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四性”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数学作业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个性发展,使数学作业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障。
  一作业设计应彰显主体性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即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作业设计不仅仅是为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进而促使其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探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能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使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
  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角的和差的认识,可设计这样的作业:你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和75°的角吗?怎么画?你用到了哪些知识?你还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其他度数的角吗?不超过180°的角中有多少角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呢?这些角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时候,其思维随着作业不断深入,并且在解决作业过程中,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对角的和与差做到了真正的理解,同时对他们也是很大的激励,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成功或失败体验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使学生能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不断提高或保持较高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通常感觉没有挑战性,淡而无味,“吃不饱”,久而久之,他们学习数学的劲头就会慢慢减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力不从心、“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数学望而却步。这说明实际教学中的作业没有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不能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精选习题,不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充足的成功体验。设计层次性作业,还包括同样一道作业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
  例如有这样的习题:九点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九点半呢?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九点十二分时你能知道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吗?请你说说角的知识在计算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时的应用并写出小论文。这样通过降低起点,有目的地纵向加深扩散,不仅可系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生活性
  数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的影响。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数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习题,能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例如:由于连续降雨,某地区大约有10万人受灾,急需帐篷和粮食,估计该地区受灾将延续一个月,你认为应往此地运送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
  此类作业选取生活、生产中大家所熟知的事物,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作业设计应凸显价值性
  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一般说来,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还应该具有适宜的难度,即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能够解决,但又不至于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从而使得课堂内外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铜罗中学)
  责任编辑:李林
其他文献
随着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制开发其受体拮抗剂作为哮喘治疗的辅助用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部分受体拮抗剂还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
土壤孔隙中的流体包括土壤空气和水分两部分 ,由于地面积水限制了土壤空气的排出而使得土壤空气被禁锢 ,被禁锢的土壤空气阻碍水流运动。恒定土壤空气压力对累积入渗水量的影响约为 0 .4 %~ 3% ;到入渗稳定阶段 ,湿润土壤区域水分含量相差 1.5 %。正常入渗不同于恒压入渗情况 ,12 0 min时 ,禁锢土壤空气压力的减渗量约为 16 %。
1996年-1998年度在塔里木盆地干旱灌区进行冬小麦地膜覆盖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加快发展。在干旱灌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地膜穴播栽培,适播和晚
怎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习化学呢?我觉得要引导学生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然后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 通读  通读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读一遍,找出和抓住教材中难点、重点和疑点。如读“硫酸”一节时,学生找到的重点是硫酸的四个特性:脱水性、吸水性、氧化性、酸性;难点是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氧化性与酸性的联系及运用。如:Cu 2H2SO(浓)=CuSO4 2H2O 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