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37-0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同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想象作文,重视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创造许多奇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阴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借助多种载体:一首意境深远的诗词,一幅蕴涵宏博的图画,一段悠远深邃的音乐……在这些载体中,既有视觉,又有听觉。“听音乐想象”就是适应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一规律,用有趣、优美的乐曲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美妙旋律的熏陶下,大胆放飞想象,张扬个性,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诞生篇篇五彩斑斓的习作。苏教版教材中曾有根据音乐想象作文的训练,在实践中有点滴体会:
一、快乐地听
对于想象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时间、空间、思想等多方面。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快乐地听音乐。这是学生走向想象广阔舞台的第一步,教师应做好一些铺垫。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人人参与。除鼓励性语言外,还要通过不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宽容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想到一个词;想到一句话;可以想到一件事;想到一个人;可以想美好的事情;也可以想丑陋的事物……只要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想象,我们就要呵护,就要宽容对待。再则,扩展音乐范围。音乐不能只是单一的作曲家创造的曲子,它的内容应包罗万象。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动物的叫声、流水声、风声、雨声、海啸声、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乐器声、乐曲声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音乐,让学生认真地倾听、欣赏,自由地想象。宽松的环境和多彩的音乐便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时刻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听音乐。
二、大胆地想
有了宽松的环境,学生易于去听音乐,有了美妙的音乐,学生乐于去听。这只是具备了想象习作的外部因素,
在教学中还须激励内因,指导学生大胆地想,让学生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里。
想象来源于现实,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型,对某个原型展开较任意地思考。一个人的想象无论是怎样的海阔天空,最终都离不开现实。为了保证学生能自由大胆地想,教师务必做好精选乐曲和让学生放开去想这两点。首先,我们在选择音乐时,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优美的、欢快的、有起伏的音乐,选择那些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好音乐,以利于学生进行想象。利用这些有趣、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想象。其次,让学生放开想、大胆想,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听音乐后,只要是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以鼓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人可以,想事可以,想景可以,
入情也可以。
三、无拘束地表达
有了合适优美的音乐,并不等于就有了文采飞扬的文章。学生要写出新奇、有趣、风格不同的妙文,关键要靠教师放手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表达。在这个环节上,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想、说。学生有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后,我就引导学生想完整、说详细。第二,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学生的个性不一,有的感情丰富、善于联想;有的冷静严谨、精于思索;有的喜好做诗;有的爱写整篇文章;有的爱用好词句;有的善写朴素的句子……对于学生不同的个性,要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习作方式。“文如其人”,学生习作中朴实简明的语言与生动优美语言,短小精悍的小诗与丰富多彩的整篇文章,都应同样得到肯定。只要内容充实,意思表达清楚;只要觉得有意思,有表达欲望,可以各种形式入文。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禁锢,学生的想象就可以任意驰骋,学生的作文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表达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
四、投入地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观点,我在学生听音乐想象作文后,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习作的评改权交给学生,进一步尊重学生,开放习作评改的途径。无论习作写得如何,学生都渴望被认同,那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方式必然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要“蹲下身子看学生”,尽量挖掘其闪光点,从总体上进行认同,特别是一些差生。评改要尊重学生习作的意愿,以激励为主。既提倡师评生改,也倡导小组互评,更要让学生自己来评改,让学生在自己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修改。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让我们在音乐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张扬学生的个性,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同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想象作文,重视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创造许多奇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阴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借助多种载体:一首意境深远的诗词,一幅蕴涵宏博的图画,一段悠远深邃的音乐……在这些载体中,既有视觉,又有听觉。“听音乐想象”就是适应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一规律,用有趣、优美的乐曲刺激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美妙旋律的熏陶下,大胆放飞想象,张扬个性,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诞生篇篇五彩斑斓的习作。苏教版教材中曾有根据音乐想象作文的训练,在实践中有点滴体会:
一、快乐地听
对于想象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时间、空间、思想等多方面。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能快乐地听音乐。这是学生走向想象广阔舞台的第一步,教师应做好一些铺垫。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人人参与。除鼓励性语言外,还要通过不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宽容地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想到一个词;想到一句话;可以想到一件事;想到一个人;可以想美好的事情;也可以想丑陋的事物……只要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想象,我们就要呵护,就要宽容对待。再则,扩展音乐范围。音乐不能只是单一的作曲家创造的曲子,它的内容应包罗万象。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动物的叫声、流水声、风声、雨声、海啸声、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乐器声、乐曲声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音乐,让学生认真地倾听、欣赏,自由地想象。宽松的环境和多彩的音乐便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时刻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听音乐。
二、大胆地想
有了宽松的环境,学生易于去听音乐,有了美妙的音乐,学生乐于去听。这只是具备了想象习作的外部因素,
在教学中还须激励内因,指导学生大胆地想,让学生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里。
想象来源于现实,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型,对某个原型展开较任意地思考。一个人的想象无论是怎样的海阔天空,最终都离不开现实。为了保证学生能自由大胆地想,教师务必做好精选乐曲和让学生放开去想这两点。首先,我们在选择音乐时,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优美的、欢快的、有起伏的音乐,选择那些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好音乐,以利于学生进行想象。利用这些有趣、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想象。其次,让学生放开想、大胆想,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听音乐后,只要是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以鼓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生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想人可以,想事可以,想景可以,
入情也可以。
三、无拘束地表达
有了合适优美的音乐,并不等于就有了文采飞扬的文章。学生要写出新奇、有趣、风格不同的妙文,关键要靠教师放手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表达。在这个环节上,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想、说。学生有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后,我就引导学生想完整、说详细。第二,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学生的个性不一,有的感情丰富、善于联想;有的冷静严谨、精于思索;有的喜好做诗;有的爱写整篇文章;有的爱用好词句;有的善写朴素的句子……对于学生不同的个性,要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习作方式。“文如其人”,学生习作中朴实简明的语言与生动优美语言,短小精悍的小诗与丰富多彩的整篇文章,都应同样得到肯定。只要内容充实,意思表达清楚;只要觉得有意思,有表达欲望,可以各种形式入文。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禁锢,学生的想象就可以任意驰骋,学生的作文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表达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
四、投入地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观点,我在学生听音乐想象作文后,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把习作的评改权交给学生,进一步尊重学生,开放习作评改的途径。无论习作写得如何,学生都渴望被认同,那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方式必然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要“蹲下身子看学生”,尽量挖掘其闪光点,从总体上进行认同,特别是一些差生。评改要尊重学生习作的意愿,以激励为主。既提倡师评生改,也倡导小组互评,更要让学生自己来评改,让学生在自己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修改。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让我们在音乐中放飞学生的想象,张扬学生的个性,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