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来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AECOPD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90例,按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法分为A组46例(轻度呼吸肌疲劳)和B组44例(重度呼吸肌疲劳).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A组分为A1组24例(HFNC治疗)、A2组22例(NPPV治疗);将B组分为B1组19例(HFNC治疗)、B2组25例(NPPV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Eq)及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DEd);比较4组插管率及换组率.结果 治疗24、48 h后,4组P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Pa(02)高于B1组,Pa(CO2)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B2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较B1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4组DEq大于治疗前,DEd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DEq大于B1组,DEd小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插管率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换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和NPPV在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轻度呼吸肌疲劳患者时疗效相似;在治疗合并重度呼吸肌疲劳患者时,NPPV疗效优于HFNC.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单通道内镜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LB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9例DLSS患者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29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单通道内镜下ULBD,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98.33±15.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1.38 ±26.65) mL,术中透视次数为(3.03±0.94)次,术后住院时间为(3.07±1.10)d.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1
目的 评估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非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RA)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药物治疗的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观察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组患者也可同时应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 探讨PDSA循环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住院患者61136例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住院患者5511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采用PDS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中高危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VTE发生率.结果 落实PDSA循环管理模式后,VTE预防措施落实率由42.26%提高至76.32%,中高危患者物理预防措施落实率由38.24%提高至70.26%,VTE发生率由4.04‰降低至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