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比两组肠黏膜内菌群数量,同时观察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肠黏膜相关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密切联系,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湖州市2018-2020年6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重点监测点和常规监测点各3家)上送的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分离菌株,再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测6783例腹泻病例标本,检出病原体1373份,检出率为20.2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49%,主要以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为主;副溶血弧菌检出率5.31%,血清分型
目的 研究序贯床上运动对老年急症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EICU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EICU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序贯床上运动.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使用时间、镇痛剂使用时间、在EICU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住院前、入EICU时、出EICU时Barthel指数、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肌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并记录
目的 探讨勿动蛋白(Nogo)与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对心脏交感神经重塑与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SD乳鼠脊髓背根神经元细胞与心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模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心肌细胞+交感神经节细胞);B组(心肌细胞+交感神经节细胞+ Nogo-66);C组(心肌细胞+交感神经节细胞+C3转移酶+Nogo-66);D组(心肌细胞+交感神经节细胞+ Y-2763+ Nogo-66).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免疫荧光测定酪氨酸羟化酶(TH)与去甲肾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腺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moma of thyroid gland,PSCCT)的临床特征及多线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6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病理检查确诊为PSCCT的患者14例,收集术前彩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彩超引导下穿刺病理检查以及手术方法;按照是否应用多线治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有5例采取了多线治疗,9例未采取多线治疗,随访时间45 d至15年.应用多线
目的 了解北京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副流感病毒(HPIVs)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支撑.方法 收集2015-2020年就诊于北京市哨点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采集其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气管抽吸物等病原学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PIV-1、HPIV-2、HPIV-3、HPIV-4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15-2020年北京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HPIVs总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