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通常会有较大的兴趣。为此,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生活实例和生活实践的应用,积极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而提升信息技术的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应用
小学计算机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其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而逐渐让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最终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本文就其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在课程开始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或是应用生活气息浓烈的图片,或是视频等方式,对学习和生活进行较好的整合,为新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份邀请书》时,可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理解进行邀请函的撰写,内容可确定为邀请邻近小学一同参观乡村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待学生写完后,教师需对学生撰写的邀请函进行评价,然后可将自己写的邀请函展示给大家看。少年宫活动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会有较大的期待[1]。因此,应用该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了解到邀请书中应具备的时间、地点和邀请人等,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2.结合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向来主张学以致用,倡导广大教育者将生活作为教学的中心,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并且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教学内容更丰富。通过应用学生感兴趣的、贴切的并且为学生熟悉的素材,促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重视计算机技术对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了解旅游景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或是相似的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奇e国作为相应的教学内容,该游戏为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在生活中通常会涉及。应用该生活题材的吸引力,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可通过IE浏览器进入奇e国网站浏览。之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对奇e国公交路線进行查找,进而找出奇e国的门票,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3.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渗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因为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时,也较多地偏向于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其他方面。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学生的学习旨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尽管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异,但其生活能力较强。教师应注重生活化的评价,突出每位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在优势互补之下,促进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可奖励其学习小标本,并且对于能够克服自身缺点的学生给予最佳勇气奖。又如在学习完绘图工具一课之后,可布置学生绘画自身熟悉的场景,如“小鸡觅食”的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在绘图中进行相应的着色、复制、组合和绘制等处理,并将其上传至群共享。经过学生的讨论,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教师做出综合性的评价。生活化的评价不但能够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信心技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
4.通过课外实践促进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为实现小学计算机课堂的生活化,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案例外,还需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操作。通过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并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之余,结合教材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开学之际,教师可让学习使用电子邮件向好朋友和家长各写一封信,内容不限,可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向同学表达思念之情。通过实际生活和信息技术的相结合,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3]。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生活实例的应用,并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挖掘学习的素材,增强信息技术整体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甘海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J].学周刊A版,2013,3(10):132-133.
[2]杨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3,3(75):134-135.
[3]吴智辉.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与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2,3(6):167-168.
关键词: 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应用
小学计算机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其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而逐渐让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最终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本文就其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在课程开始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或是应用生活气息浓烈的图片,或是视频等方式,对学习和生活进行较好的整合,为新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份邀请书》时,可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理解进行邀请函的撰写,内容可确定为邀请邻近小学一同参观乡村学校的少年宫活动。待学生写完后,教师需对学生撰写的邀请函进行评价,然后可将自己写的邀请函展示给大家看。少年宫活动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会有较大的期待[1]。因此,应用该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了解到邀请书中应具备的时间、地点和邀请人等,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2.结合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向来主张学以致用,倡导广大教育者将生活作为教学的中心,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并且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教学内容更丰富。通过应用学生感兴趣的、贴切的并且为学生熟悉的素材,促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重视计算机技术对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了解旅游景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或是相似的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奇e国作为相应的教学内容,该游戏为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在生活中通常会涉及。应用该生活题材的吸引力,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可通过IE浏览器进入奇e国网站浏览。之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对奇e国公交路線进行查找,进而找出奇e国的门票,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3.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渗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因为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时,也较多地偏向于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其他方面。这种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学生的学习旨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尽管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异,但其生活能力较强。教师应注重生活化的评价,突出每位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在优势互补之下,促进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可奖励其学习小标本,并且对于能够克服自身缺点的学生给予最佳勇气奖。又如在学习完绘图工具一课之后,可布置学生绘画自身熟悉的场景,如“小鸡觅食”的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在绘图中进行相应的着色、复制、组合和绘制等处理,并将其上传至群共享。经过学生的讨论,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教师做出综合性的评价。生活化的评价不但能够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信心技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
4.通过课外实践促进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为实现小学计算机课堂的生活化,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案例外,还需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操作。通过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并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之余,结合教材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开学之际,教师可让学习使用电子邮件向好朋友和家长各写一封信,内容不限,可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向同学表达思念之情。通过实际生活和信息技术的相结合,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3]。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生活实例的应用,并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挖掘学习的素材,增强信息技术整体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甘海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J].学周刊A版,2013,3(10):132-133.
[2]杨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3,3(75):134-135.
[3]吴智辉.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与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2,3(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