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数转换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必要性、转换方法探讨

来源 :明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空间管制存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大系统,前者关注城市如何成长;后者更加关注耕地如何保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发展。当这些不同的规划要在同一空间落位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为了能够统一国土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需要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部一直强调要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基础平台,并以信息平台为底板,融合“多规合一”矛盾冲突,逐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那么,要实现自然资源统一,就必须做到自上而下统一标准、统一体系、统一
其他文献
从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与空间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对地铁站点空间设计的塑造及人文内涵的影响。首先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地铁建设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优秀案例;其次针对上海地铁15号线进行实地调研,选择特色站点深入研究分析。地域文化在上地铁15号线站点空间中应用中展现了“一线一色”的设计理念和“一站一景”的特征;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中有诸多创新之处。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点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展现出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增加地铁空间活力,促进文化认同。
数字经济作为新技术革命引致的新经济形态,能够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1-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率,这一结论在进行变量替换、分阶段回归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效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呈现中部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的不平衡空间结构特征。(3)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生态效率提升的中介
抢劫罪中暴力行为的精神化现象表现为暴力程度的\"去伤害化\"、对象的\"去人身化\"、方式的\"去行为化\"、目的的\"去关联化\"。该现象导致暴力型抢劫的构成要件过度抽象化,并由此引发适用范围的弥散化,容易导致行为定性失当、量刑失衡。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偏重行为的规范评价,片面强调剥夺被害人的财产处分自由这一强制手段的同类本质。为抑制暴力概念的不当膨胀,维护抢劫罪构成要件的明确性,必须明确暴力概念具有事实与规范双重属性:既具有存在论层面的人身要素,又具有规范论层面的关联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