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价值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承担着铸魂育人的使命。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我们应该铸什么魂、育什么人—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回答。《指南》指出,我们要培养的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指南》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应正确把握革命传统教育的时代价值。
  从政治维度把握革命传统教育。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守好思想防线的题中之义。时下,我们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中,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领域,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从历史维度把握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偉大飞跃,革命传统的形成发展具有连续性、延展性和时代性。时下,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好薪火传承者,提高他们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既要从百年历史长河中挖掘经过实践检验、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历史积淀,以此作为教育资源,又要对今天的发展实际和时代风貌进行淬炼和升华,对革命传统进行有益补充,熔铸为新时代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蹄疾步稳地实现“中国梦”。
  从精神维度把握革命传统教育。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兴。建党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无一不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质和人格风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和智慧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补钙壮骨、固本培元”,提高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其他文献
温暖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反对唯分数主义和唯功利主义的“冷”教育,希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充满生命价值和情趣,充满温情和暖意,引导孩子积极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对教育要作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现在学习成了学生的负累,让学生失去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与冲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将学习从情与趣
摘要 在德育视角下,学校要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开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构建安全组织制度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保障智慧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到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安全素养;三课四化五会;德育视角  作者简介 沈益雪,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强化文化自觉,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人;
武汉市东西湖区是武汉市“十二五”有效德育工程的试点区。区教育局以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内各学校的发展需要,从课程、活动、校园文化和教师育德能力四条路径出发,构建了有效德育的立体框架。  :钱局长,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德育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一个难题。首先对贵局在武汉市“十二五”有效
建议把家校社共育情况纳入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中,为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的完善提供切实保障。同时,强化问责环节,完善问责机制,把协同育人的落实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结果考核、问责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督导工作的效果。  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在德育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网络,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统一协调地开展德育工作,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虽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时空
2002年10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感召下,“红色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生根发芽。九年以来,遵循“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理念,“红色论坛”坚持学生主体性,不断走向项目化、规范化、制度化,现已成为学校独具特色,极富魅力,参与人数众多,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     一、“红色论坛”简介    “红色论坛”即在校团委的指
广义生命教育的源头,应可追溯到孔夫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孔门弦歌施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的不正是生命教育的唯美情景吗?苏格拉底一袭敝袍赤脚站在雅典街头用“助产术”指导雅典青年,柏拉图降尊纡贵追随寒门老师,亚里士多德与逍遥学派师生漫步苹果园纵论天下大事,不也正是生命在场的教育故事吗?千载绵延,代代损益,薪尽火传,生生不息。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西方教育史不过是生命教育与非生命教育在不同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童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令我震撼……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谢谢大家。”  这是五(2)班王志芳老师精心设计的“书韵飘香”班会现场,刚才上台推荐《童年》的是学生张远(化名),他与其他孩子一样都表现得落落大方。接下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气氛热烈,但有条不紊。  还记得张远刚入班时不爱说话,也不合群,他的自闭倾向引起了班主任王志芳的注意
摘 要  本研究以50名11、12岁小学生的访谈为基础,分析得出,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职业认知具有职业愿景不稳定性、职业性质虚拟性、职业动机自我性、职业价值观多元性等阶段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建议小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可将对职业认知的“现实性”引导、对特质自我的“自我认知”引导、基于个体因素匹配职业的“职业观”引导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以此提出11、12岁儿童的生涯教育可以从增强自我意识训练、增强“课程 价
扈中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  2005年7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探视已94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谈完对科技规划的意见后,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里的学校应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