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学院美术教学问题的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因此对幼师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年来幼儿师范美术教育问题突出,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严重阻碍了社会和学校对幼师生的培养,这将不利于幼师学生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师范学院美术教学,应明确教学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师范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术教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改善,素描等基础课的地位不仅在美术专业班得到了巩固,而且成为其它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但目前师范美术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由于现行就业体制改革极大影响教学的目的性,以考择教、逢进必考代替了以前的大一统分配制度,自主择业也势必成为一种主导方向,是把美术课作为辅助课程,草草学习几种艺术形式来迎合就业需求,还是着眼长远,强化美术课的基础性,使其影响其它课程,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成为现实师范美术教学中的两个方向。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教育》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我认为科学的教育目的应该是社会的教育目的与个人的教育目的统一,在鼓励教育对象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引导个人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因而反应在美术课程中就应加重美术基础课的学习,在良好基础上学习相关的艺术形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
  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
  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作为主体性的学生的感受,把各种表现技法,表现模式,条条框框强加给他们,用主观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技能水平,从而导致学生不敢画,画不好直至不愿画。长期的一言堂,教师在有意无意之间就把自己主观见解强加给了学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判断和自我欣赏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先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评判。然后教师再根据美术原则加以讲解分析,使其认识提高到理论水平。例如在讲解色彩理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感受凡高的《向日葵》,体会画面带给我们的灿烂、温暖和激情的感觉,再让学生分析画面色彩的组成,引导他们去认识色彩的性格,这样比单纯的讲解理论,更让学生体会深刻。因此我认为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扮好课堂“主持人”,提问题、启发、引导、概括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观察和体会,使无形的知识自我内化。
  三、教学方法单一
  师范美术内容较繁杂,同时由于本地区美术基础教学的不足甚至缺损,导致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学习大量的美术品种和形式,就要求教师能够找到不同美术形式之间的联系,找到相同的造型原则,推而广之,使学生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例如水粉与水彩,具有很多相同点,表现手法也相似,教学中可以放在一起讲,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到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和死板公式。而我们的师范美术教学一直延用传统的方法,即讲解——临摹——写生。并不是说这一模式不好,讲解是必要的,临摹同样可以吸收前人的有益经验,但如果仅以临摹的像与不像作为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就会把画的像作为最终目标,而忘了自身主观体验和感受,当一个人在感受美时是有个体差异的,当然表现起来也应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方式较多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很难表现学生的主观体验,而且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略过程。因此教师必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一致,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提出以下对策:
  重视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领。因而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用心体验感受自然之美。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对象,注重第一感觉而不是坐下拿起笔就画,这也是有些学生画出的形象千篇一律,无个性,无特征,缺乏观察,缺少感情的原因。
  发挥自主创造性,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相结合。临摹是人的本能,它可以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但临摹不等于“照葫芦画瓢”。再者,由于国内印刷技术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欠准确,因此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范画的真实面貌,同时长期临摹不但破坏了学生的感知认识,而且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可以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有目的地感受自然之美,以学习色彩搭配一课为例:可以在各种动植物身上发现完美的色彩搭配,如花丛中翩飞的蝴蝶,看似五彩斑斓,仔细观察它有多种搭配方法,如纯净雅致的白、灰、黑。对比强烈但艳而不俗的黑底红点,有轻盈灵秀的黄底白点,等等。无论是对比色的搭配,还是和谐色的搭配,他们在比例上都恰到好处,以此引导学生把他运用在绘画中,生硬的色彩理论知识便生活化,生动化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色彩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快乐。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只有积极贯彻这一教学思想,端正教学目的,体现学生主体性,寻求更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标准,即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又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芳芹.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2]焦丽霞.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改革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7(6)
  [3]惠伯金,惠雨波.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改革思考[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06)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GTP结合蛋白氯苄乙胺2(Septin2)在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H/RS(Hodgkin/Reed-Sternberg)细胞向B细胞再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细胞过表达CD99前后Septin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RT-qPCR和W
【摘 要】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来完成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身为一名学生,有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关注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出解决该难题的策略,提出构建学生诚信的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教育  一、前言  (一)问题提出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和信之间相互贯通。首先诚是信的基础,其次信是诚的外在表现,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诚信,
目的 寻找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并建立诊断模型.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和WCX型磁珠检测23例肿瘤性PLG
Kmeans聚类算法是分布式索引构建中比较有效的文档分割方法.然而,基于单节点Kmeans算法的索引构建方法在应用于海量数据时存在两个问题:初始中心点的选取对于聚类结果的影响
【摘 要】如何有效提高西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西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存在读、写衔接欠佳,教师未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只有抓好基本功,读写结合,更新教学理念,分阶段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才是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西部农村 小学语文 教学  就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乃至高中阶段来讲,语文教育无疑是半壁江山,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语
目的 比较人重组脑钠肽(rhBNP)与前列腺素E1(PGE1)对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MVR术后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胰腺癌细胞NKG2D配体MICA和MICB表达的影响.方法 1 mmol/L的VPA孵育胰腺癌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PA处理前后胰腺癌细胞株PC-2及BxPC-3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和MICB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细胞株PC-2及BxPC-3细胞表面MICA/B的阳性率分别为1.2% ~1.5%、37
目的 评价胸腔镜(VATS)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病理Ⅰ期肺腺癌的远期肿瘤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受VATS治疗的519例Ⅰ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活动过程。其主要手段就是朗诵,其核心任务就是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爱憎、褒贬、哀乐、喜怒,无不是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美的情感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
【摘 要】在大力倡导新课标方案的现代教育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深契于教学改革行动中。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除了需要对音乐的感官欣赏外,还需要集体合作的演绎,才能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恰如其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幼师音乐课 小组合作学习  《音乐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