶佩珀代因大学修读完国际贸易专业的宗馥莉回国,之后在娃哈哈集团蛰伏7年。先后担任过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与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直至现任职务。她在宏胜饮料任职期间仅
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对基础设施体系提出更高要求,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基础设施体系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亟待转变发展路径,推动能源
期刊
广播体操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主要的集体活动项目之一。放飞理想,是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统广播体操之一,由教育部组织创编,2008年9
期刊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
期刊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充满深厚感情,深刻指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三五”时期,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由于自然、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老
期刊
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双边合作为主,多边合作还较少,大区域多国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推动多国合作共赢、加速经贸融合的发展目标任重道远.为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