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着眼点是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从学生的视角来关照课堂教学,求新、求变、求活,怀揣花苞心态,多途径激活学生的心智,拨动学生的心弦,与学生情感共振,让学生在课堂中诗意地栖息,获得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生命教育
  
  生命是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种善良,要学会感恩;生命是种责任,要学会履行;生命是种和谐,要学会相处。这应该都是生命教育的内涵。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从学生的视角来关照我们的教学,是改造我们语文课堂的起点。
  
  一、花苞心态是前提
  
  我们都会去欣赏绽放的花朵,你是否留意到这待放的花苞?它的开放,需要我们静心等待。等待,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课堂中,有许多老师不会等待。在老师眼里,等待就是冷场,等待就是浪费,等待无异于失败。
  案例1:《坐井观天》中“朋友,别说大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教师范读后请学生试读,只见一男孩很自信地站起来,读了一遍,结果读得磕磕绊绊。老师很不高兴,极不耐烦地叫他坐下,厉声说道:“青蛙怎么可能这样读呢?谁再来读读?”(我注意到小男生接下来的时间都闷闷不乐地趴在课桌上)
  课后,我忍不住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他委屈地说:“我想青蛙整天独自呆在井底,不和其他动物玩,不但见识少,而且连说话也不流畅了。”多么充满童真的话语啊。如果这位老师能耐心等一等,轻轻追问一句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读,也就不会错过源自学生的美丽绽放。
  案例2:《丑小鸭》教学片段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家,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此时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丑小鸭在家里没有人喜欢,没想到在外面也四处碰壁,你太可怜了!
  生:丑小鸭你真是不幸啊!
  生:丑小鸭我真同情你啊,你太可怜了!
  生:丑小鸭你干脆死了算了!(全班大笑,那位同学很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见状,老师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深有同感地说:是啊,干脆死了算了,你的回答让我们明白了此时的丑小鸭几乎绝望了。同学们,你们都希望它死吗?
  生:不。
  师(对着刚才那位同学问):你呢?
  生:不。
  师:那你们还想对绝望中的丑小鸭说什么?你先说。
  生:丑小鸭你要坚强地挺住。要相信自己,会有你待的地方。
  老师什么也没说,随即向小男孩竖起了大拇指。小男孩很骄傲、很体面地坐了下来。
  在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等待”,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案例中的老师让孩子们在等待当中享受期待。他宽容地面对学生意外的回答,及时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给予肯定,从容地顺势而导,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生命的成长。因为期待,所以绽放。
  
  二、激活心智是重点
  
  1.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在读者意犹未尽处往往戛然而止,课文中有很多留白之处,可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
  如《穷人》一课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让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在文末补充一、两句。
  生1:渔夫提着马灯,爱怜地看着正在熟睡的孩子,顿时从心里涌出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用自己的身心去支撑这个家,让妻子和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生2:从此,两个孩子和桑娜一家相亲相爱,他们尽管仍旧贫穷,但很快乐!
  生3:渔夫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那两个骨瘦如柴的孩子,用筋脉突兀的手抚摸着孩子的头,嘴角浮起一丝微笑,他想: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这是我的责任!
  生4:“哦,桑娜,你做得好!你瞧他们多可爱,金黄的头发,圆圆的脸蛋……”渔夫不禁长叹。过了许久,渔夫拖起补好了的鱼网,吻了吻孩子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屋子,又消失在夜幕中。
  读着学生写的这些语句,我的心中总升腾着无限的感动。善良、坚强、责任、乐观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情至浓,文至真!
  再如《穷人》第9自然段写的是桑娜的内心活动,可以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通过想象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
  2.入境作画,激发想象
  《上天的蚂蚁》中“插入了云霄”可让孩子动手画画这棵大树来理解。
  《葡萄沟》中“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动手画画,当他们有声有色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茂密”“凉棚”等词。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作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词语的学习,完成了对课文言语的感受和积累。
  3.作业延伸,拓展想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力的家庭作业,在想象中完成课外练习。
  学了《贺年片》可布置作曲:大自然还会送给我们什么贺年片,它还会祝愿我们什么?
  学了《扫一室与扫天下》可布置作曲:陈蕃听了薛勤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4.善于质疑,激活思维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的艺术最终不是教会答案,而是教出“疑问”。不论是哪一种“疑”,教出了悬念,也就是教活了语文;也只有教出了“疑问”,才算是教会了学生。
  
  三、叩动心灵是关键
  
  感性引读是叩动心灵的有效策略。朗读中的“一唱三叹”,反复咏吟,给人一种绕梁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感觉,学生在读文中产生的心灵震撼也很强。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王菘舟老师的“精彩唱段”。
  1.课文解读中
  《一夜的工作》中,“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是呀,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心走进这极其不简单的一夜。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师: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着他的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师:夜很静很静,我们只听到了时钟上“嘀嗒嘀嗒”地走着,总理揉了揉疲卷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生接读)
  师: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拿出了今天晚上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2.课文解读后
  在《只有一个地球》结束教学时:
  师: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语气的流露、情感的表白,其实就是对文本解读最好的体现。老师呢,他也许只做了一件事——轻轻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心灵”的深处,才是语文的深处。
  
  四、诗情画意是追求
  
  1.语言渲染,其境如诗
  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教材递给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他们生硬地摔在孩子们面前,我们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朵欲放的花苞,让他们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心中。
  镜头回放:
  师:抚养孩子成人决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一条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这期间,将耗尽渔夫多少的精神、体力乃至生命,而渔夫为了帮助别人,选择了坚强面对。你想怎样读好第24自然段呢?
  ——《穷人》过渡语
  师:(音乐声中深情描述)孩子们,你们优美的诗歌告诉我:风来了,它在高高的蓝天上,在白白的云朵里。风来了,在飘拂的柳枝上,在摇摆的风筝里。只要我们多动脑,多观察,生活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
  ——《画风》结束语
  教师的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以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无邪的诗情,还学生以一片充满诗意的天空。
  2.体现个性,其美如诗
  我非常欣赏这样一首小诗:“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更长了。”在孩子眼里,走路的过程就是体验快乐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顺应孩子的天性,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进行多元感悟。
  教学《江雪》时,教师向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教师没有搬出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我们惊叹学生的智慧。这种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诗意的课堂也就生成了。
  语文课,立足语文,着眼点还是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朱震国.论阅读教学中的三“心”二“意”[J].语文教学通讯,2005(2).
  [2] 王菘舟.诗意语文——王菘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不久前,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定义"
2000年,在对西方国家财政管理信息化以及近年来互联网等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用友政务公司做出了财政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平台化”道路的判断,并于当年投入巨资
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的考试,考查内容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整套试卷具有考查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本土特征鲜明等特点,具体如下。  整张卷纸共出现15幅图像,其中教材原图有8幅,《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原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得不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教正确”到关注“教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他们产声强烈学生求知欲望。  一、艺术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一出好戏从好的序幕开始,一节成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