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文章对辽宁省20所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期望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为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寻找着力点和生长点,从而提高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期望; 辅导员;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128-06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本文对辽宁省20所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期望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为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寻找着力点和生长点,从而提高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编《基于大学生期望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卷。对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医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等辽宁省内20所高校通过网络进行了问卷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共发出2000份,回收1978份,有效问卷1782份,有效率89.1%。通过excel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对问卷进行Cronbachα信度检验(Alpha=0.736)和KMO and Bartlett’s Test效度检验(Alpha=0.749),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进行深入分析。
本次调查涉及被试学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生源、政治面貌以及就读学校性质是否是学生干部。具体如表1所示,总体来说,样本数据上:学生年级、政治面貌上有些不平衡,但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大学生对辅导员期望的调查与统计
1.关于大学生对辅导员自然状况的期望调查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性别期望的调查可知,有29.63%的学生希望辅导员性别是男性、有35.19%的学生希望辅导员性别是女性、有35.19%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性别无所谓。从图1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性别期望区别不是很大,比较来看,希望辅导员是女性的多一点,但认为辅导员性别无所谓的也很多。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年龄期望调查来看,期望辅导员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占42%、在30—35岁之间的占33%、在36—45岁之间的占7.86%、在45岁以上的占1.57%、认为辅导员年龄无所谓的占14.70%。从图2可见,75.8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年龄在25—35岁之间。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政治面貌的期望调查来看,期望辅导员是中共党员的占56.62%、共青团员的占5.56%、群众的占3.87%、其他占1.18%、无所谓的占32.77%。从图3可见,多数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期望是中共党员。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学历期望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学历分别是硕士占34.12%、博士占23.85%、本科占12.01%、大专占0.62%,无所谓占29.41%。从图4可见,57.9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学历是研究生,对博士辅导员的期望也很高。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职称期望的调查看,期望辅导员职称是教授的占27.16%、副教授占10.77%、讲师占12.35%、助教占5.39%、无所谓的占44.33%。从图5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职称期望较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的职称是无所谓的。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专兼职期望的调查看,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是专职的占72.05%、希望辅导员是兼职的占15.32%、认为无所谓的占12.63%。从图6可见,多数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是专职的。
2.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期望调查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选聘标准的期望调查看,认为最重要的标准是“作风正”的占39.84%、“纪律严”的占7.58%、“业务精”的占38.10%、“政治强”的占14.48%。从图7可见,“作风正”被大学生认为是辅导员选聘的最重要标准。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的期望调查看,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分别是学术科研水占20.65%、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占36.31%、道德品质占55.67%、人格魅力占54.71%、敬业精神占48.37%、服务意识占35.75%、工作能力占45.17%、工作方法占38.44%、工作态度占41.64%、语言行为占25.48%、专业背景占8.31%。从图8可见,道德素质、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是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最为重要的前三位期望。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的期望调查图9来看,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学业咨询辅导能力三种能力最为期望。
从图10调查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应该具备的知识列为前三项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
3.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期望调查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期望调查看,期望辅导员是人生导师的占60.04%、知心朋友占56.96%、教育者角色占42.70%、管理者角色占36.76%、服务者角色占31.54%、兄姊角色占17.17%、长辈角色占15.99%、无所谓的占4.15%。从图11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角色是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教育者列为前三项。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师生比配置的期望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比是100—220人占60.61%、200—300人占20.59%,300—400人占7.01%,400人以上占2.36%、无所谓占9.43%,从图12可见,多数大学生希望与辅导员之间的师生比配置是100—200人。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对自己帮助的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在学习方面帮助自己的占52.02%、就业方面占60.33%、恋爱方面占17.56%、心理方面占38.16%、发展方面占53.25%、道德方面占27.83%、政治素质方面占29.52%、经济方面占14.25%、法制方面占12.23%、人际交往方面占39.06%、生活方面占26.43%、各个方面都帮助我的占15.54%。从图13可见,就业、个人发展、学习方面列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对自己帮助的前三项。
从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方式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与其沟通通过新媒体的占41.25%、电话的43.04%、面对面交流的占69.75%、书面沟通的占14.59%。从图14可见,面对面交流是大学生最为期望与辅导员沟通的方式。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更换的频率调查看,期望最好不换的大学生占75.31%、更换次数越多越好的占4.77%、更换次数越少越好的占13.02%、无所谓的占6.9%。从图15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好不换,即使更换次数越少越好。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工作方式的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工作方式选择民主管理的占56.06%、学生自我管理占53.09%、严格管理学生占35.41%、学生放任自流占11.67%。从图16可见,民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方式是大学生最为期望的辅导员工作方式。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与其沟通的频率调查看,期望与辅导员每周沟通一次的占53.20%,每月沟通一次的占28.06%,每学期沟通一次的占4.83%,每学年沟通一次的占2.36%,无所谓的占11.56%,从图17可见,81.26%的大学生希望与辅导员每月至少沟通一次。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类型的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和蔼可亲型的占75.36%、民主自由型的占55.78%、严肃认真型的占23.68%、高高在上型的占6.17%、公私分明型的占44.44%、平等尊重型的占50.34%、学术科研型的占10.55%。从图18可见,和蔼可亲型、民主自由型、平等尊重型列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类型的前三位。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应重视的学生工作调查看,学生发展占34.01%、学风建设占29.63%、校园文化建设占22.95%、学生心理健康占35.80%、学生就业职业指导占41.41%、奖惩评定占25.53%、宿舍管理占23.23%、党团建设占26.15%、班级管理占39.28%、帮困助学占36.20%、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占47.08%,形势政策教育占34.6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占34.06%,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占45.79%。从图19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重视的日常学生工作列为前四位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就业职业指导规划,班级管理。
在“遇到困难,是否愿意找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中,从图20可见,遇到困难,近80%的学生愿意找辅导员解决问题。
“对辅导员最不满意方面的调查”,从图21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学术水平、工作方法、服务意识、人格魅力列为最不满意的前四项。
“对辅导员工作是否有耐心的调查”,从图22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有耐心,只有7.4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耐心。
三、大学生对辅导员期望与现实的比较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辅导员的状况,对大学生除了进行辅导员期望调查外,还对大学生进行了期望与现实比较调查,分析如下:
1.师生比配置的比较
从图23看出,除了师生比1∶200—300人现实高于期望以外,其他现实均低于期望,可见,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配置严重失调。
2.师生沟通频率的比较
从图24看出,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频率比较符合大学生的期望。可见,辅导员工作比较认真,与学生接触比较多。
3.师生更换频率的比较
从图16看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好不换或者换的次数越少越好,但是在图25调查中发现,有32.32%的学生曾经换过辅导员,有的甚至达4次之多。
4.对辅导员角色比较
从图26看出,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角色顺序分别是管理者、人生导师、教育者、知心朋友和服务者,这与大学生期望的辅导员角色顺序为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不同。其中现实中辅导员管理者的角色偏重,知心朋友角色偏轻。
5.对辅导员素质要求比较
从图27看出,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期望远远高于现实中辅导员的素质。其中辅导员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工作能力与大学生的期望差距最大,而现实中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专业背景、工作能力是大学生对辅导员最不满意的前四位。
6.辅导员对大学生帮助的比较
从图28可见,除了生活方面大学生对辅导员期望与现实中没有差距外,其他方面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对自己帮助都与现实存在差距,其中,就业、个人发展、学习是大学生最为期望辅导员帮助的前三项,而现实中,学习、个人发展和心理方面辅导员对大学生帮助最大。
7.辅导员类型比较
从图29看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类型主要是和蔼可亲型、民主自由型,但在现实中,民主自由型、和蔼可亲型、平等尊重型与大学生的期望差距最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以高高在上型、严肃认真型为主。
8.管理方式比较
从图30看出,大学生对辅导员管理期望是民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但是现实中,辅导员多对学生是严格管理,同时伴有学生自我管理。
9.工作手段的比较
从图31看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与自己联系主要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现实中,辅导员也主要通过面对面交流与学生沟通与联系,可见,期望与现实中的差距不大,但需要加强。
三、结 论
针对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调查以及期望与现实的比较中可见,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辅导员自然状况上:要进一步落实2004年党中央16号文件指出的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比配置是1∶200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学历建设,积极引导在岗辅导员提升自身学历水平的同时,着力引进高学历(博士)人才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评聘职称建设,积极为辅导员发展提供机会与空间;要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逐步减少兼职辅导员的数量,稳定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在辅导员素质与能力上:进一步严格按照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政治强的标准建设辅导员队伍。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学术水平、提升辅导员的学术地位和专业地位;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不断探寻适合大学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不断加强辅导员敬业精神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度,促进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上:辅导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合理知识结构和完善自我,提升自身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学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排忧解难,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在辅导员工作方式上:辅导员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和班级的特点采取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手段,加强对学生民主管理的引导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满足学生对民主、自由、平等与尊重的诉求。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大学生; 期望; 辅导员;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128-06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本文对辽宁省20所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期望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为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寻找着力点和生长点,从而提高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编《基于大学生期望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卷。对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医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等辽宁省内20所高校通过网络进行了问卷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共发出2000份,回收1978份,有效问卷1782份,有效率89.1%。通过excel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对问卷进行Cronbachα信度检验(Alpha=0.736)和KMO and Bartlett’s Test效度检验(Alpha=0.749),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进行深入分析。
本次调查涉及被试学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生源、政治面貌以及就读学校性质是否是学生干部。具体如表1所示,总体来说,样本数据上:学生年级、政治面貌上有些不平衡,但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大学生对辅导员期望的调查与统计
1.关于大学生对辅导员自然状况的期望调查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性别期望的调查可知,有29.63%的学生希望辅导员性别是男性、有35.19%的学生希望辅导员性别是女性、有35.19%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性别无所谓。从图1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性别期望区别不是很大,比较来看,希望辅导员是女性的多一点,但认为辅导员性别无所谓的也很多。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年龄期望调查来看,期望辅导员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占42%、在30—35岁之间的占33%、在36—45岁之间的占7.86%、在45岁以上的占1.57%、认为辅导员年龄无所谓的占14.70%。从图2可见,75.8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年龄在25—35岁之间。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政治面貌的期望调查来看,期望辅导员是中共党员的占56.62%、共青团员的占5.56%、群众的占3.87%、其他占1.18%、无所谓的占32.77%。从图3可见,多数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期望是中共党员。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学历期望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学历分别是硕士占34.12%、博士占23.85%、本科占12.01%、大专占0.62%,无所谓占29.41%。从图4可见,57.9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学历是研究生,对博士辅导员的期望也很高。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职称期望的调查看,期望辅导员职称是教授的占27.16%、副教授占10.77%、讲师占12.35%、助教占5.39%、无所谓的占44.33%。从图5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职称期望较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的职称是无所谓的。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专兼职期望的调查看,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是专职的占72.05%、希望辅导员是兼职的占15.32%、认为无所谓的占12.63%。从图6可见,多数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是专职的。
2.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期望调查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选聘标准的期望调查看,认为最重要的标准是“作风正”的占39.84%、“纪律严”的占7.58%、“业务精”的占38.10%、“政治强”的占14.48%。从图7可见,“作风正”被大学生认为是辅导员选聘的最重要标准。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的期望调查看,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分别是学术科研水占20.65%、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占36.31%、道德品质占55.67%、人格魅力占54.71%、敬业精神占48.37%、服务意识占35.75%、工作能力占45.17%、工作方法占38.44%、工作态度占41.64%、语言行为占25.48%、专业背景占8.31%。从图8可见,道德素质、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是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最为重要的前三位期望。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能力的期望调查图9来看,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学业咨询辅导能力三种能力最为期望。
从图10调查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应该具备的知识列为前三项的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
3.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期望调查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期望调查看,期望辅导员是人生导师的占60.04%、知心朋友占56.96%、教育者角色占42.70%、管理者角色占36.76%、服务者角色占31.54%、兄姊角色占17.17%、长辈角色占15.99%、无所谓的占4.15%。从图11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角色是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教育者列为前三项。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师生比配置的期望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比是100—220人占60.61%、200—300人占20.59%,300—400人占7.01%,400人以上占2.36%、无所谓占9.43%,从图12可见,多数大学生希望与辅导员之间的师生比配置是100—200人。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对自己帮助的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在学习方面帮助自己的占52.02%、就业方面占60.33%、恋爱方面占17.56%、心理方面占38.16%、发展方面占53.25%、道德方面占27.83%、政治素质方面占29.52%、经济方面占14.25%、法制方面占12.23%、人际交往方面占39.06%、生活方面占26.43%、各个方面都帮助我的占15.54%。从图13可见,就业、个人发展、学习方面列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对自己帮助的前三项。
从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方式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与其沟通通过新媒体的占41.25%、电话的43.04%、面对面交流的占69.75%、书面沟通的占14.59%。从图14可见,面对面交流是大学生最为期望与辅导员沟通的方式。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更换的频率调查看,期望最好不换的大学生占75.31%、更换次数越多越好的占4.77%、更换次数越少越好的占13.02%、无所谓的占6.9%。从图15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好不换,即使更换次数越少越好。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工作方式的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工作方式选择民主管理的占56.06%、学生自我管理占53.09%、严格管理学生占35.41%、学生放任自流占11.67%。从图16可见,民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方式是大学生最为期望的辅导员工作方式。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与其沟通的频率调查看,期望与辅导员每周沟通一次的占53.20%,每月沟通一次的占28.06%,每学期沟通一次的占4.83%,每学年沟通一次的占2.36%,无所谓的占11.56%,从图17可见,81.26%的大学生希望与辅导员每月至少沟通一次。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类型的调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和蔼可亲型的占75.36%、民主自由型的占55.78%、严肃认真型的占23.68%、高高在上型的占6.17%、公私分明型的占44.44%、平等尊重型的占50.34%、学术科研型的占10.55%。从图18可见,和蔼可亲型、民主自由型、平等尊重型列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类型的前三位。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应重视的学生工作调查看,学生发展占34.01%、学风建设占29.63%、校园文化建设占22.95%、学生心理健康占35.80%、学生就业职业指导占41.41%、奖惩评定占25.53%、宿舍管理占23.23%、党团建设占26.15%、班级管理占39.28%、帮困助学占36.20%、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占47.08%,形势政策教育占34.6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占34.06%,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占45.79%。从图19可见,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重视的日常学生工作列为前四位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就业职业指导规划,班级管理。
在“遇到困难,是否愿意找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中,从图20可见,遇到困难,近80%的学生愿意找辅导员解决问题。
“对辅导员最不满意方面的调查”,从图21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学术水平、工作方法、服务意识、人格魅力列为最不满意的前四项。
“对辅导员工作是否有耐心的调查”,从图22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有耐心,只有7.4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耐心。
三、大学生对辅导员期望与现实的比较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辅导员的状况,对大学生除了进行辅导员期望调查外,还对大学生进行了期望与现实比较调查,分析如下:
1.师生比配置的比较
从图23看出,除了师生比1∶200—300人现实高于期望以外,其他现实均低于期望,可见,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配置严重失调。
2.师生沟通频率的比较
从图24看出,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频率比较符合大学生的期望。可见,辅导员工作比较认真,与学生接触比较多。
3.师生更换频率的比较
从图16看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最好不换或者换的次数越少越好,但是在图25调查中发现,有32.32%的学生曾经换过辅导员,有的甚至达4次之多。
4.对辅导员角色比较
从图26看出,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角色顺序分别是管理者、人生导师、教育者、知心朋友和服务者,这与大学生期望的辅导员角色顺序为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不同。其中现实中辅导员管理者的角色偏重,知心朋友角色偏轻。
5.对辅导员素质要求比较
从图27看出,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期望远远高于现实中辅导员的素质。其中辅导员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工作能力与大学生的期望差距最大,而现实中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专业背景、工作能力是大学生对辅导员最不满意的前四位。
6.辅导员对大学生帮助的比较
从图28可见,除了生活方面大学生对辅导员期望与现实中没有差距外,其他方面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对自己帮助都与现实存在差距,其中,就业、个人发展、学习是大学生最为期望辅导员帮助的前三项,而现实中,学习、个人发展和心理方面辅导员对大学生帮助最大。
7.辅导员类型比较
从图29看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类型主要是和蔼可亲型、民主自由型,但在现实中,民主自由型、和蔼可亲型、平等尊重型与大学生的期望差距最大,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以高高在上型、严肃认真型为主。
8.管理方式比较
从图30看出,大学生对辅导员管理期望是民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但是现实中,辅导员多对学生是严格管理,同时伴有学生自我管理。
9.工作手段的比较
从图31看出,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与自己联系主要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现实中,辅导员也主要通过面对面交流与学生沟通与联系,可见,期望与现实中的差距不大,但需要加强。
三、结 论
针对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调查以及期望与现实的比较中可见,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辅导员自然状况上:要进一步落实2004年党中央16号文件指出的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比配置是1∶200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学历建设,积极引导在岗辅导员提升自身学历水平的同时,着力引进高学历(博士)人才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评聘职称建设,积极为辅导员发展提供机会与空间;要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逐步减少兼职辅导员的数量,稳定辅导员队伍,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在辅导员素质与能力上:进一步严格按照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政治强的标准建设辅导员队伍。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学术水平、提升辅导员的学术地位和专业地位;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不断探寻适合大学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不断加强辅导员敬业精神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满意度,促进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上:辅导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合理知识结构和完善自我,提升自身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学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排忧解难,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在辅导员工作方式上:辅导员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和班级的特点采取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手段,加强对学生民主管理的引导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满足学生对民主、自由、平等与尊重的诉求。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