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新冠疫情的“中国污名化”——《人民日报》“钟声”文本及网民反馈分析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境外势力以新冠疫情为由头对中国进行污名化的行径,《人民日报》的“钟声”栏目发布多篇新闻评论用以驳斥谣言.通过选择《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15篇“钟声”评论文章为样本文本,并运用Python和NVivo11软件进行了网民评论爬取和质性分析,了解了在此期间新闻评论的特性与受众反馈.得出结论:“钟声”文本呈现出国家主义特点,并伴随着美学特征;网民评论文本则呈现出了由极端负面情绪转变为正、负情绪相对平衡的状态,达到了理性表达与正向/中立态度的基本统一.
其他文献
通过定量方法对金堂方言中常用量词的重叠形式进行全面考察后,就考察情况看,除了部分准量词和动量词不能重叠外,大部分单音节常用量词均能重叠,其中“AA子”和“AXA”结构是金堂方言量词重叠的主要形式,重叠后的量词能够表示“计量”“周遍”“逐一”等语法意义,这具有方言类型学的意义.同时,重叠后的量词在语用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特点.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公共租界内存在一种被称为“苦役制”的刑罚.不同于其他制度,苦役制在争议中并未实现本土化改造,最终反而走向消亡.究其原因,中外方均有各自的利益考量.苦役的引入、发展直至最后被取缔充分体现了外来制度本土化的艰难历程,也展现了公共租界中华洋双势力博弈情况,我们或可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为现今如何更好地实现外来司法制度本土化提供借鉴.
新学期开学已一月有余,卫辉市城郊乡唐岗完小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师生眼前:新桌椅、新粉刷的墙壁、新硬化的路面、新塑胶操场……  7月21日,新乡市遭遇特大暴雨,所辖的卫辉市成了重灾区,不少校园更是被洪水肆虐得令人心痛。当晚,唐岗完小教导主任董高文睡得不踏实,他不停念叨:教导处的电脑可不能有事儿,还有那些重要的档案资料,还有图书室……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董高文隔窗望去,小區四周一片汪洋。不行,得去学校
期刊
千禧年以后,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涌现出罗马尼亚电影的身影.它们包揽了大大小小的电影节奖项,其迅猛之势不容小觑.同时,这批优秀的电影作者,被认为是“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的缔造者.他们在集体记忆和民族烙印的影响下,确立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其文化身份与历史伤痕受到了西欧观众的青睐.而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与戛纳电影节存在合谋关系,前者需要更广阔的世界观众,后者需要培养东欧的嫡系导演.这是东欧民族电影的成功,亦是西欧电影节国际策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