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和综合防治策略改善移植肾远期预后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移植技术的发展并未使远期存活率得到显著改善。影响移植肾远期预后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和移植肾带功能死亡。提高死亡后器官捐献的供肾质量对改善移植肾远期预后起到关键作用;而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和移植肾带功能死亡的病因繁多。在术后早期即针对各病因给予精准化和综合性的防治,成为改善移植肾远期预后的重要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该篇继续教育对PET用放射性金属核素进行概述,介绍了基于其制备的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重点阐述最常用的PET放射性金属核素68Ga、89Zr和64Cu及其优缺点。
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后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肾移植后行肾穿刺活检并诊断为IgAN的受者(研究组)34例,同时搜集初次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研究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肌酐分别为(158.5±75.9)与(84.8±26.8)μmol/L,尿素氮分别为(9.7±
自2002年被引入临床器官移植以来,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本文重点探讨了在临床移植中利妥昔单抗使用的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利妥昔单抗的靶细胞和清除时效性的问题:利妥昔单抗是一个选择性杀伤所有表达细胞膜表面抗原CD20+的B细胞,使用后1~2 d内可以清除大于90 %的外周血中的CD20+阳性细胞,结合维持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B细胞抑制
目的探讨联合第三方脐血输注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cord-HSCT)后,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300例haplo-cord-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300例受者中,男性189例,女性111例,中位年龄25岁(2~55岁);cGVHD评估标准采用201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共识,多因
目的观察新型抗风湿病药物艾拉莫德降低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PRA阳性服用艾拉莫德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的PRA水平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5例中4例因肺部感染停药未达随访时间,2例观察期间自行停药,3例失访,共纳入26例受者。服用艾拉莫德至9个月时复查PRA,207个位点中有71.5 %呈下降趋势,其中107个Ⅰ类位点中有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继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受者继发COVID-19的病例资料,从临床表现、血常规、炎症因子、细胞免疫、胸部CT、治疗效果方面,对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2例受者均以中低热起病,初期无咳嗽、乏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正常范围,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少,C-反应蛋白增高,降钙素原稍偏高,细胞免疫极低,胸
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骨密度,分析影响因素,为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防治提出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54例肾移植受者,年龄(40.5±9.8)岁,男性168例、绝经期女性15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检测右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54例受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右股骨颈的发生率为20.1 %和2.8 %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的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在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ELRA)术治疗肝泡型包虫病(AE)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LRA治疗的88例终末期肝AE受者。根据术中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A组(自体血管重建组,50例);B组(肝后下腔静脉替换组,31例);C组(肝后下腔静脉切除不重建组,7例),分析比较各组受者术后并发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