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的景点,人民的酸奶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格拉堡(Agra Fort)在平日时,可以说是逃离印度拥挤与无序的避难所,从入口处开始便体现出属于文明世界的井然有序:古老的苍天大树整齐排列,成群的松鼠在树上树下上蹿下跳,游客坐在树阴下步行道的椅子上,偶有闲人用手里的面包或零食投喂那些跑前跑后的可爱松鼠,这个举动总会招来更多它们的同类,而不可避免地,硕大的老鼠也会混迹其间,当这位热爱动物的人发现脚下的松鼠中混入了一位尖嘴猴腮、没有可爱大尾巴的不速之客时,这样的亲情场面便以她尖叫着跑开而收场。
  当我坐在这位女士对面饶有兴趣地看完这一幕后,便起身准备进入阿格拉堡。这个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建立起来的建筑全部采用红色砂岩为材料,通体红色的高大城墙厚实并显得颇有质感。当售票处的工作人员接过我10美元现钞后,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在横线本上记下了我的名字和护照号,便示意我穿过长而黝黑的城门洞往里走。里边是个清幽的世界,就像几百年前属于阿克巴大帝时候那样。
  
  泰姬陵:清晨近赏,午后远观
  如果事先没做太多关于历史方面的功课,又不想找那些善于自我推销、印度口音浓厚的所谓导游喋喋不休地讲解,在阿格拉堡内的时光便会非常悠闲。单是那些造型优美、细节雕琢讲究的建筑本身,以及时常出现的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就足够让人赏心悦目。
  作为莫卧儿王朝鼎盛时代的产物,阿格拉堡算得是上印度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入口处宽大的觐见厅气势雄伟,光是想见一下当年百官衣冠整齐在这里等待的情景都让人感到壮观。除了高大柱廊和连绵的伊斯兰风格拱形门的华丽外,这里还是休息的最佳地带,石头建材构成的半封闭空间让此处成为躲避炎热的地方。从最内侧的角落里时常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我走过去,看到一个当地工匠正将中间镂空的规则六角形图案敲打在一块砖里。阳光透过身后繁复花纹的窗落在他身上。“当年皇宫里也是这么进行雕刻的吗?”我看了半天后忍不住发问。“谁知道呢,反正师傅是这么教我的。”他头都不抬地回答,很专注的样子。
  不过与之相比,我更喜欢位于连接寝宫与前殿之间庭院的那片地方,它由大片修剪整齊的绿色草坪和一个长长的连梁构成,连廊的顶部绘着精致的细密画,有的出自《摩柯婆罗多》,有的则在描述历史上的某场著名战争。这里的人分为三类。首次到访又没有太多时间的游客忙着边走边抬头欣赏每一幅画,生怕错过什么有意思的细节;不用买门票就能进入的本地人与那些把大把时间耗费在印度的欧美客来这里都很清闲,区别只是后者喜欢或坐或躺地在草坪上晒太阳,而前者更喜欢倚着柱廊坐在阴凉的长廊边,他们早就晒够了那个见鬼的毒太阳!
  对了,这个庭院中还有一个地方异常重要——那个位于栅栏前、可以远眺泰姬陵的观景平台。白色的泰姬陵透过跟前的整片开阔地带,在大约两公里远的地方。这个当年沙贾汗皇帝为自己宠爱的阿姬曼·芭奴皇后修建的陵墓如今成为整个印度最重要的地标,整个下午,数不清的人站在这个平台上,以其为背景留影。这里甚至还很贴心地在此修葺了一个平台,供拍集体照的人使用。
  在远望泰姬陵一下午之后,第二天的清晨,我早早出门,在刚一开放便进入泰姬陵,此时天刚放亮、游客寥寥,我很从容地东游西逛。在那个无数次出现在画册、明信片中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前驻足停留,这个由带圆顶的殿堂和四周的钟楼尖塔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在清晨略带薄雾的空气中显得美极了,而透过它跟前的水池,一个一模一样的镜像就在下方,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绝佳对称,才让它被人们称为“完美建筑”吧。更加迷人的是,此时光线瞬息万变,几乎每过五分钟,看到及拍摄出的画面就与之前在色调、光影上有着些许差别,这或许正是此时泰姬陵让我着迷的原因。
  曼妙的氛围、适中的温度、不算多的人流,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只可惜好景不长,穿制服、拿长棒、面色严肃的印度警察不知什么时候大批出现,配合高音喇叭里的广播开始清场,原来是某位东南亚政要即将到访,泰姬陵将对公众关闭4小时,而作为补偿,持当日门票,在管制结束后依然可以再次入内参观。我回旅馆睡了个回笼觉、吃过午餐后再次进入泰姬陵。不过有了早上的对比,此时的同一个地方简直让我提不起兴趣:人潮涌动在泰姬陵的正面,我很怀疑他们能否从到此一游照中一下子找出自己;在强烈的光线下,泰姬陵变成了缺乏细节的空泛巨人,那个影调细腻的清净时光早已不在。我转了一圈匆匆离开,此时还是到阿格拉堡远观更合适。
  
  喝光酸奶摔碎杯
  如果要了解阿格拉的全部,是需要多逛逛城堡与泰姬陵外的地方。印度特色的脏乱差在那里不可避免,但却也让喜欢印度的人感到更亲切。我住在一家位于泰姬陵不远处的小型旅馆,尽管店主人——那个脾气古怪、在印度生活了很多年的德国老太婆精心将它布置得很有地中海风情,但这丝毫不妨碍你在出门不远处感受浓厚的印度“味道”,无论在迷宫般的小巷子还是稍微宽敞些的街道上。小巷子里色彩浓郁,斑驳的墙壁上总会时常冒出新的彩色图案,穿纱丽的女人在阳光下显得鲜艳亮丽,各种颜色的瘦牛招摇过市,受到虔诚印度教徒的礼遇与尊重,而各种交通工具——老爷车、自行车、三轮车、马车混战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对什么都好奇、时常忽视了眼前的路,险情连连……
  傍晚时分,沿街总是有各种出售食物的摊子,说实话,大部分这样的地方像我这样的游客顶多只能好奇地看看,大不了拍上两张照片,绝不敢轻易尝试,不过那个出售酸奶的摊位足够吸引人,我最终情感战胜理智,大胆尝了一下,味道好到至今难忘。
  这个摊子摆在路边开阔地带,天擦黑的时候准时出现(显然是无照经营),摊主扯出一根电线,接上一个硕大的灯泡,就开始叫卖。顾客中一些看似是回头客,和摊主间有说有笑很熟识,而顾客之间多数也认识,或是朋友、或者是住在附近的邻居,大家举着酸奶边吃边聊,气氛轻松亲切,让这里看上去很像是一个社交场所。递过15卢比,我也手举酸奶参与进来,这种自制的酸奶甜酸适度,奶香浓郁,味道绝对没得说,而装酸奶的容器也非常特别,使用的全是红色的土陶瓦罐,瓦罐的颜色和质感,让我一下就想起了阿格拉堡的城墙。酸奶摊前时常传来噼啪的声音,这也是味道之外,这种酸奶至今让我念念不忘的细节:几乎每个人喝完酸奶,都会在一个角落里将土陶的杯子奋力摔碎,而那个角落,已经积累了不少土陶碎片。摔碎的土陶可以重新回炉变成新的陶罐,旁边的人这样给我解释。不用塑料不用纸,原来路边摊更环保。
  
  阿格拉堡中的这个平台是远眺泰姬陵的最佳位置。
  尖顶、拱门和伊斯兰风格彩绘是阿格拉堡中最典型的看点。
  宽大的觐见厅内凉爽宜人。
  工匠专注地修补雕琢。
  售票处的原始记录方式。
  
  阿格拉堡门外。
  旅馆的屋顶平台被打造成地中海风格。
  泰姬陵附近的巷子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行走者语
  印度首都新德里距离阿格拉有两百多公里路程,最方便的办法是乘火车前往,每天从早到晚有多班火车,价格便宜,单程只需3个多小时。
  除了装在土陶罐里的酸奶,随处可见的印度香料奶茶也不可错过。如果你肠胃不那么“坚固”,带上一些肠胃方面的药品会比较保险。
  逛完泰姬陵,别错过附近那些迷宫般的小巷。这里不仅有干净廉价的各国风味餐厅、咖啡馆,还有大量出售特色印度商品的店铺。
其他文献
到台湾访问,印象最深的,是台湾很多消费在价格分布上跟大陆很不一样,比如中国大陆在各个省基本都有自己的酒品牌,特别是中部地区,除了茅台、五粮液这种全国性的品牌卖到上千元一瓶以外,地方性的品牌像酒鬼酒、洋河、西凤酒、汾酒之类的品牌,一瓶卖到四五百块也是非常正常的。而台湾非常著名的,很多大陆来的消费者都要买上几瓶的金门高粱,折合成人民币一百来块钱就能买到一瓶很好的。  这就让人感到好奇了。大陆的经济水平
方媛创办的培训机构去年5月拿到营业执照,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儿童进行财商教育的机构。至今,已有40多名“小富二代”在这里接受培训。  2013年10月26日,在被称为“儿童商学院”——成都一家教育机构的财商课上,Tina老师在PPT上展示出一个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为什么家里选择购买现在使用的洗发水?给出选择的理由。”  台下坐着四个6到9岁的孩子,马可被老师点到名字,第一个回答:“我们没有理由
2003年,“香港自由行”在“非典”的阴影下开通,  对提振香港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九年过去,随着两地民众交往的深入,不和谐音时有发生。庆幸的是,两地的民众都对此保留了清醒的意识。他们会告诉你,偏狭与敌意,永远都不是主流,和谐共生、互谅共赢,依然是坚定的共识。
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去缅甸。自从2009年到缅甸采访,被当时的军政府遣送出境之后,不单单是我,所有的香港媒体记者,再也拿不到缅甸的采访签证。今年本来有一次机会,可以看看缅甸在军政府下台、民选政府上台之后,是不是有所改变,很可惜,原本要出访缅甸的采访对象,临时取消了行程。  当时已经做过最糟糕的打算,那就是如果缅甸政府不签发记者签证的话,那么就用旅游者的身份入境。我的同事在2011年11
在被迪士尼正式收购六年以后,皮克斯那盏妙趣无穷的跳跳灯终于显出了几分黯淡,这部《勇敢传说》虽然不出意外拿下了北美周票房冠军,但从全片的整体创意和视觉呈现来看,都没有显示出昔日皮克斯的独特风采——在一个弥漫着“以下犯上”的企业文化的地方,诞生《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和《海底总动员》这类的电影才是符合逻辑的,《勇敢传说》实在是太中规中矩了,这样的作品由别的动画电影公司推出,倒可以算作上乘,可跟那
2011年圣诞后的第一个周三,“大娘们的战争—二战期间日军性暴力图片展”在广州荔湾区西增路原创元素创意园大麦仓揭幕,简陋的展厅和让人看了“会不舒服的”图片,给每一个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个多月前,当王琼在西安看到这个展览时,她有强烈的渴望要把这个展览带到广州,随后,她与日军性暴力图展执行委员会协商,并着手在广州寻找场地,王琼认为,当很多人把这场灾难推到宏大叙事或国家、民族的责任上,“作为个
对于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并且从不担心晚上吃不到饭的人来说,粮食危机可能是一个遥远的词汇。但事实上,这颗星球的粮食危机已经近在眼前。按照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人类需要的粮食会是目前粮食需求量的两倍左右。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耕地的面积却很难增加那么多,耕地质量反而很可能还会有所下降。所以,改良粮食作物的生物性质,提高作物的产量成为战胜粮食危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土地质量下降
萨文曾是一名记者,在果敢,他遇到不少中国人在那里得享天年、骄奢淫逸,或是钱财散尽、装疯卖傻、毒瘾缠身,大多不想回去。摄影_孙炯  离开果敢那天,萨文走得有些仓皇。  那是2012年的夏天,老街市在入夜后已经灯火通明,灯光从高耸的双凤塔辐散开来,穿过彻夜不息的赌场和妓院,远处的市镇、山寨与监狱,则陷入黑暗。  萨文一人待在房间中,突然遇到不速之客。来人提着一把大刀,逼着萨文交出在果敢拍摄的纪录片素材
孤独的感觉让人们对危险和压力格外敏感,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上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明,长久的压力和危机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大。    对 于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而有些研究者却认为,就像疼痛的烧灼感让我们避免玩火,腹泻的记忆让我们远离腐败的食物一样,这种“不好受”的孤独感能提醒我们融入人群、呼朋唤友、寻找配偶伴侣,并与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  而作为社会性的动
3月25日夜,坐落在鼓楼东大街的MAO酒吧一改往日的喧哗沸腾,没有人POGO,也没有人“跳水”。身着侗族传统服饰的五个女孩和两个男孩在台上一字排开。起先姑娘们有些害羞,搞清各自的站位花了她们一点时间,但一阵衣裙窸窣和环佩叮当之后,歌声便如春泉般缓缓涌出。  他们是黎平歌队,来自贵州黔东南。这支带着村寨歌班传统的歌队首先重现了2500年前传下的《古越人歌》。接下来,是民间天然形成的复调合唱,多声部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