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与汉语在书面表达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忽视这些差别,按汉语模式进行写作,结果造成大量不地道的英语——“汉式英语”。本文分析了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提出了克服汉式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汉式英语 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更加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也愈来愈受到重视。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的,母语已占领了学生的思维阵地,由于受汉语语言模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无处不在,致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汉式英语”。
一、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所谓汉式英语即受汉语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生硬的英语。在英语写作中,许多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但是由于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常常用中文思维模式来进行英语写作,大大削弱了书面交际的效果。
1.文化差异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而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是循环式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西方人写作时喜欢开门见山,把主要问题作为主题句在段首提出,然后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无法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和制约,文章结构松散,主题论述不清,句子结构乃至用词等都带有汉语的痕迹。相当多的学生先用汉语构思,然后再将构思好的东西译成英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使英语写作过程转化为汉译英的过程。
2.语言因素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篇章、文字、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导致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易出现语法错误及选词不当,从而形成汉式英语。英语与汉语的词汇并非一一对应,因此,英语写作时切忌进行一一对译,否则,不仅不能正确表达词的含义,而且还会引起误解。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其涵义范围也较广,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smart一词,在以下不同的句子中分别有不同的意义。
1)You look smart in your new suit.(帅气的)
2)She is a smart student.(聪明的)
3)There are many smart restaurants in this city.(高雅的)
4)He gave a smart blow on the door.(猛烈的、有力的)
二、汉式英语的常见表现形式
1.受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影响,导致语法错误。
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在性、数、时态、语态、语气、句式结构及表达上与汉语完全不一样。汉语名词不分单、复数,可数、不可数,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等。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英语语言基本功不牢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正确、主谓不一致、指代不清、时态错误、语态错误、选词错误、语序错误、搭配错误、标点符号及大小写错误等。
例如:
1)He teach English at a college.
2)Grace is Mary’s good friend,she wants her to be her company.
3)Since you are here,therefore I can go now.
4)The boys can be divide into two groups.
5)Everyone has their homework.
6)If I can study abroad,I can better know the world.
英语与汉语在句式上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常写出一些无语法错误但不规范、不地道的英语句子。例如:“We don’t know that Christmas is coming.”(不知不觉,圣诞节快到了)。该句可改为:“Christmas is coming before we realize it.”再如:有的学生写到“Today is Friday.”该句应改为“It is Friday today.”
2.语篇的汉式。
英语写作模式与汉语不同,英语写作往往是开门见山,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首段,把段落的中心思想放在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直接切入主题。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写作习惯的影响,写作中往往采用“螺旋式”的方法,不直接切入主题,缺少主题句,使文章结构松散,缺乏连贯性,主题不鲜明。有些学生盲目引用成语、谚语、名言名句等,不善于用连接词,使文章条理不清,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套话连篇。
三、克服汉式英语,提高写作能力
1.注意基本功训练,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因素,是语言的最根本原料和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法进行交流。要想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否则,书面表达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费解的句子。可见,词汇量的多少及正确运用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表达能力。然而,任何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除了记忆单词外,还应结合一些词组、同义词、反义词来加强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运用这些知识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才能掌握各种写作技能,而且写作技能也只有在不断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
2.注意英汉差异,克服“中国式英语”。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都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习惯来组织英文句子的,因此,写出来的句子非常生硬,甚至令人费解。平时应注意培养用英语思维的意识,培养英语语感,同时注意英汉表达和文化上的差异。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也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对文化教育重视不足,有些中国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在实际交流中却由于文化障碍而屡遭失败。比如,汉语中有“像老黄牛一样耕作”、“强壮如牛”等词,而英语则用“马”来表示:“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学习类似表达时,注意通过语言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双方的文化,而且有助于英语学习和英文写作。
3.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在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就无法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干扰,进行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从汉语思维过程转换为英语思维过程。同时注意培养语感,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培养语感。
4.恰当运用英语连接词。
英语与汉语的最大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非常注意用连接词来表达语法形式的完整,使句子更加严密,层次分明。恰当运用连接词可以使英文文章结构紧凑、自然顺畅。例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上句话中用了if这一连接词,使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再如:“He was angry,however he listened patiently.”(他很生气,然而他还是耐心地听着。)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词,句子显得比较松散、不紧凑,因为汉语是用句意把整个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只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训练,掌握写作技巧,英语知识就会不断得到巩固,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铺路。然而,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勤写苦练,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式,准确连贯地用英语表达思想。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有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辛献云.翻译教学中的译文比较教学法[J].外语与翻译,2001,(2).
[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陶嘉炜.写作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汉式英语 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更加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也愈来愈受到重视。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的,母语已占领了学生的思维阵地,由于受汉语语言模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无处不在,致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汉式英语”。
一、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所谓汉式英语即受汉语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生硬的英语。在英语写作中,许多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但是由于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常常用中文思维模式来进行英语写作,大大削弱了书面交际的效果。
1.文化差异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而不同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是循环式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的。西方人写作时喜欢开门见山,把主要问题作为主题句在段首提出,然后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许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无法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和制约,文章结构松散,主题论述不清,句子结构乃至用词等都带有汉语的痕迹。相当多的学生先用汉语构思,然后再将构思好的东西译成英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使英语写作过程转化为汉译英的过程。
2.语言因素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篇章、文字、语法、词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导致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易出现语法错误及选词不当,从而形成汉式英语。英语与汉语的词汇并非一一对应,因此,英语写作时切忌进行一一对译,否则,不仅不能正确表达词的含义,而且还会引起误解。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其涵义范围也较广,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比如smart一词,在以下不同的句子中分别有不同的意义。
1)You look smart in your new suit.(帅气的)
2)She is a smart student.(聪明的)
3)There are many smart restaurants in this city.(高雅的)
4)He gave a smart blow on the door.(猛烈的、有力的)
二、汉式英语的常见表现形式
1.受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的影响,导致语法错误。
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在性、数、时态、语态、语气、句式结构及表达上与汉语完全不一样。汉语名词不分单、复数,可数、不可数,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等。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英语语言基本功不牢固,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有: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正确、主谓不一致、指代不清、时态错误、语态错误、选词错误、语序错误、搭配错误、标点符号及大小写错误等。
例如:
1)He teach English at a college.
2)Grace is Mary’s good friend,she wants her to be her company.
3)Since you are here,therefore I can go now.
4)The boys can be divide into two groups.
5)Everyone has their homework.
6)If I can study abroad,I can better know the world.
英语与汉语在句式上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学生常写出一些无语法错误但不规范、不地道的英语句子。例如:“We don’t know that Christmas is coming.”(不知不觉,圣诞节快到了)。该句可改为:“Christmas is coming before we realize it.”再如:有的学生写到“Today is Friday.”该句应改为“It is Friday today.”
2.语篇的汉式。
英语写作模式与汉语不同,英语写作往往是开门见山,把重要的内容放在首段,把段落的中心思想放在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直接切入主题。中国学生由于受汉语写作习惯的影响,写作中往往采用“螺旋式”的方法,不直接切入主题,缺少主题句,使文章结构松散,缺乏连贯性,主题不鲜明。有些学生盲目引用成语、谚语、名言名句等,不善于用连接词,使文章条理不清,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套话连篇。
三、克服汉式英语,提高写作能力
1.注意基本功训练,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因素,是语言的最根本原料和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就无法进行交流。要想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否则,书面表达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费解的句子。可见,词汇量的多少及正确运用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表达能力。然而,任何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除了记忆单词外,还应结合一些词组、同义词、反义词来加强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运用这些知识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才能掌握各种写作技能,而且写作技能也只有在不断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
2.注意英汉差异,克服“中国式英语”。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都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习惯来组织英文句子的,因此,写出来的句子非常生硬,甚至令人费解。平时应注意培养用英语思维的意识,培养英语语感,同时注意英汉表达和文化上的差异。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也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对文化教育重视不足,有些中国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在实际交流中却由于文化障碍而屡遭失败。比如,汉语中有“像老黄牛一样耕作”、“强壮如牛”等词,而英语则用“马”来表示:“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学习类似表达时,注意通过语言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双方的文化,而且有助于英语学习和英文写作。
3.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在语言特点和篇章结构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就无法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克服汉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和干扰,进行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从汉语思维过程转换为英语思维过程。同时注意培养语感,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培养语感。
4.恰当运用英语连接词。
英语与汉语的最大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非常注意用连接词来表达语法形式的完整,使句子更加严密,层次分明。恰当运用连接词可以使英文文章结构紧凑、自然顺畅。例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上句话中用了if这一连接词,使上下句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再如:“He was angry,however he listened patiently.”(他很生气,然而他还是耐心地听着。)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词,句子显得比较松散、不紧凑,因为汉语是用句意把整个句子联系在一起的。
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只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训练,掌握写作技巧,英语知识就会不断得到巩固,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铺路。然而,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勤写苦练,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式,准确连贯地用英语表达思想。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只有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辛献云.翻译教学中的译文比较教学法[J].外语与翻译,2001,(2).
[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陶嘉炜.写作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