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江下班刚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妻子阿瑛的呵斥声:“我们是少你吃还是少你喝了啊?带着小宝出去捡垃圾,你让邻居怎么看我们两口子?”张江一听,赶紧开门进屋,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阿瑛就拉着张江说:“你看看咱爸都是怎么带小宝的。”阿瑛指着婴儿车的底部,上面都是一些空的塑料瓶,“咱爸在小宝车上塞了这么些垃圾桶捡来的瓶子。你看看,真是脏死了,小宝要是因此生病了怎么办?”
阿瑛说的不无道理,张江看到有的瓶子里面都长霉块了。他放下工作包坐在父亲旁边,心平气和地对父亲说:“爸,我知道您老人家节俭习惯了,但是您这样做确实不对,咱家不差这点小钱。”张大爷盯着自己捡来的瓶子,回答说:“我就是想捡捡,万一……”“万一个啥?捡座金山银山啊?”阿瑛接过张大爷的话,一点儿也不客气地回应。
张江向阿瑛挥了挥手,示意她少说两句,阿瑛见张江没为自己说话,还帮着老爷子,咕哝一句:“我40岁才生下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可不是让爸带出去捡垃圾的。”说完,阿瑛就抱着小宝要回房里。
不管张江怎么劝说,父亲仍执意要回去。
这天,张大爷刚出门不久,家里的门铃就响了。张江一开门,见门口站着的是黄大婶:“听说你家老爷子明天要回乡下啦?”
“是……是啊,您怎么知道的……”张江摸了摸后脑勺,“我爸他在这里住得不习惯,可能是住老家几十年住习惯了……”
“瞎说,有这么好的条件谁不会享受啊?哪个老人会喜欢在那山旮旯自己等死啊?”黄大婶开门见山地说,“也别嫌我说话难听,我就问你们想不想留下老爷子。”
阿瑛听着黄大婶的话,气不打一处来:“哦,那照您这么说,还是我们赶老爷子回去的了?再说了,这是我们的家事,您……”
“阿瑛,怎么和长辈说话的?”张江把黄大婶请进了屋,“您有啥办法可以让老爷子留下来?”
黄大婶将法子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江两口子,阿瑛听后直反对,说:“那怎么行?万一小宝真生病了可不得心疼死我。” “小宝不会生病的,听我的准没错。”黄大婶信誓旦旦地回答。
黄大婶刚走没多久,张大爷就带着小宝回来了。阿瑛从厨房端出晚饭说:“爸,赶紧带小宝去洗手,该吃饭了。”
晚饭时,张江见父亲总是看着小宝,便说:“爸,明天就不回去了,您在这里帮我们看小宝,不然我们也忙不过来。”
张大爷看了阿瑛一眼,笑着说:“家里这不是有阿瑛吗?我一个老头子能帮什么忙?帮倒忙还差不多。”
“爸,您还是别走了,这几天我闺蜜家有事情,我得去帮衬帮衬。您要是走了,小宝给谁带啊?”阿瑛开口说道。不一会儿,她又说:“您啊,就一直住着帮我们带孩子,不过,捡瓶子的事情……您得答应我,别捡那些脏瓶子,尤其是垃圾桶里的。”
听着儿媳妇的话,张大爷连连点头,说:“好,好好好!”
就这样,张大爷又开始每天带孙子出门散步。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看到路边上有空瓶子,就去捡过来放婴儿车底下。阿瑛在张大爷后面跟了好几趟,发现公公没有往垃圾桶翻东西,也就放心地回家了。
直到有一天,张江带着阿瑛从超市买完东西往回家开车的路上,他们看到黄大婶背着一编织袋,边走边从袋子里掏出空瓶子放路边上或者垃圾桶旁。
“黄大婶这是在干啥?”阿瑛问张江,张江耸耸肩:“我哪知道啊!先过去看看。”
然而,在张江刚把车停下,摇下车窗要叫黄大婶时,黄大婶却突然躲进了公共厕所,还不时开出一条缝往路边看。阿瑛顺着黄大婶看的方向望去,只见公公推着小宝的婴儿车,正朝这边走来。
“哈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張江突然大笑道,“看来咱老妈给老爸托梦是真的啊!”
原来,张大爷捡瓶子,并不是因为想挣点小钱,而是因为在那场重感冒中,张大爷快挺不过去的时候,恍惚间看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老伴。老伴对他说:“张哥啊,我会去找你嘞,等我啊!”正因为老伴这句话,张大爷又从鬼门关那里逃了出来。病好了以后,张大爷便好上了捡瓶子,他记得自己和老伴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老伴在路边拾荒,他给她一个热馒头,老伴就跟了自己一辈子。
“不让他捡瓶子,那是断了他活着的念想。你们这些当儿女的啊,总觉得自己孝顺,给足了父母吃的喝的用的,但是都不知道老人家心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日黄大婶在家里说的话,张江想起来就觉得愧疚,他说:“如果当初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听咱爸为什么捡瓶子,事情就不会这么麻烦了。折腾来折腾去,老爷子不就是想着万一真的又碰上咱妈呢!”
“可是我觉得已经碰上了。”阿瑛笑了笑,又说:“咱爸出门的时间她都掐得这么准。”
等张大爷往前面走远了一些,黄大婶才提着编织袋从厕所里出来,阿瑛摇下车窗喊道:“黄大婶!您干啥呢!”
“哎呀!别喊别喊!”黄大婶压低了声音,快速地钻进了张江的车里,“喊这么大声,万一被你爸发现了怎么办!”
“您这一大袋子的,干啥呢?”张江问。
黄大婶揪了揪编织袋:“阿瑛不是嫌你爸捡的瓶子不干净吗?我把洗好的瓶子放路边上,这下你爸捡的瓶子干净得很!”
张江和阿瑛笑了笑,眼里还噙着眼泪。
哦,对了,黄大婶早几年前就离婚了,一直独自生活。
(责编/刘兵 题图/谢颖)
阿瑛说的不无道理,张江看到有的瓶子里面都长霉块了。他放下工作包坐在父亲旁边,心平气和地对父亲说:“爸,我知道您老人家节俭习惯了,但是您这样做确实不对,咱家不差这点小钱。”张大爷盯着自己捡来的瓶子,回答说:“我就是想捡捡,万一……”“万一个啥?捡座金山银山啊?”阿瑛接过张大爷的话,一点儿也不客气地回应。
张江向阿瑛挥了挥手,示意她少说两句,阿瑛见张江没为自己说话,还帮着老爷子,咕哝一句:“我40岁才生下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可不是让爸带出去捡垃圾的。”说完,阿瑛就抱着小宝要回房里。
不管张江怎么劝说,父亲仍执意要回去。
这天,张大爷刚出门不久,家里的门铃就响了。张江一开门,见门口站着的是黄大婶:“听说你家老爷子明天要回乡下啦?”
“是……是啊,您怎么知道的……”张江摸了摸后脑勺,“我爸他在这里住得不习惯,可能是住老家几十年住习惯了……”
“瞎说,有这么好的条件谁不会享受啊?哪个老人会喜欢在那山旮旯自己等死啊?”黄大婶开门见山地说,“也别嫌我说话难听,我就问你们想不想留下老爷子。”
阿瑛听着黄大婶的话,气不打一处来:“哦,那照您这么说,还是我们赶老爷子回去的了?再说了,这是我们的家事,您……”
“阿瑛,怎么和长辈说话的?”张江把黄大婶请进了屋,“您有啥办法可以让老爷子留下来?”
黄大婶将法子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江两口子,阿瑛听后直反对,说:“那怎么行?万一小宝真生病了可不得心疼死我。” “小宝不会生病的,听我的准没错。”黄大婶信誓旦旦地回答。
黄大婶刚走没多久,张大爷就带着小宝回来了。阿瑛从厨房端出晚饭说:“爸,赶紧带小宝去洗手,该吃饭了。”
晚饭时,张江见父亲总是看着小宝,便说:“爸,明天就不回去了,您在这里帮我们看小宝,不然我们也忙不过来。”
张大爷看了阿瑛一眼,笑着说:“家里这不是有阿瑛吗?我一个老头子能帮什么忙?帮倒忙还差不多。”
“爸,您还是别走了,这几天我闺蜜家有事情,我得去帮衬帮衬。您要是走了,小宝给谁带啊?”阿瑛开口说道。不一会儿,她又说:“您啊,就一直住着帮我们带孩子,不过,捡瓶子的事情……您得答应我,别捡那些脏瓶子,尤其是垃圾桶里的。”
听着儿媳妇的话,张大爷连连点头,说:“好,好好好!”
就这样,张大爷又开始每天带孙子出门散步。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看到路边上有空瓶子,就去捡过来放婴儿车底下。阿瑛在张大爷后面跟了好几趟,发现公公没有往垃圾桶翻东西,也就放心地回家了。
直到有一天,张江带着阿瑛从超市买完东西往回家开车的路上,他们看到黄大婶背着一编织袋,边走边从袋子里掏出空瓶子放路边上或者垃圾桶旁。
“黄大婶这是在干啥?”阿瑛问张江,张江耸耸肩:“我哪知道啊!先过去看看。”
然而,在张江刚把车停下,摇下车窗要叫黄大婶时,黄大婶却突然躲进了公共厕所,还不时开出一条缝往路边看。阿瑛顺着黄大婶看的方向望去,只见公公推着小宝的婴儿车,正朝这边走来。
“哈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張江突然大笑道,“看来咱老妈给老爸托梦是真的啊!”
原来,张大爷捡瓶子,并不是因为想挣点小钱,而是因为在那场重感冒中,张大爷快挺不过去的时候,恍惚间看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老伴。老伴对他说:“张哥啊,我会去找你嘞,等我啊!”正因为老伴这句话,张大爷又从鬼门关那里逃了出来。病好了以后,张大爷便好上了捡瓶子,他记得自己和老伴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老伴在路边拾荒,他给她一个热馒头,老伴就跟了自己一辈子。
“不让他捡瓶子,那是断了他活着的念想。你们这些当儿女的啊,总觉得自己孝顺,给足了父母吃的喝的用的,但是都不知道老人家心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日黄大婶在家里说的话,张江想起来就觉得愧疚,他说:“如果当初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听咱爸为什么捡瓶子,事情就不会这么麻烦了。折腾来折腾去,老爷子不就是想着万一真的又碰上咱妈呢!”
“可是我觉得已经碰上了。”阿瑛笑了笑,又说:“咱爸出门的时间她都掐得这么准。”
等张大爷往前面走远了一些,黄大婶才提着编织袋从厕所里出来,阿瑛摇下车窗喊道:“黄大婶!您干啥呢!”
“哎呀!别喊别喊!”黄大婶压低了声音,快速地钻进了张江的车里,“喊这么大声,万一被你爸发现了怎么办!”
“您这一大袋子的,干啥呢?”张江问。
黄大婶揪了揪编织袋:“阿瑛不是嫌你爸捡的瓶子不干净吗?我把洗好的瓶子放路边上,这下你爸捡的瓶子干净得很!”
张江和阿瑛笑了笑,眼里还噙着眼泪。
哦,对了,黄大婶早几年前就离婚了,一直独自生活。
(责编/刘兵 题图/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