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颅内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畸胎瘤恶变14例、卵黄囊瘤6例、胚胎性癌5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7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不同类型肿瘤的MRI特征.结果 畸胎瘤恶变14例,均呈囊实性改变,T1WI、T2WI平扫均呈混杂信号病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畸胎瘤中均
【机 构】
: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MR室,262700潍坊,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畸胎瘤恶变14例、卵黄囊瘤6例、胚胎性癌5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7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不同类型肿瘤的MRI特征.结果 畸胎瘤恶变14例,均呈囊实性改变,T1WI、T2WI平扫均呈混杂信号病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畸胎瘤中均可见到脂肪信号,且血清或脑脊液甲胎蛋白(AFP)升高.卵黄囊瘤6例,T1WI、T2WI平扫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术前血清AFP均明显升高.胚胎性癌5例,病灶边界均较清楚,其内信号不均,均可见明显囊变坏死,灶周可见中重度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7例,信号不典型,取决于其内所含肿瘤类型.结论 颅内松果体区少见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畸胎瘤恶变、卵黄囊瘤、胚胎性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病理与影像间有一定相关性,结合临床、影像资料可做出定性诊断。
其他文献
患者男,74岁,因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个月,加重2周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于外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近2周症状再发并较前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陈旧梗死灶,脑内多发腔隙性梗死;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示右颈内动脉及头臂动脉起始部均重度狭窄(>80%)(图1).经改善脑循环、抗血
骨科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近年来发展迅猛,成为全球骨科领域知识更新迅速的专业之一。首届中美运动创伤影像诊断进展学习班是第十一届上海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高峰论坛的会前教育课程,首次在国内举办,由中美两国放射影像学、超声影像、骨科运动医学的知名专家联合授课,内容包括MR、CT、超声影像,结合局部解剖和关节镜病理。届时将有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肩关节撞击及不稳、肱二头腱与肩袖损伤、膝关节侧副韧带与交叉韧
例1 女,65岁,2011年5月10日因发热、头痛2d,意识不清1d入院,体温最高40.5℃,伴畏寒、恶心、喷射状呕吐,之后头痛加重,意识不清,继而烦躁不安,伴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脑脊液(CSF)检查李斯特菌培养阳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青霉素联合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约10 d后患者病情出现好转.MRI示脑桥小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图1),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亦呈高信号.1个月后患
患者男,15岁。主因乏力10个月就诊。体检:皮肤苍白,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1)2012年10月11日:白细胞(WBC)4.55×109/L(参考正常值:4×109/L~10×109/L),血红蛋白(Hb)52 g/L(正常参考值:120~160 g/L),血小板( PLT)391×109/L (正常参考值:100×109/L ~300×109/L );(2)2013年4月1日, W
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愈来愈引起包括医务工作者、相关研究人员、患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包括3种主要方法:临床触诊、影像检查以及穿刺活检.其中影像检查能发现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在乳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已经诊断的乳腺癌,影像检查在术前分期、疗效评估、监测复
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将于2014年9月1813至19日举办全国第一期头颈部CT检查和诊断现场学习体验班。
例1 女,50岁.主因腹痛、腹泻20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4年.体检:右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上皮癌抗原均正常;便常规:潜血试验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前S2抗原均为阳性.红细胞沉降率88 mm/1 h.肠镜示结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可见散在多发糜烂面,以右半结肠为著.下消化道造影示自回盲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中以肾结核最多见,前列腺结核患病率低,临床及影像医师常将其误诊为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炎,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4例前列腺结核患者资料,探讨其MRI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例前列腺结核患者,年龄分别为48、63、64、67岁.4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6
患者男,23岁.因确诊血友病A型10年余,反复突发左眼眶部增大6个月,加重10d于2013年5月10日就诊.入院体检:左侧眼眶部半圆形突出包块、局部青紫,左侧眼球明显突出、推移.CT平扫示:额部(左侧为主)、筛窦及左侧眼眶区域巨大混杂密度影,略呈“哑铃状”,最大径约9.8 cm×7.5 cm,邻近骨质略呈膨胀性,病灶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高密度影;病灶边缘可见壳状高密度影,部分与邻近内板、外板相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