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桃树使唐庄村走上致富路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n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庄村位于南召县云阳镇东南部,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47户1386人。该村交通便利,岗坡丘陵面积大,发展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条件和优势。1998年,该村紧紧抓住市场行情,决定大力发展桃树产业,围绕全村7条岭8道沟大做文章,使全村桃园面积扩大到400余公顷。2009年全村仅桃一项收入就达300多万元。其中马根芳、李富生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有20余户。全村90%有桃园的农户年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由于该村桃的果形、风味、品质俱佳。桃子成熟季节,引来无数客商纷纷抢购。产品远销湖北省沙市、宜昌、荆门。四川成都及河南省的郑州、平顶山、南阳等大型超市,因此,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桃树专业村。他们的成功在于:
  1
  抓住商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早在1997年以前。这里曾是苹果专业村,因受自然条件、市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苹果效益逐年滑坡,产业逐渐萎缩。唐庄村迅速调整产业结构,依据他们自身拥有的果树栽培经验和技术,选准桃树结果早、经济效益高的优点。坚定信心发展桃树。自1998年开始,唐庄村人经多方考察不断引进适合本地栽培的北农早燕、莱山密、新川中岛、早丰王等桃树新品种,使原来的苹果专业村变成了桃树专业村。目前全村岗坡地全部种上了桃树,今年又自发在耕地上发展品种桃40多公顷,计划明后两年全村93.3公顷耕地全部发展桃树,扩大优质桃基地规模。
  2 学习推广实用技术,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发展果树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唐庄人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于是把学技术、学本领当做立足市场、站稳脚跟的制胜法宝。从发展之初,马根芳等人就自费订阅多种果树科技书籍,自费到河北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参加培训、考察学习,带回许多先进的种植经验和信息,并且长期与南阳农校保持合作,把自家果园当做农校的产学研实验基地。因此成了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在他的带动下,今天的唐庄人学技术、用技术热情高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施肥、喷药、修剪、疏花、疏果、高接更新。他们个个都是有理论、有实践的行家里手。唐庄人还根据桃树经济寿命在20年内的特点,采取计划密植、高接换种、大树套小苗等新旧更替的办法不断更新果园,这也是唐庄村桃树产业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技术普及、技术比拼、技术创新成就了今天唐庄桃树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3强化管理,做到“四统一”果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如何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成为唐庄村桃树生产的首要课题。为了适应新的产业和市场需求。唐庄人在马根芳的带动和影响下。实施了“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统一物质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措施。在技术标准上,统一操作规程;在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上。统一时间节点和用药标准,防止交叉重复受害;在物资供应上。统一采用桃树专用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在果品销售上。严格按照客户要求,统一把好果品质量关。杜绝一切欺诈行为。靠质量。靠品牌,靠信誉,靠服务开拓市场,赢得商机。
其他文献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干果,栗果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可鲜食、炒食、煮食和制造各种点心。板栗的特性是怕热、怕干。又怕水、怕冻,所以在运输贮藏期间常因条件不当、虫害、病害,引起失重、发芽和严重腐烂变质,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损耗。以利延长供应时间。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板栗贮藏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 栗实象鼻虫  (1)形态特征:栗实象鼻虫的成虫体长(喙除外)7~9毫米,全体黑色或浓褐色。喙细长。
以前栽植的苹果树,翌年常按小冠疏层形或各类纺锤形整形,这种树形在进入盛果期后常会出现枝量过大而密闭,对这种密闭的果园,这几年有不少果农按照小冠开心形进行树形改造。改造的苹果园,由于各个园改造时的树势强弱、树龄大小、花量的多少和改造时的去枝量不同,所以改造后的表现情况差别很大。带有普遍性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改造前花芽形成较好,树势无论强弱,树龄无论大小,当年改形后都表面很好,产量减少情况不大,有
人们至今记忆犹新,黄河故道地区曾在1993年和2009年分别于11月上、中旬降了大雪,气温突然间降到了8—10℃,使尚未做好越冬准备的葡萄枝芽和多年生蔓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冻害后的第2年葡萄大面积减产。专家们把这种冻害称之为“不成熟冻害”。惨痛的事实告诫了人们,加强葡萄的采后管理至关重要。尤其在葡萄生产获得了一年好收益后。更应继续加强管理,绝不能放松警惕!葡萄是一种多年生的果树,其花芽在秋后需要进一
渭北西部千阳县的果树生产在经历了30多年的重施化肥、多次喷施农药及频繁的耕作之后,环境污染、果品污染和高投入等弊病日益表现出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越来越低。从2007年起。实施“五配套”生态果园栽培模式,即:0.2-0.33公顷生草果园配套一口容量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一口20立方米的集雨窖,饲喂1-2头奶畜(奶牛),通过果园生草。以草饲畜,畜粪产沼,沼肥入园,集雨补水,形成了以草促畜,以畜促沼,以
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建平县,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无霜期130-150天,≥10℃积温2800-3300℃,属温凉半干旱果树栽培区。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梨果商品生产的优势栽培区域。自2000年以来,建平县通过西辽河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国扶项目的支持,梨树已发展到3500公顷113万株。梨支柱产业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多年来沿
近年来,部分柑橘新产区果农由于混淆了柑橘溃疡病和疮痂病,致使防治方法错误,防效甚微。甚至无效。这样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而且延误了防治时期。使病害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造成损失。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生产实践,特就两者病害的区别与药剂防治简述如下,供参考。    1 症状区别    1.1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受害叶片,先出现针头大小黄色油渍状圆形病斑,尔后病斑逐渐扩大,向叶片正反面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