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 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事实上,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 J.Schumann 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 acculturation )。Schumann 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learner acculturate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to which he acquires the second language.”(Schumann,1978) (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比如在学习第二册 Unit 10, Lesson 39 时,可就汉语里的“酒”字进行文化渗透。英语中不同的酒类有独自的名称,如 spirit, wine, beer, brandy, champagne 等。而汉语里没有分别表示不同酒类的单独名称,而要在统称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词来区分种类,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中外不同的饮酒文化。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泪 , 猫哭老鼠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2.对话教学
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冊 Unit 8, Lesson 29 时, 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西方人主张吃好, 但吃得简单, 平时一 顿饭只有一、 两个菜 , 请客时也不过三、四个菜。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西方人请客不象中国人喜欢给客人夹菜, 他们不喜欢某道菜或已吃饱了, 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绝, 他们回直接说:“ No, thanks. I’ve had enough.” 这样, 学生在情景对话训练或与西方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错误, 达到了交际的得体性。再比如在第二册 Unit 7, Lesson 25 的教学中, 教师在让学生操练 Part 2 的 Oral practice 时先让学生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pairs, 然后, 我让学生进行group work, 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Which is grea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Canadian English ? 进而让学生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因为学生在第一册的 Unit 3 中学过有关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的区别, 再结合本课内容和已有知识, 通过对这些文化信息的处理 , 会有话可谈 , 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解决了实际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 学生的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1,Unit22 Britain;B3,Unit13 USA 等)、语言( B1,Unit3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Book1,Unit8 Food around the World;Book2, Unit15 Healthy eating)、音乐 (Book1, Unit11 Country music;Book2,Unit2 Music) 、媒体 (Book1,Unit12 English programmes;Book2, Unit4 Newspapers;Book3,Unit5 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第三册 Lesson 49 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竟赛(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 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 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0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第二册 Unit21 Music 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 CD、VCD及DVD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Classical music, 什么是 Country music,什么是Rock、Jazz、Blues及R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事实上,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 J.Schumann 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 acculturation )。Schumann 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just one aspect of acculturation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a learner acculturates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ll control the degree to which he acquires the second language.”(Schumann,1978) (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比如在学习第二册 Unit 10, Lesson 39 时,可就汉语里的“酒”字进行文化渗透。英语中不同的酒类有独自的名称,如 spirit, wine, beer, brandy, champagne 等。而汉语里没有分别表示不同酒类的单独名称,而要在统称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词来区分种类,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中外不同的饮酒文化。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 to shed crocodile tears( 掉鳄鱼泪 , 猫哭老鼠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等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2.对话教学
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冊 Unit 8, Lesson 29 时, 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西方人主张吃好, 但吃得简单, 平时一 顿饭只有一、 两个菜 , 请客时也不过三、四个菜。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西方人请客不象中国人喜欢给客人夹菜, 他们不喜欢某道菜或已吃饱了, 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碍于情面而不好意思拒绝, 他们回直接说:“ No, thanks. I’ve had enough.” 这样, 学生在情景对话训练或与西方人的实际交往中就可以避免犯文化错误, 达到了交际的得体性。再比如在第二册 Unit 7, Lesson 25 的教学中, 教师在让学生操练 Part 2 的 Oral practice 时先让学生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pairs, 然后, 我让学生进行group work, 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Which is grea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Canadian English ? 进而让学生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因为学生在第一册的 Unit 3 中学过有关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的区别, 再结合本课内容和已有知识, 通过对这些文化信息的处理 , 会有话可谈 , 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 解决了实际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 学生的跨语言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1,Unit22 Britain;B3,Unit13 USA 等)、语言( B1,Unit3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Book1,Unit8 Food around the World;Book2, Unit15 Healthy eating)、音乐 (Book1, Unit11 Country music;Book2,Unit2 Music) 、媒体 (Book1,Unit12 English programmes;Book2, Unit4 Newspapers;Book3,Unit5 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第三册 Lesson 49 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竟赛(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 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 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0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第二册 Unit21 Music 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 CD、VCD及DVD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Classical music, 什么是 Country music,什么是Rock、Jazz、Blues及R